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研究范畴与方法
一 研究范畴
(一)时间范围的界定
一般学术界对近代的定义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历史时期。然而由于澳门的特殊历史进程,本书将研究的时间范围界定为从1557年澳门开埠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方面,从历史上看,自16世纪中叶澳门成为葡萄牙进入远东的重要据点起,葡萄牙的商业文化、宗教文化、殖民政治文化便开始渗入澳门,其浓郁的产生于中世纪的文化理念强烈地影响着澳门的建设,鸦片战争前澳门就修建了炮台、瞭望台、坟场园林、寺观园林等城市景观建筑;另一方面,本书在研究的时间界定上将“近代”的范围扩展到澳门开埠至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段,是为了对近代风景园林的源流有更全面直接的认识,以及将澳门风景园林作为城市整体环境变迁的一部分来把握。
(二)空间范围的界定
本书关注的研究对象为1949年前在澳门修建的风景园林,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所有现存的近代园林。但由于澳门的历史特殊性,近代风景园林的建设集中在澳门的历史城区,即澳门半岛和氹仔部分地区。本书先从整体风格上将园林划分为中式和西式两种,再在此基础上根据功能使用和建造意图进一步细分园林类型,将它们分为西式的城市公园、公建庭院、坟场园林、炮台景观,中式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其中,澳门的近代城市公园是本书的研究重点。一方面澳门近代城市公园与花园数量较多,规模较大,最能体现澳门近代风景园林的营造特色,因此它们是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另一方面这些园林处处体现了西式造园的理念与思想,无论在平面布局、功能安排、配套设施、细部处理等方面,还是在园林形式、园林理念、园林技术、园林制度上,都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古典园林有较大区别,因此对近代风景园林特质的分析多以城市公园为范本。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澳门近代风景园林相关的文献,如年鉴、地方志、出版物、回忆录、新闻报道等,以及与近代风景园林相关的图集,如城市规划图、测绘图、不同历史阶段的地图、历史照片等。对这些文献资料的选择、阅读、考证和整理可以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系统的资料。
2.实地调查法
对留存至今的近代风景园林进行实地调研,去园林中探索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利用文字描述、摄影、绘画等形式对各因素进行记录,以此作为各种分析研究的基础性资料。
3.典型案例法
通过对城市中具有典型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园林进行实例分析和研究,发掘其维持澳门城市环境地域特色的艺术表现因素,总结提炼值得借鉴的营造手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澳门近代风景园林的内在价值和意义。
4.比较研究法
本书将始终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比澳门的西式风格园林与中式风格园林,对比澳门的西式公园与同时代的葡萄牙园林,对比澳门的中式园林与中国传统岭南园林,以期能在比较中总结出启发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