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亏损[1]
一 严重的亏损局面
企业亏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沉疴宿疾,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近年来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六五”时期第一年,我国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亏损42亿元,1985年下降到27亿元,但1988年猛增到71亿元,1990年陡升到279亿元,1991年继续攀升,达到310亿元,企业亏损面已达29.7%。如果加上中央直属的煤炭、石油、军工、烟草四个工业行业的亏损,再加上物资、商业、粮食、外贸、建筑、城市公用事业等企业的亏损,目前全国预算内企业亏损额已经超过1000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4左右。
除了明亏以外,问题更严重的是企业还存在大量的潜亏。据工商银行典型调查测算,潜亏为明亏的1.72倍,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有80%左右存在不同程度的潜亏。目前,全国国有企业盈亏状况大体是1/3亏损,1/3虚盈实亏,真正实现赢利的企业只有1/3。
亏损是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相伴而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在过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生产以满足个人需要为目的,一般来说不存在今天意义上的亏损。但一旦社会分工使生产为满足他人需要,并以货币为交换媒介,无论社会形态和经济制度有何不同,亏损现象都将存在。如1991年美国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有103家亏损,约占20%。
在现代化商品经济社会中企图要求消除亏损无疑是一种经济幻想,完全没有亏损企业的经济可能也是最无效率的一潭死水。正是在盈与亏的撞击中,才能调动和发挥出企业生产者、经营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经济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但是降低亏损是亏损企业的求生之路,也是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二 扭亏的核心——体制性亏损
亏损一般分为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两个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亏损,有政策性亏损,也有经营性亏损。但更普遍更本质的是在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掩盖下的体制性亏损。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亏损一般都与体制问题密不可分。
体制性亏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劳动管理体制造成职工能进不能出,国有企业冗员过多,“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是多年来存在的普遍现象。据企业反映和一般估计,企业冗员约占职工人数的10%~30%。
第二,“可变资本”不可变——“铁工资”。按照商品经济的原则,工人工资不仅要随着岗位、工种和技能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而不断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工资可以高一些;企业不景气,工资可以低一些。但是,事实上,多年来无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如何,工资(奖金)只能升不能降,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只能挂盈不能挂亏。这部分无效工资对亏损企业犹如雪上加霜,但在全社会亏损总额中占多大比重却很难计算。
第三,企业关停并转步履维艰,企业破产有法不敢依。事实上一些亏损企业早已销售无市场、生产无门路、调整无方向、投入没资金、资不抵债、扭亏无望,实际上已经破产。但是,在法律上宣布破产者却寥寥无几,埋下了进一步亏损的隐患,有弊无利。
第四,价格扭曲、价格体制不合理造成的亏损。如煤炭、石油开采等行业全行业亏损,虽然国家承认这是政策性亏损,但这类政策性亏损是由基础原燃材料价格与加工工业产品价格比价严重不合理造成的。
第五,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体制保护了一些平庸无能的企业领导。亏损企业领导易地为官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庸者下不来,能者上不去,这种干部管理体制对企业亏损影响程度有多大,根本无法作出定量分析。
第六,最根本的是,传统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束缚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机与活力。所以,近年来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除受经济紧缩因素影响之外,体制制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几点认识:①我国现存的一些政策性亏损随着商品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和条件的变化,范围应该会不断缩小;②现实的经营性亏损就其本质来说并非完全是市场竞争失败意义上的亏损(从规范的商品经济意义上说,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存在经营性亏损。如果说是经营性亏损,那么也不是企业经营性亏损,而是“国家经营性亏损”),大多都有体制上的原因。因此,扭亏工作的重心应放在消除造成、诱发和导致企业亏损的体制性根源上。
三 消除体制性亏损的途径
第一,消除企业体制性亏损的根源,首要的出路是按照商品经济原则,改革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制度。
第二,改革企业干部和劳动工资管理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机制。
第三,创造条件逐步实施企业破产法。企业有生有死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的基本作用方式。所以,根据企业破产法,实施企业破产制度,不仅能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亏损额和亏损面,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强经济和企业的活力,促进资产合理流动,调整经济结构。
第四,在经济收缩时期采用商品经济的通用办法,刺激需求,拉动生产,最大限度地缩小经济滑坡幅度和企业亏损程度。发达国家在经济收缩时期运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运行的一些手段,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借鉴和“拿来”为我所用。如果我们能够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和恰当地选择、运用调整和管理现代商品经济的手段或方式,那么前几年出现的经济滑坡、企业大面积亏损的严重局面,在今后或许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第五,创造条件逐步消除不适宜的政策性亏损。首先,应通过深化价格体制改革,建立起规范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变基础原燃材料价格背离价值、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状况;其次,逐步减轻或消除既不必要,又不符合商品经济原则的由传统体制派生出来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的负担。
[1] 原载《经济参考报》1992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