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问题一:战略成本动因是否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体是通过什么路径影响企业竞争力?如何综合评价企业的竞争力?
各个战略成本动因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与企业战略相匹配,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共同作用于企业总体运营成本。建立控制策略得当、规范化、系统化的战略成本动因管控模式,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效应。
近几年,企业竞争力的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中国上市公司100企业竞争力排名、世界钢企竞争力排名、亚洲上市企业竞争力排名、汽车企业竞争力排名等,但各评价机构关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未统一。如何科学地选择评价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指标呢?20世纪90年代,平衡计分卡(BSC)(Kaplan & Norton,1992,1993)与战略绩效评价体系框架(SPMS)(Lynch & Cross,1992)出现后,就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的绩效评价中,这两种方法注重综合使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使战略、业绩评价与激励制度在实践和研究中都进入一个新阶段。Bisbe和Otley(2004)在他们的调查研究中将BSC定义为“旨在更大程度确保某种战略目标实现,一系列概括性的、具有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多维度集合”。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和战略绩效评价体系框架建立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否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衡量企业竞争力呢?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二 在战略成本动因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中,管理控制机制作为中介变量,是否能够发挥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
Anthony(1965)把管理控制定义为“在组织目标达成的过程中,管理者确保富有成效地获取和使用资源的方法”。它包含计划、活动监控、业绩衡量、一体化机制等大量控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它影响企业行为的过程(Flamholtz et al.,1985)。MCS有利于个体或组织单位间的协作,为引导它们朝着特定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提供了路径(Flamholtz,1983;Ouchi,1979)。战略成本动因作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必然会融入管理控制系统的日常管理中。但目前,战略成本动因的控制措施和方法比较零散,没有注意各动因之间的系统化甚至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我们是否能够立足于企业日常的管理控制系统,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成本动因管控框架,进而改善企业的成本竞争地位,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战略成本动因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中,管理控制机制能否作为有效的中介变量,发挥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因此,本书将管理控制机制引入战略成本动因与企业竞争力关系模型中,探讨管理控制机制是否作为中介变量,在其中产生正向的协同效应。
另外,Auzair & Langfield-Smith(2005)根据对于行动/结果、正式/非正式、严格/宽松、限制/灵活、非个人的/人际的控制重点不同,针对服务类企业整理出了一个通用的控制框架,对服务类企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本书选择中国汽车行业作为研究样本,针对汽车行业的战略成本动因,尝试提出一个比较适合、通用的管理控制框架。

图1-1 管理控制机制在战略成本动因和企业竞争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三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中国汽车行业的战略成本动因主要包含哪些?这些战略成本动因的作用力是否存在区别?
在20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发现,对企业成本有较大驱动作用的因素并不是作为经济学和会计学成本习性理论模型基础的产出量,而是一些深层次的因素(Kaplan,1983,1984;Shank,1989),包括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Riley,1987),如单位水平、生产设施、客户维持、生产线维持、渠道维持、供应商维持等(Cooper,1990;Kaplan & Cooper,1998),影响企业站在最基本的战略决策和选择层面进行成本管理,这对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和提升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同行业的战略成本动因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制造行业而言,经营的复杂性、经营效率、产品和工艺设计特征、产品结构异质性等为较多学者关注的因素(Foster & Gupta,1990;Banker et al.,1990;Datar et al.,1993;Anderson,1995,2001);对于汽车装配厂而言,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厂范围内的制造费用和人工工时(Ittner & MacDuffie,1995);对于医院而言,产出量、结构性、作业、患者组合复杂性、服务或经营复杂性、经营性交易、执行性等具有较大的影响(Balakrishnan et al.,1996;Macarthur & Stranahan,1998;Evans et al.,2001)。
Riley(1987)把成本动因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并得到Shank(1989)与Shank & Govindarajan(1993)倡导,这些动因跨越整个价值链,进而发挥引发、驱动作用,影响着企业的成本、收入、利润和价值。中国汽车行业作为最典型的制造行业企业,我们能否以学者普遍认同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为出发点,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识别中国汽车行业的各个主要成本动因?
四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战略成本动因的管控机制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能否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进行进一步验证?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战略成本动因的管控机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如果仅仅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讨论,不能产生足够的说服力,因此,本书将以中国整车制造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战略成本动因的管控机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近几年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各个领域,但在我国,特别是在我国的经济管理研究中运用较少。对于问卷调查的数据,本书将运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分析战略成本动因、管理控制机制和企业竞争力三个潜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验证在企业的战略成本动因中,结构性成本动因发挥的作用是否比执行性成本动因发挥的作用更大,战略成本动因是否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管理控制机制是否能作为中介变量,影响战略成本动因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