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2013年世界华文教育资讯
一 华教政策
1.塞尔维亚将扩大塞中学汉语教学规模
2012年开始在塞尔维亚中学试点的汉语学习课程在2013年将扩大。目前在35所中学中已有2500名学生在学习汉语,汉语课程的费用由塞尔维亚和中国分担。
2.云南计划招募140名汉语教师赴泰从教
云南省教育厅2013年计划招募140名志愿者赴泰国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以支持泰国汉语教育发展。
此次招募的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对象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读研究生或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应聘者须掌握汉语、中华文化、当代中国国情和教学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好的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志愿者通过国家汉办组织的选拔考试后,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再外出从事1~3年的汉语教学工作。
近年来,云南依托地缘优势和东南亚国家语种人才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间的教育合作交流,积极选派对外汉语教学人员,进行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并设立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对外汉语教学人才。
3.广东2013年外派华文教师全部为公派
2013年广东省将不再往海外派出华文志愿者,全部改由公费选派华文教师到海外华校支教,其中,幼师需求占一半左右。
2013年广东省侨办计划向泰国、菲律宾、印尼和马达加斯加派出超过110名华文教师。其中,九成教师将派往印尼,泰国和菲律宾则分别只有两个幼师名额。
支教老师除了要求政治素质过硬、组织纪律性强,具备较丰富的幼儿教育或中小学、大学中文教学经验,还要求具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须具备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水平。但对于熟悉中华文化、艺术类(舞蹈、民乐、历史、地理、武术等)教师,普通话水平可适当放宽至二级乙等。
4.马来西亚教育部令各州审查华小教师资格
马来西亚教育部2013年1月24日发出指令,要求全国各州教育局审查华小受训准教师的学术资格,以确保所有在华小执教的教师都拥有华文资格。
除了高年级(即四、五、六年级)的马来文、英文教师外,所有在华小执教的教师,都必须具有马来西亚教育文凭华文科优等成绩。
5.美国继续力推“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华时宣布,未来4年要派10万美国人到中国学习,次年美国启动了“十万人留学中国”的计划。为促进这一计划的实施,美国务院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十万强基金会”,落户于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目标是在2010年至2014年间,向中国派送10万名来自不同家庭和社会背景的高中、大学以及研究生院的留学生。
基金会主席卡罗拉表示,基金会的主要日常工作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宣传活动,鼓励更多美国人赴中国留学,同时寻找资金,为贫困社区的美国学生创造到中国留学的机会。她说,在美国“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的推动下,近两年来,赴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迅速增多。据统计,美国赴华留学人数2010年为19668人,2011年为23292人,2012年为24583人,2013年上升至25312人。按照当前的增长速度,“十万人留学中国”的目标应该能够在2014年实现。
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杨洁篪曾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也指出,中美两国之间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建立青年之间的沟通和对话。美国成立的“十万强基金会”正是美方力推“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的重要举措。
6.汉语进入英国教育部外语课程名单
英国政府2013年初已经正式决定,自2014年9月起,全国7至11岁小学生必修一门外语课。此次课程改革是英国政府力图将外语课纳入中小学教育、阻止教育质量下滑举措的延伸。英国教育部列出的外语课程名单,包括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和汉语在内的5门现代外语以及拉丁语、古希腊语2门古典语言,共7门。
7.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汉语课升级,选修课变辅修课
2013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将汉语升级成辅修课程,实现了汉语课程的“华丽转身”。尽管学校此前已经有初级汉语和中级汉语选修课程,但将其作为关乎学位的辅修课程,这还是第一次。在谈到汉语何时成为主修课时,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外国语言顾问大卫·克劳福德说:“汉语成为主修课程,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我们需要看目前学生的报名和学习情况,谈其他都为时尚早。”
8.韩国庆南16所中小学安排中国教师教授汉语
韩国庆尚南道教育厅表示,由于汉语被当作第二外国语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安排中国教师的学校也需要相应增加,相比于2012年的9所,2013年扩大到16所。庆尚南道教育厅选拔了16名中国教师,并于2013年3月5日将他们安排到庆南地区的9所小学和7所中学,作为教授汉语的辅助教师。中国教师将在学生放学后的补习班和初高中汉语课上辅助韩国教师授课或是独自教授汉语。
9.马来西亚向官员开放汉语教育
为让马来西亚官员在马来语以外多掌握一种语言,马来西亚国民团结及融合局将获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及中国汉语口语水平测试考试委员会协助,为当地官员提供汉语教育。这项计划由中马两国的5个单位促成,包括国民团结及融合局、马来西亚国家翻译与书籍局、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以及中国汉语口语水平测试考试委员会等。
这项学习计划向马来西亚官员,尤其是母语非中文的官员开放,他们自愿参加。这项汉语学习计划共有3等9级,每一级共有48个小时的课程,预计将在3个月内完成,然后学员须参加汉语测试,一旦通过将获得证书。学员可逐级完成整个3等9级的汉语课程,有关课程符合国际标准。
10.阿根廷推动跨文化教室计划
阿根廷里奥内格罗大学与该省教育厅一起,推动“跨文化”教室计划,对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内容是省内各民族和移民的文化和语言,其中也包括中文。
这一计划旨在改变目前学校现行的带有歧视的机制,维护人权,并推动教师将这一定位用于教学实践。
项目负责人帕特里夏博士介绍说,由于各学校教育环境不同,教师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学校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因此,跨文化教室第一步会汇总各学校的资料,逐步推进这一项目。
目前,跨文化教室开设了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教育学、人种学等课程,教师根据其教学需要进行选修,语言和文化类课程包括马普切、凯楚阿等该省少数民族语言,此外还教授中国和俄罗斯等国语言,以便教师能够协调与移民学生的关系,并因人施教。
11.马来西亚华小维持原有马来语课程模式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会长丹斯里方天兴表示,马来西亚华人公会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卫生部长拿督斯里廖中莱、教育副部长拿督魏家祥、教总主席王超群等,2013年3月中旬与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沟通交流,已确定取消在华小马来语课上采用国小模式教学。
副首相也听从华总建议,保留预备班制,让家长自由选择是否让孩子进入预备班。
12.国家汉办继续扩大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规模
中国国家汉办志愿者中心项目官员在广西2012年赴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回国座谈会上表示,2013年国家汉办将继续扩大规模,拟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5500人。国家汉办组织的2013年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工作已于2013年1月启动,通过选拔考试、综合能力培训和拓展训练等考核的志愿者,将于5月启程赴世界各地开始汉语执教之旅。
13.马来西亚关丹独中采取双轨模式
马来西亚总理2013年3月在出席一场义演活动中向逾万名来宾表示,关丹中华中学采取双轨模式办学,该校学生同时报考统考和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这也就是说,该校学生既要通过以中文为教学媒介语的科目统考,也必须通过SPM统考。
这是一项达到双赢结果的决定,既表示该学校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同时也能满足华社需求。马来西亚总理纳吉还在会上宣布政府将另拨300万令吉作为关丹中华独中的建校基金。
14.汉语课程走进匈牙利高中课堂
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对学习汉语产生了浓厚兴趣。2013年3月21日,KCS(Körösi Csoma Sándor)双语职业高中举行汉语专业课开班发布会,标志着汉语课程正式走进匈牙利高中课堂。
KCS双语职业高中是匈牙利第一所开设汉语课程的高中,此课程将于2013年12月开班。学校汉语课程将使用《匈牙利汉语课本》作为教材。
15.埃塞俄比亚首个汉语本科专业正式开设
2013年3月18日,埃塞俄比亚首个汉语本科专业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正式开设,首批招收14名学生。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解晓岩和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校长阿德马苏主持开班仪式。
16.斯洛文尼亚开设汉语课程多达15门
近年来,斯洛文尼亚汉语学习者热潮不断升温。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第二大城市马里博尔等城市共计12所大中小学校(5所中学、6所小学、1所大学)及2所幼儿园,开设商务汉语与通用汉语等多达15门的汉语课程,汉语学习者人数持续上升,每年参加中国文化活动达4000多人次。
17.波兰知名大学开设中文本科教育
位于波兰北部滨海省的著名高等学府格但斯克大学,看好中波合作前景,决定开展全日制中文本科教育,并从2013年开始招生。
全日制中文专业是格但斯克大学最高级别的教学方式,这与仅开设中文课程不同。学生们不仅要学习语言,还要学习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所有内容,是有关中国的全方位教育。该专业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必须有20个小时的中文课。
格但斯克大学对于教学质量十分重视,他们将从中国邀请至少3名教师,另外还要配备波兰的中国问题专家给学生授课。
18.吉尔吉斯斯坦南部中学将汉语列为必修课
吉尔吉斯斯坦南部贾拉拉巴德州奥斯曼诺夫中学2013年将汉语取代英语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奥斯曼诺夫中学历史悠久,吉尔吉斯斯坦多位政要和学者曾在这里学习。
近年来,汉语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最流行的外语。这一方面源于该国青年人对中国历史与现状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则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广大汉语人才提供了光明的就业前景。在此背景下,吉尔吉斯斯坦“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教学大发展正逢其时。凡有条件的院校都开始开设汉语课程,以满足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
19.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政府制度化拨款给各源流学校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政府为改变国人生活,落实高素质教育,将全力支持华文教育,制度化拨款给各源流学校。包括2013年拨款600万令吉给华小,拨款200万令吉给巴生市四间独中。
20.泰国将推出中文工程让东盟10国中1亿人会说中文
泰国将推出“你好,我爱你”中文工程,目标是在4年内让东盟10国6亿人中的1亿人会说中文。这一项目将首先在泰国实施,然后推广至东盟其他国家。
泰国国会主席兼下议院议长颂萨说,如果在泰国乃至东盟10国大力推广中文教学,在4年时间内,可以达到让1亿人会说中文的目标,相当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人会说中文。而在这1亿人的影响和带动下,余下5亿人也至少会说两句中文——“你好”“我爱你”。颂萨表示,相信这一成果会对中国与泰国及其他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关于这一项目的具体实施,颂萨说将首先在中国厦门华侨大学进行试点。目前华侨大学每年招收100名泰国留学生,泰国方面希望可以将其推广到更多的中国高等院校,通过中泰合作共同促进中文在东盟国家的传播。
21.李光耀双语基金资助两项活动
李光耀双语基金将资助首次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和第四届亚洲儿童内容节。双语基金发文告说,资助这两项活动是为了提高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公众对双语教育的意识,让他们了解在家里、学校和社区培养孩子双语能力的重要性。
22.国务院侨办2013年外派教师规模创新高
2013年国务院侨办拟派出汉语教师782人。外派教师遍布五大洲的近300所华校,主要集中在华校规模较大的东南亚国家,欧美地区的部分华校也向国务院侨办申请教师,教师派往的国家将有所增加。
国务院侨办坚持对外派教师进行严格的选拔和规范的行前培训,外派教师选拔工作主要委托各省市侨办和当地教育部门开展。各地主要通过面试、笔试和课堂讲解等形式,对外派教师进行全面考核。
23.中国多个省或地市侨办自主选派华文教师赴海外任教
2013年,中国多个省份的侨办或地市侨办,自主选派华文教师前往海外从事1到3年的华文教育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选派25名华文教师赴泰国、菲律宾任教;广西贵港市、山西西安市分别选派13名和5名华文教师赴外任教;浙江舟山、嘉兴,河南平顶山等地市侨办也首次选派教师赴海外担任华文教师。
24.中国将为巴基斯坦培训千名汉语教师
2013年5月23日,李克强总理首次宣布,未来五年,中国将为巴基斯坦培训1000名汉语教师。此外,中国还将在巴基斯坦增设多家孔子学院。
25.巴基斯坦计划将汉语列为必修课
巴基斯坦巴信德省政府决定,从2013年起在全省所有学校和教育机构6年级以上课程中设立汉语必修课,以推广汉语教育。
上述决定是在信德省首席部长萨义德·卡伊姆·阿里(Syed Qaim Ali)主持的一次会议上做出的。参加会议的巴政府其他高级官员包括教育部高级部长皮尔·马扎-乌尔哈克(Pir Mazhar-ul-Haq)、巴总统府秘书长萨尔曼·法鲁基(Salman Farooqui)、教育部秘书萨迪克·麦蒙(Saddique Memon)等。
信德省政府将为学习汉语的学生提供海外奖学金等,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汉语。相关汉语课程设计和规定将由巴教育部门优先审定通过,并尽快公布。
26.《温州市华文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在浙江省率先出台
温州市侨办、市教育局在浙江省率先于2013年5月联合出台《温州市华文教育基地管理办法》,标志着温州市华文教育基地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华文教育基地是根据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承担华文教育理论研究、华文教材研发、华文教师培训、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等方面工作的机构。华文教育基地要充分认识华文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充分考虑华人社会情况的多样性,华文教育基地要发挥本地教育资源优势,针对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尽可能地满足海外华侨华人及其子女对华文教育的不同需求,努力成为向海外传播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的摇篮。
《管理办法》明确了华文教育基地的基本任务、华文教育基地管理机构的职能、华文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要求及华文教育基地的评估奖惩机制。同时,还对温州市华文教育基地的申报条件、命名程序、项目资金、项目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范。
27.马来西亚教总与7华团达成共识,华小马来文课增至210分钟
据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报道,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与7个华团针对第二阶段华小标准课程纲要(KSSR)中马来文及英文授课时间达成4项初步共识,其中包括将马来文及英文授课时间各增加至210分钟,以便学生能够平衡学习。
马来西亚教总主席王超群出席了教总与校长职工会举办的历时3小时的“华小标准课程纲要”闭门汇报会,会后向记者发表谈话,指出汇报会是为了让各大华团了解,若教育部坚持将马来文授课时间增加至270分钟,就要利用民间力量反对。
28.广西出台《外派华文教师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规范广西外派华文教师工作的管理,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外派华文教师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于2013年7月1日起执行,将作为广西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新举措,助力海外华文教育事业这一海外华侨华人的“希望工程”,同时为广西外派华文教师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该《管理办法》根据国家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发展部署和国务院侨办《外派教师工作管理条例及工作流程》,结合广西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实际制定。《管理办法》对外派华文教师的选派和管理、任教时间、基本条件、工作职责、在外纪律、待遇和有关费用、档案管理、表彰奖励等事项做了明确规定。
29.马来西亚教育部在2013年度PISMP中增设新条件
马来西亚教育部在2013年华小华文组教育学士课程(PISMP)申报中,把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生和统考(UEC)生合并成单一组别,并增设了新的限制条件,要求报考者需具有马来西亚教育文凭“中国文学”的及格资格,这导致华文科首次没招满学员,只录取了13名新学员,比原定录取的40人少了27人。
马来西亚每年有约6万名学生报考马来西亚教育文凭的华文科,但只有约1000名学生报考中国文学,因此华小华文组教育学士课程需要中国文学及格这一新的限制条件,将限制绝大部分的报考者。这项条例如果严格实施的话,将会影响到华小华文组教育学士课程的申请人数,进而限制华小师资的来源。
30.马来西亚副首相称不强制独中生报考教育文凭考试
据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报道,马来西亚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指出,教育部并不阻止任何学校学生报名参加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考试,也不建议强制独中生报考马来西亚教育文凭。
31.浙江台州、宁波等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建立
浙江省台州市侨办、台州市教育局于2013年7月批准椒江区第五中学、温岭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玉环农业观光园、临海市国华珠算博物馆为台州市首批华文教育基地。2013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侨办、宁波市教育局批准镇海中学、慈湖中学等两所学校为第一批“宁波市华文教育基地”。
32.印度尼西亚国民教育部正式推行《2013课程大纲》
2013年7月15日,印尼国民教育部正式推行《2013课程大纲》,取代《2006课程大纲》。该课程大纲计划三年内在全国所有的国立学校、私立学校、回教讲习所全面落实。由于时间紧迫,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等工作难以满足要求,《2013课程大纲》2013年先在全印尼遴选的6326所小学和中学试行。
《2013课程大纲》与《2006课程大纲》相比,具体的变化为:(1)小学取消读写课,改为主题教学;(2)小学一至四年级取消自然课和社会课,内容合并到印尼文课;(3)小学取消英文课、地方方言课、电脑打字课,将印尼文课从每周4节增加至每周7节到10节;(4)将原有宗教课改为宗教及品德教育课,每周课时小学增加为4节(原宗教课为2节),中学为3节;(5)小学的班查西拉(pancasila,指印尼的国家意识形态,是印尼的立国五原则,即民族、民主、民权、人道和宗教)及国民意识教育课从每周2节增加为每周4节,中学增加为每周3节;(6)初中印尼文课程从每周4节增加为6节;(7)小学和初中精简课程门数,增加每周上课节数,两个阶段都取消了5门课程,小学每周上课时数增加4节,初中增加6节,高中每周上课时数增加到46至48节;(8)高中一年级开始选修英语外的其他外语,每周2节;(9)分科时间提前,《2006课程大纲》规定高中二年级分科,现提前到高中一年级,学生可以从理科、社会科、语言文化科中任选一个方向学习;(10)取消小学国家统一考试。
该大纲对华文教育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点。(1)私立学校(华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被纳入大纲的实施范围,这些私立学校自主设置课程的空间被大大压缩。华文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首先满足《2013课程大纲》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利用规定课时以外的时间设置一些华语课程,华语课程的上课时间必将大大降低,华校的特色弱化。(2)小学阶段所有学校都取消《2006课程大纲》含有的英文课、地方方言课(华语应属于这类课程),大幅度增加印尼文课程的时间。这样,包括英文、华语在内的语言课程都不会出现在印尼的国立小学。(3)华语作为外语之一,高中一年级才可以选修,每周只有两节,这很难满足学习要求。
33.法国26个教区全部开设中文课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伴随着法国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法国教育部2013年在本土26个教区全都开设了中文教学,这在法国教育史上还是首次。
为满足法国中小学生学习中文的愿望,2013年法国教育部新增添40多个中小学中文教师职位,同2012年新增15个工作岗位相比实现飞跃。
法国教育部中文总监白乐桑先生说,中文最近几年来在中学生所学习的外语排名中,从原来的第9位上升至第5位,紧随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及意大利语之后,然而拥有职称的中文教师却只占中文教师总人数480名的1/3。
34.马来西亚《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正式推出
马来西亚于2013年9月11日正式推出《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根据《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马来西亚计划从2013年至2025年,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行单元主义教育政策。
第一阶段(2013~2015年)
《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规定所有幼儿园必须采用国家学前课程。这会导致各源流幼儿园的教学媒介语将被统一为国语(马来语),剥夺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就读何种源流幼儿园和小学的权益,致使家长送孩子就读国小,弱化华小、淡小的学生来源,使国小成为所有家长的首选学校,实现“最终目标”。
教育部鼓励“政府资助学校”把学校的地位改为“政府学校”,并通过长期租赁或签订合约方式,在不须土地拥有者转换土地拥有权的情况下,使教育部拥有土地信托权。这是教育部蚕食和剥夺华小董事会主权,进一步控制董事会及校产管理权,逐步变质华小的手段。
第二阶段(2016~2020年)
加强推广由教育部州级和县级“学生交融团结计划”委员会所规定的活动,但是却没有规定参加的学校可自由使用各自的教学媒介语,这将进一步改变华小和淡小的办学本质与特征。
第三阶段(2021~2025年)
《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阐明,2021年至2025年使国小和国中成为所有家长的首选学校,到时教育部将检讨“多源流学校的选择”和“国家教育体系结构”,以做出进一步的“改变”。这将剥夺或取消华小和淡小的法定地位,令华小和淡小边缘化、弱化、逐步变质及消亡,使家长失去送孩子接受母语教育或就读各源流学校的选择权利。
《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的本质是贯彻单元同化政策,实现单一源流学校这一最终目标,根本没有保障华小的母语教育本质与特征。
教育部在《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中首次明文承认华文独立中学在马来西亚教育领域的贡献。
《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决定将华小马来文课授课时间定为240分钟,比原有时间增加了60分钟,但相比《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初稿的决定减少了30分钟。在母语教育方面,《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表示,目前使用华文和淡米尔文作为授课媒介语的国民型小学,现状将保持不变,这些学校的地位和基本特征也将保留。
《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还指出,华文独中已构成马来西亚私立学校最大的组成部分,60所独中所招收的学生总数占目前中学生总数的3%,已达到66700人。不过华文独中在《2013~2025年教育发展大蓝图》中仍被列在“其他教育选项”栏目,私人学校、国际学校及宗教学校则被列入“私立教育”栏目。
35.波兰热舒夫市公立幼儿园将普及汉语课
波兰东南部城市热舒夫市从2013年10月份开始在公立幼儿园开设汉语课。目前全市共有14所幼儿园的46个班开设汉语课。汉语课教师是从中国直接聘请的有幼儿教学经验的汉语老师,费用方面全部由市政府财政承担。
该举措得到了家长和市民的充分认可,市政府已经决定,在新学期开学后,将再增加开设汉语课的公立幼儿园数量,最迟于两年内在全市所有公立幼儿园内普及汉语课。
36.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所获政府拨款相比往年额度下降一半
马来西亚政府2014年将拨出546亿令吉来支持教育领域的发展,占总财政预算的21%,比2013年财政预算的387亿令吉增加了159亿令吉,这也是马来西亚政府连续第3年在教育领域拨出最多款项。
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宣布,政府在“学校建设和维修特别基金”下,将拨出1亿令吉用于支持国小,其他源流学校则各获得5000万令吉,其中包括华小、泰小、教会学校、全寄宿学校、政府资助宗教学校和人民宗教学校。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虽然教育拨款的整体数额有所增加,但是华文教育领域的数额却相对减少了。政府将华小的1亿令吉拨款缩水至5000万令吉,而国民型中学2013年可获3000万令吉,但在2014年财政预算案中却分文未得。在技职教育方面也存在严重失衡的状况,政府拨款超过了5亿令吉,但非土著学生却不能享有技职教育的权益。
37.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拟禁止部分华裔学生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澳大利亚维州课程与评估局召集了多个工作组研究过去10年来存在的有关外语政策及工作的不足,计划推出一项规定——如果学生有以下3种情况:(1)曾在中国接受过一年的正规教育;(2)过去10年内在中国生活过3年;(3)在课堂外(包括但不限于在家里)经常使用汉语进行持续交流,那么汉语将无法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来学习。也就是说在家说汉语的学生可能无法将汉语作为维州高考(VCE)的第二语言,这是因为政府担心那些不具备汉语背景的学生难以与这类学生竞争。这些变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汉语课程对于非汉语背景学生的招生率。
文件中的其他建议包括:创建一门“初级汉语”课程,提供相应的奖励;鼓励华裔学生入读更有难度的课程,提供一门专注于文化、社会和交际汉语的新课程。维州政府已经承诺拨款1300万澳元资助1500名9年级的学生参加汉语“沉浸式教学项目”。
38.中文将正式成为荷兰中学选修课
荷兰教育国务秘书戴克尔表示,中文作为荷兰中学选修课程的试点项目已获得成功,中文即将正式成为荷兰中学的外语选修课程。
荷兰自2010年开始进行中文选修课试点,试点计划为期3年,共9所学校参与。项目重点在于考察中文在荷兰教学中的可行性,即中文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在听、说、读、写等四种技巧方面的可测试性。截至2013年11月,已有40所荷兰中学有意将中文设为外语选修课。
39.温州“助推海外华校发展”计划催生10个图书室
2012年温州市侨办实施了“助推海外华校发展”计划,倡议全市的中小学学生,为海外华裔儿童捐一本书,为全世界30多所海外温州人办的中文学校捐建“蒲公英”图书室,让更多海外的华裔子女能够在“蒲公英图书室”里共沐书香,汲取母语营养。
在各地侨办和华文教育基地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发动下,共有12所学校参与了活动,近5000名学生纷纷将自己家中的藏书或购买的新书捐献了出来。截至2013年11月,已收到捐书8500多册。目前已在意大利、西班牙、荷兰、葡萄牙、法国5个国家10所温籍中文学校建成了10个“蒲公英图书室”。
40.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要加强汉语教学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3年12月份访华期间表示,英国的学校应该减少过多的法语和德语课程,并加强汉语普通话教学。他表示,计划在2016年前将英国学校目前的中文助教人数翻番,并增加投资,让学校提供普通话培训教育。英国现政府的目标是把英国学习汉语的人数翻一番,达到40万人。
卡梅伦说:“我希望英国能和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一些经济体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的年轻人学习他们的语言,为未来的商业联系奠定基础。”他还强调:“当今天出生的孩子离开学校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所以现在应该拓展我们的传统思路,不要只注重法语和德语,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学习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