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当代中国:认知性研究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作者简介

徐俊忠,1956年10月生,男,广东南澳岛人。出生于渔家,也先后于小学毕业和中学毕业后,两度从事渔业劳动。1978年初作为77级的新生走进了中山大学哲学系。并在这里完成了本科、硕士与博士的学业,开始了教师的职业生涯。所从事的专业研究,主要是马克思主义。自从2004年9月结束在英国为期一年的学习回国后,学术兴趣转移到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上来。曾任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4年。2002年以来,一直担任《现代哲学》主编。现为广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副校长。

谭群玉,1964年7月生,女,湖南祁阳人,史学博士,广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流派史、近现代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研究。

宋婕,1969年生,女,200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徐俊忠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毛泽东“革命”思想研究——以现代性为视角》,现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授。

黄寿松,1974年生,女,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徐俊忠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列宁人权思想及其实践研究》,现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林育川,1975年生,男,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徐俊忠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毛泽东的人民权利理论与实践——以建国以后毛泽东时代为主的考虑》,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苏晓云,1969年生,女,200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徐俊忠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人民公社:逻辑与实践——兼论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现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桂花,1981年生,女,硕博连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徐俊忠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理论与实践:论毛泽东的政治概念》,现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讲师。

罗嗣亮,1981年生,男,2003~2008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硕士导师为谭群玉副教授,硕士论文题目为《后期创造社阶级意识观探析》,博士导师为徐俊忠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价值维度》。2008~2010年在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邵小文,1981年生,女,硕博连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博士导师均为徐俊忠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艰难的转型——毛泽东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现为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周兵,1982年生,男,硕博连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导师为谭群玉副教授,博士导师为徐俊忠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毛泽东意识形态观的历史进程》,现为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讲师。

郭予填,1984年生,男,2006~2011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2008年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博士导师均为徐俊忠教授,硕士论文题目为《转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及其思考——以十二大到十七大报告为核心的解读》,博士论文题目为《“虚君共和”——建构中国纵向权力结构的一种可能选择》,现在中山大学党委组织部工作。

付克新,1983年生,男,2009年至2012年博士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博士导师为徐俊忠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新中国政治转型的战略探索——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中心的考察》,2012~2015年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