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保险需求思想及保险理论发展

对保险行为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对保险需求的研究这个角度出发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指出,许多人不愿意支付低廉的保费进行投保的原因是轻视危险。如果人们不轻率和不鲁莽,那么就会通过购买保险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指出,人们之所以愿意购买保险,是因为保险能弥补可能发生的严重损失。Knight(1921)认为,人们购买保险的目的是转移风险。由于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的缺乏,古典、新古典经济学家的保险需求理论缺乏严密的假设前提和逻辑推理论证。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期望效用分析方法的运用以及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学与现代消费行为理论的发展,保险需求理论过渡到微观视角的最优保险理论,所谓最优保险理论,即人们购买保险的最优保障水平。挪威经济学家Borch(1960,1961,1962)研究最优保险合同、再保险保费附加、再保险市场均衡等内容,为最优保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最优保险理论的创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Arrow(1963)、挪威的经济学家Mossin(1968)和美国的经济学家Smith(1968)。Arrow(1963)指出,保险可以增加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的福利,实现保险市场的帕累托改进。Mossin(1968)和Smith(1968)共同提出了M-S定理,即风险由投保人和保险人共同承担是最优的。Mossin(1968)认为,风险厌恶型的人必然会购买保险。Mossin(1968)在《理性保险购买状况》一文中还提出了莫森定理,即绝对风险厌恶度递减时,财富对于保障水平的效用是负的,该负的财富效用体现为:最大可接受保费变小、最优保险保障额变小、最优免赔额变大、最优再保险分摊额变低。Smith(1968)认为,附加保费因子对最优保险保障水平存在影响。Moffet(1977)证明,在个人属于风险厌恶型,且绝对风险厌恶度递减的前提下,购买保险会减少消费,保险与储蓄可以替代,此时部分保险最优。Turnbull(1983)认为,保险资产价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保险购买行为,当保险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增加时,人们会减少最大可接受保费,反之,增加最大可接受保费。Mayers和Smith(1983)认为,保险只是众多风险规避方式的一种,而且能与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相互替代。Briys和Louberge(1985)认为,心理因素在保险购买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悲观的人或者更加重视风险后果的人,会选择更高的保险保障水平。宏观经济视角的保险需求理论为人寿保险需求理论,它与本书内容关系不大,在此不予评述。最优保险理论的一些研究结论以及影响保险购买的一些因素,均对森林保险投保行为的研究有重大借鉴意义。必须注意的是,在考察保险需求影响中,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人状况不同,影响因素也不一样,因此必须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且,有些影响关系必须通过实证的研究才能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