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内容
绪论。西南边疆地区华侨华人以几百万人数之巨,以藏胞等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政治性之强,与西南边疆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呼唤着西南边疆华侨华人的基础研究和侨务作为。然而,从华侨华人角度对西南社会稳定的研究,几近空白。要在西南边疆发挥侨务稳边的作用,必须以侨史、侨情及其与西南边疆社会稳定的关系为基础,研究侨务对策。
第一章,华侨华人:西南边疆人口外迁。西南内陆与东南沿海,条件不同,侨情各异。东南的是“跨海华侨”,以经济追求为特点,西南的是“翻山华侨”,其民族性和政治性异常突出,更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近10万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引人关注。人口外迁之后,与家乡的联系依然密切,而这种联系存在不确定性,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是坏的,有些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的人是破坏稳定的。
第二章,华侨农场:西南边疆人口回迁。许多华侨移民国外时,虽然想着有一天落叶归根,衣锦还乡,却不曾想到被驱赶回来,一无所有。新中国肯定华侨的国民身份,激发了华侨极大的爱国热情,却不曾想到当地国的反弹如此之强烈,外交护侨走不通,只好大规模接侨,建立华侨农场,集中妥善安置。华侨农场赢得了侨心,却自成系统,未能融入社会,以致纠纷不断。华侨农场改制,已经进入深化阶段,然而,与周边人文环境的改善,任重道远。
第三章,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华侨华人研究新领域。如果说“白马非马”的逻辑是谬误的,那么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是存在的。之所以强调这个概念,是因为过去被歧视,一如今天只有“妇女节”却没有“男人节”,矫枉过正。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经济实力比较弱,但来自西南地区的却达400多万人,居住在周边邻国的也达400多万人,许多还是跨界(境)民族,通过边境小道,说不清的买卖,道不完的亲戚。还有那10多万的藏胞,也是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人们对1987、1988、1989年的拉萨严重骚乱事件还没有忘记,2008年拉萨又出现严重暴力事件。
第四章,侨资侨智:西南边疆侨乡独特资源。侨乡之所以称为侨乡,是因为有许多乡亲外迁。侨乡在形成之初,总伴随着“阵痛”,丈夫在外无人疼,田园荒芜无人耕。“阵痛”过后,侨乡迎来新面貌,侨汇、侨资、侨智使侨乡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侨乡独特资源。然而,发展代价似乎难以避免,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甚至引起人际关系紧张、劳工纠纷。
第五章,邻国华侨华人政策:西南边疆社会稳定的外部因素。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侨务服从并配合外交。从华侨华人居住国来说,侨情的变化体现了中国与居住国的双边关系。“中国外交—居住国—华侨华人政策—西南边疆社会稳定”形成连锁关系。友好的华侨华人政策,可以使华侨华人安居乐业,事业成功,成为西南侨乡的富亲戚。不友好的华侨华人政策,则给西南侨乡制造麻烦,通过排华,让华侨华人大规模回乡,通过诱华,支持分裂分子和不法分子。
第六章,侨务对策:西南边疆社会稳定的内部新措。人数多、居住地邻近、交往便捷、民族性强、政治性强是西南边疆侨情。只要侨务工作做好,就能趋利避害,保持西南边疆社会稳定,反之则亦反。西南边疆侨务,与其他地区的侨务既有统一性,又有特殊性,必须有的放矢,针对具体侨情采取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