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石刻文献丛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十 漢中山簡王焉墓碑獸考

東逕容城縣故城北,渾濤東注,至勃海平舒縣與易水合。闞駰曰:涿郡西界代之易水。而是水出代郡廣昌縣東南郎山東北燕王仙臺東。臺有三峰,甚爲崇峻,騰雲冠峰,高霞翼嶺,岫壑沖深,含煙罩霧。耆舊言:燕昭王求仙處。其東謂之石虎岡,范曄《後漢書》云:中山簡王焉之窆也。厚其葬,採涿郡山石,以樹墳塋,陵隧碑獸,竝出此山,有所遺二石虎,後人因以名岡。[168]

此處爲墓碑及石獸,碑石及文皆不存,酈注言代郡廣昌縣東南郎山東北燕王仙臺,有三峰,甚爲崇峻,爲燕昭王求仙處,山名石虎山,東漢初營建中山簡王焉之窆,所採山石皆源於此山,其山至北魏之世尚有二石虎,當爲時營建焉之窆所餘者,故其山名石虎山。然中山簡王焉之墓碑獸,其所處方位及具體情況則是條未有著録。酈注於卷二四《汶水注》“又西南過無鹽縣南,又西南過壽張縣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於濟”條載有漢東平憲王劉蒼之墓及碑闕,劉蒼爲焉之異母弟,孝明帝之胞弟,封於無鹽。

中山簡王劉焉,東漢光武帝之嫡子,郭皇后生所生幼子[169],孝明帝之異母弟,章帝之叔父,其事見《後漢書·光武十王傳·中山簡王焉傳》。焉於建武十五年(39)封左翊公,十七年(41)進爵爲王。焉以郭太后少子故,獨留京師。建武三十年(54),徙封中山王,即中山簡王焉。漢世之中山王國,始於西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時景帝封其子勝爲中山靖王,都盧奴(今河北定州),即第一代中山王。其後經十王,新莽時絕[170]。東漢初,建武元年(25)光武帝封宗室劉茂爲中山王[171],復西漢之中山國;建武十七年(41),改封光武帝子右翊公輔爲中山王;建武二十年(44)徙輔爲沛王,建武三十年(54),改封焉爲中山王。故劉焉實爲東漢中山王國第三代中山王,其後至靈帝熹平時中山節王劉稚,歷四王[172]

光武帝十一子中,除明帝外,諸王中以東平憲王蒼、中山簡王焉位最尊。蒼爲明帝之胞弟,且少好經書,雅有智思,爲明帝所重。而焉於明帝初以郭太后偏愛之故,特加恩寵,諸王之中唯焉得往來京師,其在位五十二年,至和帝永元二年(90)薨,其子夷王憲嗣。和帝永元(89~105)初年,時竇太后臨朝,竇憲兄弟擅權,竇太后及竇憲等皆出於東海恭王劉強之國,而強爲焉之胞兄,故竇太后及竇憲皆睦於焉而重於禮,故焉薨後,給予厚葬。自光武中興至和帝時,嗣王薨,賻錢千萬、布萬匹,而焉則另加賻錢一億,可見其墓葬耗費之巨。《後漢書》對劉焉之葬禮給予詳細記述:“詔濟南、東海二王皆會。大爲修冢塋,開神道,平夷吏人冢墓以千數,作者萬餘人。發常山、鉅鹿、涿郡柏黃腸雜木,三郡不能備,復調餘州郡工徒及送致者數千人。凡徵發摇動六州十八郡,制度餘國莫及。”李賢注曰:“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爲標,謂之神道。”[173]東漢初諸王陵中,除東平憲王蒼外,以焉之陵規制超絕,時發萬餘人修建其陵,墓有神道,並立有神道石柱,以黃腸題湊之制下葬,所需柏黃腸雜木三郡不能備,可見其梓宮規模之巨。然《後漢書》僅言其墓前開神道,按漢墓之慣例,則其神道兩側當立石人石獸,神道前則東西列二石闕,而墓前則多立有墓碑及祠廟等石刻。酈注于此引范曄《後漢書》云:“中山簡王焉之窆也。厚其葬,採涿郡山石,以樹墳塋,陵隧碑獸,並出此山。”[174]則依此言之,則其墓前有神道、墓碑、石獸、石闕等石刻建築群其所用之石皆采於廣昌縣之石虎山,故道元之世,此山尚存時建陵所餘兩石虎。然今世《後漢書》並無此言,或酈注所據爲《後漢書》之佚文,亦或他家《後漢書》之文,而後世傳抄者誤爲范曄之《後漢書》也。

酈注又於同卷“又東過唐縣南”條詳細記載了時之唐縣境內西漢歷代中山王如康王、哀王、頃王、憲王諸王陵:“滱水又東,逕京丘北,世謂之京陵,南對漢中山頃王陵。滱水北對君子岸,岸上有哀王子憲王陵,坎下有泉源積水,亦曰泉上岸。滱水又東,逕白土北,南即靖王子康王陵,三墳並列者是。……滱水又東,逕漢哀王陵北,冢有二墳,故世謂之兩女陵,非也。哀王是靖王之孫,康王之子也。”[175]然皆未言其陵之碑獸石刻存佚情況,而東漢初中山簡王焉之窆則未有著録。是條又詳細記載了時盧奴城內黑水池東北“漢中山王故宮處”之遺跡:“簡王尊貴,壯麗有加。始築兩宮,開四門,穿城北,累石爲竇,通池流於城中,造魚池、釣臺、戲馬之觀。歲久頽毀,遺基尚存,今悉加土爲刹利靈圖。”[176]可知此“漢中山王故宮”爲東漢初中山簡王焉修建之王宮,時宮室壯麗宏大,仿洛陽宮室之制開有四門,分東西兩宮,宮內營造魚池、釣臺、戲馬之觀,可謂奢華。然至北魏之世,則僅餘遺基爾。

中山簡王焉陵隧碑獸,除酈注據《後漢書》著録外,歐、趙、洪諸家皆未著録,唯《太平寰宇記》卷六二“河北道定州安喜縣”條載有“前王陵”:“按《隋圖經》云:‘中山有趙惠文王陵,漢中山懷王陵,簡王、哀王、頃王、夷王等數陵也。”[177]可知至宋時,定州安喜縣尚有漢中山歷代王陵,其中即有漢中山簡王焉之陵,然其墓碑獸則未有著録。

今河北定州東郊唐河、孟良河之間,有漢代墓葬群一百七十五處,爲漢歷代中山王及貴族墓葬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經考古發掘確定爲漢中山王陵者有: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墓(1968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工作隊聯合發掘,見《滿城漢墓發掘報告》,亦稱滿城漢墓)、定縣三盤山中山王墓(1965年發掘,西漢中山哀王劉竟墓)、定縣八角廊40號漢墓(1973年發掘,西漢中山懷王劉修墓)、定縣43號漢墓(1969年發掘,東漢中山穆王劉暢墓)等[178]。1959年3月至9月,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於定縣北莊西北邊發掘一大型漢墓,即定州150漢墓(編號爲M150)[179],其中出土陶、銅、鐵、玉石、金銀器等大量漢代文物,其中有刻有銘文或墨書題字石塊一百七十四塊,銘文涉及漢代中山國盧奴、北平、北新城、唐等十一處,另有陰面墨書“中山”玉匣飾片及“建武卅二年二月……虎賁官治”銘文銅弩機一件[180]。從以上出土文物及墓葬形制,考古工作隊考定此墓即東漢初中山簡王焉之墓[181]。《後漢書》言其墓“發常山、鉅鹿、涿郡柏黃腸雜木,三郡不能備”,可知其梓宮當按漢代黃腸題湊之常制,以柏木建造,然發掘之時,其墓室由大型方石四千餘塊砌成,每石長一米厚二十五釐米,平面呈方形,重達三百千克,爲漢代“黃腸石”形制[182],而非由柏木製成。酈注所據《後漢書》言其墓“採涿郡山石,以樹墳塋”,爲石塊建造墓室,與發掘現況相符,可見今世所傳《後漢書》有誤,酈注所據《後漢書》所載爲是,此可補史書之缺誤。此墓室所用石料,复旦大學馬孟龍先生認爲:“從北莊漢墓墓石題銘看,劉焉陵墓的石料出自北平、望都、上曲陽、新市四地。”此四縣時皆爲中山國屬縣,而酈注言“採涿郡山石”者或有誤也。其墓前碑獸則另出自代郡廣昌縣石虎山。中山簡王焉薨於和帝永元二年(90),此墓及碑獸皆建於是時,然今世其碑獸皆不存矣,未知亡於何時。

圖1-18 漢中山簡王焉墓墓石題銘拓本[183]

圖1-19 漢中山簡王焉墓銅弩機銘文拓本[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