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与供求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实证模型设定

为了验证前文提出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笔者要借鉴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实证方法和人力资本理论的工资方程,用广东省的劳动力市场数据来构建实证模型,因此下文有必要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实证研究文献做一些介绍,然后才能建立实证模型。

在Doerigner和Piore(1971)提出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之后,许多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研究者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对各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况进行实证检验。Psacharopoulos(1981)利用英国入户调查数据,以职业等级为标准,将英国的劳动力市场分成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计算整个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以及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明瑟收益率。[1]其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明瑟收益率和工作年限的收益率要略高于次要劳动力市场。

Dickens(1985)通过计算美国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明瑟收益率,发现美国主次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不尽相同。他指出,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受教育年限和收入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受教育年限与劳动者的收入没有显著性关系。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年限对提高劳动者收入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年限的作用几乎为零。

Ziderman(1986)利用以色列劳动力流动调查的数据,根据职业等级将劳动力市场分成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计算两个劳动力市场的明瑟收益率,验证了以色列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受教育年限和工作年限对提高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受教育年限与劳动者的收入没有显著性关系。

郭丛斌(2004)利用劳动者个人的收入、受教育年限和工作年限数据,分别对劳动力市场总体、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明瑟收入方程进行回归,为进一步分析教育和工作年限在主次劳动力市场中作用的不同,构造主次劳动力市场和工作年限、主次劳动力市场和受教育年限两个交互变量,其中主次劳动力市场是一个虚拟变量,1表示主要劳动力市场,0表示次要劳动力市场。将两个交互变量代入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明瑟收入方程进行回归。

岳昌君(2004)认为由于可能存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性,以及劳动力流动仍然存在各种限制等原因,在不同地区、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和职业性质中的教育收益率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除了引入控制变量以外,回归方程还应纳入教育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交互项,回归方程的形式变为:

InINC)=a+bSCH+c1EXP+c2EXP2+∑djDUMj+∑ekSCH.DUMk+μ

其中SCH.DUMk表示教育变量SCH与虚拟变量DUMk的交互项。

陈良焜和鞠高升(2004)为了检验男女两类样本的模型结构是否存在差异,引入一个表示性别的二进制虚拟变量G(女:G=0,男:G=1),并通过性别与变量的交叉项,对包括截距和斜率的所有参数进行调整,建立如下可变参数模型。

lnY=b0+b01G+b1S+b11G·S+b2EX+b21G·EX+b3EX2+b31G·EX2

杨云彦和陈金永(2004)在收入决定模型中,工资由制度变量I、个人与家庭变量P和人力资本变量H共同决定,其关系式为:

W=FIPH

因变量为“小时工资”,而自变量具体包括:户口登记状况、单位性质、性别、家庭规模、受教育年数、职业培训职员数、亲友、商业岗位、服务业岗位。

综上所述,关于收入决定的讨论普遍采用明瑟收入函数,因为明瑟收入函数使得教育收益率估计的经济含义更加清晰,它提供了一个更简便的、对数据要求较低且便于进行各种比较的方法。因此,明瑟收益率成为教育经济学领域最常见的衡量教育收益率的方法,这也是许多文献采用明瑟收入函数的原因所在。但是,明瑟收入函数也存在过分简化收入决定的缺点。

因此,本节在设定收入决定模型证明劳动力市场分割时,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状况做必要的调整,采用半对数模型,作为基本模型EQ01,验证“无限供给弹性-缺乏供给弹性”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理论;并用交叉项ALLCOST×JOB对“无限供给弹性”劳动力市场的“生存工资”假说进行检验,方程为:

EQ01:

Log(INCOME)=C(1)+C(2)×EDU+C(3)×EXPERIENCE+C(4)×(EXPERIENCE2)+C(5)×SEX+C(6)×TRAIN+C(7)×(EDU×JOB)+C(8)×(EXPERIENCE×JOB)+C(9)×(EXPERIENCE2×JOB)+C(10)×(SEX×JOB)+C(11)×(TRAIN×JOB)+C(12)×(ALLCOST×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