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选猛士武力征讨
吐蕃王朝是以军事扩张而建立起来的政权,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因素,以及凝聚内部各势力的需要,对外征服掠夺是其主要的方针政策,富庶和较为发达的唐朝成为吐蕃主要的掳掠对象,唐蕃战争也成为双方关系十分突出的内容之一。应对吐蕃的军事攻势和不间断的劫掠,采取军事手段加以解决一直是唐朝对吐蕃政策的重要议题。在唐朝皇帝诏敕中就保留了不少这一类的文献,特别是唐高宗和唐玄宗时期,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唐高宗“令举猛士敕”中有“蕞尔吐蕃,僻居遐裔,吐浑是其邻国,遂乃夺其土宇”。“不思惠爱,更起回邪,敢纵狂惑,专为寇盗。或改团镇戍,或驱抄羊马,烽燧频举,烟尘不息,候隙乘间,倏来忽往,比止令镇遏,未能即事翦除。莫怀宽大之恩,遂长包藏之计,祸盈恶稔,当自覆灭。今欲分命将帅,穷其巢穴,克清荒服,必寄英奇。但秦雍之部,俗称劲勇,汾晋之壤,人擅骁雄。宜令关内河东诸州,广求猛士。在京者令中书门下于庙堂选试,外州委使人与州县相知拣练。有膂力雄果弓马灼然者,咸宜甄采,即以猛士为名。”[5]敕书中讲到吐蕃恃强凌弱、飘忽不定的劫掠方式,以及朝廷面向号称劲勇骁雄的陕西、山西,广征身强力壮、会骑马善弓弩的猛士,应召参军,出征御敌。
唐玄宗时期,唐蕃双方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唐文》中保存有唐玄宗两件相关敕书,“亲征吐蕃制”提到了用兵的具体方案和带兵将领的职责。“其差取后军四万人,诸色蕃兵二万人,京兆府兵一万人,飞骑二万人,量追三百里内兵留当下人充,万骑五万一千人,豳陇兵各二千人,岐州兵五千人,并集本州待进止。其马四万匹,取三百里内诸厩及府马充。所追兵马及押官委本州精简赴集。卫尉卿兼检校左金吾大将军王毛仲为左一军总管,右金吾将军康海源为副。左武卫大将军李昌为右一军总管,左武卫将军马卫为副。左羽林大将军赵成恩为左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秦义礼为副。右羽林将军杨敬述为左三军总管,右领军将军鲜于庭诲为副。左羽林将军马崇为右三军总管,右监门将军执失善光为副。所司准式。俾其长驱陇坻,深入湟中,授以方略,扫清氛祲。其缘顿支供,务从省约。”[6]目标是解决占据今青海地区的吐蕃军事力量。
唐玄宗的“命备吐蕃制”,同样是应对吐蕃从青海地区发起的武装进攻。“陇右通共团结马步三万九千人,临洮军团八千人,河源军团六千人,安人、白水军各团一千五百人,积石、莫门军各团二千人,河西道蕃汉兵团结二万六千人,赤水军团一万人,玉门、豆卢军各二千人,并依旧统领,以候不虞。更于关内征骁兵一万人,以六月下旬集临洮,十月无事放散。朔方取健儿弩手一万人,六月下旬集会州下,十月无事,便赴本道,候贼所向。贼于河西下,即令陇右兵取川,过朔方,合兵取新泉,与赤水军合势邀袭,令河源、积石、莫门兵取背掩扑。贼于河源下,朔方兵从乳漫渡河,并临洮军兵马河源军合势邀袭,赤水军取背掩扑。贼于凤林关下,朔方兵赴临洮,与鄯州兵合势邀袭,河源、积石兵取背掩扑。所要甲兵,遂便支候,公私营种,且耕且战,各宜训勖,以副朕怀。”[7]这里还提到作战方案和后期补给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