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湖南省西线开发、改革开放研究的综合报告[1]
湖南省西线开发研究,系1990年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的软科学重点科研项目。自1990年9月组成西线开发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组开展调研工作以来,已历时一年半。课题组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湖南省西线现状总体诊断报告》和《湖南省西线区位环境研究报告》,《湖南省西线开发总体战略报告》和《湖南省西线开发总体布局方案》,以及11个专项研究报告。本报告是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就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加快西线开发的速度作一综合性的研究,提出若干决策建议。
一 正确处理东西发展关系
加速西线开发,关系湖南省经济全面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两个大局。从湖南省宏观经济的空间结构说,同全国类似,也有个东西关系问题。“东线”,以京广铁路湖南段为主轴线,包括岳阳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和郴州地区的广大区域,由于湘江干流、特别是京广铁路主轴线的带动,已基本形成一条湖南较发达的产业经济带。而“西线”,以焦柳铁路湖南段为主轴线,包括湘西自治州、怀化地区、大庸市和常德市所辖的石门县共24个县市,由于历史、经济和自然的种种原因,区域的基本特征是“老、少、边、山、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10多年,西线的经济建设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1989年同1952年相比,农业总产值与粮食总产量分别增长了2.4倍和1.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0.5倍;交通、邮电由一张白纸发展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网络,县、乡、村通公路率已分别达到100%、95%和80%,并且79%的县市通了火车。但横向对比,目前,西线发展的总体水平仍是比较低的,可以说是湖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最低的地区,不仅大大低于东线地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1989年,西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全省、东线、长株潭分别低19.1%、31.8%和43.2%;人均国民收入分别低23.4%、34.2%和44.5%;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别低49.2个、63.4个和73.5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收入分别低32.8个、36.1个和56.2个百分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线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东线甚至全省平均的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近10多年来不但没有缩小,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其中与全省1984年的情况相比,5年中人均国民收入的差距增大1.72倍;人均社会总产值的差距增大1.55倍;人均工业总产值的差距增大0.76倍;人均财政收入的差距也增大0.12倍。可见,只有加大西线开发的步子,才能全面振兴湖南经济,实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
积极开发西线还关系湖南省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大局。历史上西线就一直是湖南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目前共有1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市),占西线县市总数的62.5%,占全省少数民族自治县市的88.2%。西线区域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立的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8个老区县市,占西线县市总数的1/3。湖南省基本上属于我国的欠发达省份,而西线则是湖南最贫困落后的地区,这一区域共有17个由国家及省地市扶助的贫困县市,占全省总数的60.7%,占西线县市总数的70.8%,至1989年,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达228.41万人,占西线农村人口的29.3%。
如何正确处理东、西发展关系,逐步达到经济发展基本平衡,实现湖南规划的长远发展目标?我们认为应确定下述战略基本思路,即:在坚持和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前提下,放开东线、开发西线、以东带西、以西促东、全面开放、分区推进、东西结合、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东西之间资源依托、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产业互促纵贯湖南的两条经济开放走廊和产业密集带,共同支撑湖南经济的发展与振兴。
要立足当前的实际,面对东西线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需要继续发挥东线经济基础较好、科技力量较强、商品经济较发达的优势,加大东线开放的力度,加速东线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必须从湖南经济全面振兴、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的大局和长远着眼,统筹规划西线的开发,加快改革开放的步子,加大开发的深度,力求西线经济发展有一个更快的增长速度,使西线与全省以至东线发展的差距由不再拉大、逐步缩小,到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实现基本平衡的目标。
要积极组织东线经济较发达的市、县、乡和企业,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对口帮助和带动西线的开发。同时,通过西线林牧资源、矿产资源特别是水能资源的开发,增加对东线林牧产品、工业原料、特别是电力的供应,促进东线以至全省经济的发展。此外东线较发达区域还可以利用西线毗邻鄂、川、黔、桂的区位优势和第二条南下出海的通道,开拓我国大西南和东南亚的广阔市场。通过加强东西两线各种生产要素的对流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区域协作、联合,达到湖南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现代产业的发展,是以交通要道为依托,以城市为中心,由点到线及面形成网络。湖南通过加强东线、开发西线、促进湘中,将逐步形成“纵横结合,三主六辅”基本上是“H”状的新的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以及产业密集网络。从纵向说,东线产业经济密集带是沿着京广铁路主轴线和湘江干流、107国道两个二级轴线形成的;西线产业经济密集带将以焦柳铁路湖南段为主轴线,以沅水干流和209国道为二级轴线逐步形成。从横向说,产业经济密集带将以湘黔铁路湖南段为主轴线,以319国道和320国道为二级轴线逐步形成。这样,在湖南全省将会逐步形成依托轴线、点面结合、经纬交织、各具特色的产业密集网络、经济开放网络和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
二 科学确定西线开发的基本战略思路
加速湖南西线开发,不仅在全省宏观上要有一个明晰的区域开发开放的战略思路;西线本身也必须有一个符合实际和科学的基本战略思路。依据西线目前经济还比较贫困落后的实际和逐步形成纵贯湖南的第二条产业经济密集带、脱贫致富这一基本目标的要求,西线开发的总体战略,确定为“串珠战略”。其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脱贫致富为基点,立足资源,科技先导;双向开发,点面结合;分区推进,各具特色;由轴串珠,多元支撑。
第一,立足资源,科技先导。湖南西线地区虽然经济基础较差,但具有四大资源优势:一是宜林宜牧宜果宜药的山地面积大、质地好。西线人均国土面积9.6亩,为全省人均的1.8倍,其中人均山地面积7.2亩,为全省的2.7倍,且质地好,可利用率达98%以上。因此,林牧果药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二是水能蕴藏量大,开发效益好。西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714.3万千瓦,可发电量501.6万千瓦,分别占全省的46.6%和46.3%,是全国十大水电开发基地之一。三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观别致奇特,景点连线成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复合景观都很有特色,尤以武陵源风景区为核心的自然景观名扬海内外。四是某些矿种也有较大优势。西线的矿产资源总的来说是省内的低值区,但其中某些矿种却储量较大,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如磷矿储量占全省的93.4%;雄黄占100%;汞矿占68.9%;重晶石占96.6%;滑石占92.7%;硅石占88%;铝土矿占77.7%;大理石占78.6%。花垣锰矿是本省两处大型锰矿之一,并与四川秀山、贵州松桃锰矿相毗邻,3县锰矿储量之和占全国1/5。因此,西线开发要以资源开发起步,从一定意义上说实质上是资源开发。而资源深度开发、综合开发和系列开发,则必须依靠科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特别是要下力气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
第二,双向开发,点面结合。西线的振兴,一方面要开发优势资源;另一方面要开发开拓市场,包括培育建设本区市场和开拓区外、省外、国外市场。也就是说,把依托资源、建设基地、开拓市场同以国内和国际市场为导向、择优开发资源、建设优质的农林牧果药等商品生产基地,发展加工工业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同时,对于目前基础较差、开发能力较弱的西线来说,开发建设要着眼于从培植极点和一批新的经济生长点开始。一是要大力培育经济中心,加强城市及主要城镇的开发建设,增强其对区域的辐射、吸引与带动的功能;二是要围绕优势资源的开发,着重开发建设一批原料基地、加工工业基地,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点面结合,分步实施,逐步形成以基地为生长点,以大宗名优系列产品为龙头的区域性支柱产业组群,和以城市及主要城镇为核心的集中连片开发的产业密集区。
第三,分区推进,各具特色。西线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纵向条带状区域系统,南北之间、各区段之间,在区位特点、交通条件、资源分布、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明显,互有长短。因此,在产业、城镇及区片开发上不能强求划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区推进,分片展开,分类指导,突出不同特色和优势,以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地区经济格局,求得区域开发的整体效应。
第四,由轴串珠,多元支撑。在西线开发所依托的交通轴线中,不仅有纵贯南北且连接了目前所有城市及部分县镇的焦柳铁路主轴线,还有与焦柳铁路平行或交叉并连接了其他县镇及主要集镇的次一级水陆要道,这包括纵向的209国道和沅水干流,横向的湘黔铁路和319国道、320国道及澧水干流。依托纵横交织的交通轴线,以城市和主要城镇为核心,通过产业在点上聚集,沿线展开,面上扩散,点线面相结合的开发方式,就可以逐步形成以西线各类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各主要城镇为基点,由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业和多层次的产业密集区、开发区所构成的“串珠”状产业经济密集带,形成湖南省的第二条纵向经济走廊和对外开放走廊。
三 精心组织四大系列工程
(一)具有山区、贫困区、旅游区特色的西线开放走廊建设工程
西线经济发展水平虽然相对落后,但同周边毗邻地区相比,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它不仅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东南沿海省区向内陆省区的过渡地带,也是我国中部次发达地带向西部欠发达地带过渡的边缘地带,以及华中区域向华南区域过渡的地带,位于我国多重过渡地区的“结合部”。特别是区内有焦柳铁路纵贯南北,湘黔铁路横亘东西,两线在怀化市交汇形成十字交叉形铁路干线格局,使之在客观上成为密切湖南同大西南之间经济交流的一个载体以及南下经沿海、沿边的广西出海、“出关”及北上与欧亚大陆桥连接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充分发挥这一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速建设西线开放走廊,就可以使湖南形成东西组合优势和双线支撑的对外开放格局。
扩大西线开放,对内要充分发挥其毗邻鄂、川、黔、桂的区位优势,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市场网络,特别是进一步打破省界、搞活省际边境流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西线地区城乡集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较快,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特别是省际边贸市场比较活跃,并涌现出一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但目前规模还不大,辐射力还不强,交易和管理还不规范,设施也还不完善。为了把西线的交通优势转化为流通优势,可在交通便利、初具规模的城市,如怀化、吉首、大庸建立和完善3个综合性、多功能、辐射跨省区的中心交易市场;在以上3个市和石门、靖州、新晃、龙山等省际边境城镇,逐步创造条件试办7个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初级期货市场;24个县市各建1~2个不同类型、各具特色辐射跨省区的专业批发市场。上述市场的建设都要基本做到有较好的交易场所、较齐全的服务设施、较规范的交易规则、较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把建设市场同发展第三产业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一个以综合中心交易市场和初级期货市场为核心,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城乡集贸市场为根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布局合理,重点向西,辐射全国的市场体系,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全国各地,促进西线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
对外开放,重点是依托焦柳线,创办各种类型的内外结合以外为主的扶贫开发试验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小区。从总体上说,怀化山区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政策可允许延伸到整个西线的各地、市、县。在办好怀化试验区的同时,创办吉首扶贫经济开发区和以旅游产业为主体的大庸经济开发区以及洪江市黔阳县联合举办的黔城开发区,并使西线的各县市有权选择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兴建各种类型的小型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运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山区开发区等优惠政策,移植或部分移植沿海经济特区、开发区的特殊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政策集中使用的优势,增强对外商、外地资金和技术的吸引功能,逐步形成具有山区、贫困区和旅游区等特色的西线开放走廊。形成湖南省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同时,还可以支持和鼓励西线贫困县市、民族地区,到东线较发达的城市进行异地开发,建立扶贫开发试验区,吸引当地和外地企业、外商到试验区与贫困县、乡(镇)联合举办开发项目,同样享受贫、少、老、山等地区的优惠政策,实行统一经营,按合同规定比例分产值、分税、分产品、分招工招干指标等。
(二)优质的农林牧果药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为了发挥西线的山地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可采取面向市场、着眼优质、依靠科技、规模开发的方针,建设四大较规范的优质林果牧药商品生产基地。
一是,以会同、靖州为中心的50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西线是湖南省重要的林业基地,有宜林山地5700万亩,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70%以上,现有用材林面积 2279万亩,占全省同类面积的1/3,木材蓄积量9600万立方米,占全省木材蓄积量的51%,其中会同县为全省杉木中心,靖州县为全省的松木中心。以上述两县为中心,延伸到通道、黔阳、怀化、沅陵等市县,选择500万亩用材林最宜连片山地,采取推广良种、引进技术和集约经营等措施,建设规范化的用材林生产基地。
二是,以怀化为中心的200万亩水、干果基地。西线特别是它的南端,不仅山地肥沃、气候温和,而且逆温面积大,适宜许多水果、干果生长,果类资源达100多种。可采取加强南北两端,适当发展中部的布局方针,分三片规划,即怀化片,包括以怀化市为中心的黔阳、洪江、会同、靖州、淑浦、辰溪、麻阳、芷江等县,可发展到130万亩;石门片,包括石门县、慈利县和永定区等,可发展到40万亩;吉首片,包括泸溪、保靖、古丈、永顺等县酉水、武水流域的河谷地带和凤滩库区,可发展到30万亩。在切实提高优质柑橘基地水平的同时,重点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小水果与干果。
三是,建设以大庸市永定区为经营中心的西线中北部中药材基地。西线是优良的药材基因库,药材资源达300多种,历来是湖南省的药材生产区,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地位。但过去对中药材的利用基本上是挖采野生资源,很少进行人工栽培,不但产量难以提高,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破坏。今后的发展要着重于有计划地进行人工栽培,根据药材品种的生态要求和环境条件,建设不同品种的药材生产基地。大庸市的永定区位于西线药材主产地之间,历来是湘西中药材集散地,又是旅游胜地,信息灵通、交通方便,因此,可有计划地建立以永定为经营中心,包括龙山、花垣、水顺、桑植、保靖、石门、慈利以及沅陵等县的西线中北部药材基地,力争在中药材的生产、收益上有一个大的发展和提高。
四是,建设以湘西自治州为中心、以山羊和黄牛为主的30万标准头的草食动物基地。西线草场资源相对连片,草食牧畜是西线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湘西自治州有可利用的草山面积241万亩,理论宰畜量24万头,1990年出栏山羊占全省的49%,商品黄牛占全省的38%,可以湘西自治州为中心,延伸到麻阳、芷江、桑植、慈利、石门等县,兴建100万亩现代化人工草场,在大力发展本地良种山羊、黄牛的同时,引进良种,推广先进技术,形成高标准的草食动物基地。
通过抓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带动西线全区山地资源开发,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力争使400万公顷的宜林宜果宜牧宜药山地,到2000年拥有1.1亿立方米木材蓄积量、年产水、干果2000万担、30万标准头的草食动物和产值3亿元的中药材。
为了使西线开发在粮食供应上有一个基本的保证,在建设林果药牧商品生产基地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兴修水利,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增加工业性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综合改造低产田等,建设500万亩(到2000年西线人口为950万~1000万人,人均半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和优势经济作物的稳定增长。
(三)乡镇和村级企业发展工程
优先发展乡镇企业和村级经济,加速西线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缩短西线与东线经济发展差距和加速脱贫致富的关键环节。为此,就需要在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路上更开阔一些,在政策上更放宽一些,在措施上更有力一些。
一是,要采取多种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广泛筹措发展资金。同时,要打开禁区、制定政策,鼓励私人、个体办企业,提倡发展个体工商户。
二是,选择交通条件、能源条件和周围资源条件较好的城郊和集镇,建设一批工贸结合、贸工农结合、外引内联结合、内外向结合等各种类型的工业小区、贸工小区和经济开发小区。诸如,在中药材集中产区,结合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专业市场建设,建设以药材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小区;在茶果集中产区,结合茶果生产基地建设、专业市场建设,建设以茶果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小区;在特种家禽、特种水产集中产区,结合该类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建设,建设与饲养相结合、医药保健制品相结合的加工工业小区;在条件较好的城郊,建设以外向型为主的出口加工工业小区等,从原料生产到深度加工,形成系列开发,实现多次增值,形成规模优势和群体优势。
对这些小区,在土地征用、工商登记、户籍管理、税收和金融等方面,要实行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八方资金,招揽四方客商,把加快发展经济同筹资建镇结合起来。同时,把这些小区作为发展县乡工业进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试验基地,如多种股份合作制规范化的试验、贸工农一体化的试验、多层次开发资源转换致富的试验等。由于西线资金、人才更为短缺,要以举办工贸小区作为发展乡镇企业和发展同外商、外地各种合作合资企业的重点,“八五”期间可以把举办100个左右这样的小区作为努力的目标。
三是,发展多成分、多形式的村级企业。西线脱贫,实质上是要解决农民、农村致富的问题。因此应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富民强村兴乡为目标,因地制宜,分类分层指导,在积极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村作为突破口,由点到面,大力发展村办企业,鼓励条件较好的村作为突破口,由点到面,大力发展村办企业,鼓励联户和家庭举办开发项目。条件好的地区还可创办村级工业小区。
(四)十大骨干项目建设工程
加速西线资源的开发与转换,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开发上有重点的安排一批骨干项目,这就是在《西线开发总体布局方案》中所列举的:(1)铁路的改建与枢纽建设工程,包括分段进行复线的建设,沿线怀化、吉首、大庸和石门等交通枢纽的建设,以及进站公路的配套建设等;(2)大庸机场和主要景区小型直升机场的建设,包括大庸机场和永顺、天子山、张家界和索溪峪等地小型直升机场的建设工程等;(3)长沙—大庸—吉首—怀化—长沙的数字微波环形通道和大通路光纤通信系统环形通道的建设工程;(4)沅澧流域防护林建设工程;(5)江垭、皂市等以防洪为主的水库电站和碗米坡、洪江等以发电为主的水电站的建设工程;(6)石门火电厂、怀化火电厂的建设工程;(7)花垣大型锰矿业联合基地的建设工程;(8)积极开发铝、铅锌、汞、金镍等在全省有优势的有色金属矿,同时在有色金属资源较集中和能源条件较好的区域,选址建设以炼铝为主的综合性有色精冶炼厂的建设工程;(9)辰溪华中水泥厂和石门湘北水泥厂、玻璃厂的建设工程;(10)怀化建南机器厂的扩建工程等。
四 积极建设三支队伍
正确的战略、规划确定之后,其实施人才就是决定因素。除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其科学决策能力这个关键因素外,需要采取切实措施着力建设三支队伍。
一是,大力培育一支善于组织和领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干部队伍,进一步普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知识。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学习,突破了商品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但在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前,许多同志还没有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这种东方或西方的传统观念禁锢中解脱出来,不敢在经济工作中坚持市场导向,不敢在坚持计划指导下学习和运用市场经济的基本方法,不敢也不会根据市场活动的规律组织经济,不善于从市场、市场的需要出发进行生产和经营,这是我们同沿海改革开放先进省市的一个主要差距。湖南省即是如此,西线地区由于远离经济中心城市,长期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长期形成的自然经济思想、封闭的意识影响更深,商品经济观念、市场意识、竞争的意识更加薄弱。因此,加速西线开发,就需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四大的重要文献,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知识,学习和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运用市场经济的基本方法,学习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知识,学习发达地区组织发展商品经济的经验,积极培育一支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要求的,进行组织开发、发展生产、开拓和搞活流通的宏大队伍。同时,要下大力气在城乡特别是山区农村普及市场经济知识,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能够从市场、市场的需要出发,进行生产开发和发展多种经营。
二是,着力建设一支科技人才和科技推广队伍。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依靠科技深度、综合、系列开发资源,除了要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优化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采取措施长期、短期引进和培养高中级科技人才,特别要着力于建设一支县(市)、乡(镇)、村三级农技队伍。要以县(市)办农林中校、中专为龙头,以乡(镇)办农民技术学校、专业技术培训班为骨干,以村办科技夜校为基础,进行科技知识普及,提高农村广大干部和农民、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力争做到每户一人接受过技术培训)。同时,要在县(市)科委组建科技推广中心,乡镇建立科技推广站,村发展科技示范专业户,有条件的建立科技实验小组,从而逐步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科技管理、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体系,在农村、农民中逐步建设一支科技人才、科技推广的宏大队伍。
三是,积极培育一支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主义企业家群体。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经营的好坏、企业家的素质如何具有关键的作用。加速西线开发,必须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如定向培养、短期培训、到发达地区同类企业跟班学习等方式,增强各类企业领导的经营才能,提高其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使企业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经营者创造一个能够充分施展其经营才能的宽广舞台,采取切实措施培育一支具有开拓创业精神,善于驾驭市场风云,包括城、乡、村多层次、多类型的企业家群体队伍。
五 下放权力,放宽政策
实现西线开发的目标,加快开发和开放的步子,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措施,建议在已经实施的“少、老、边、山、穷”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下放权力、放宽政策。
(一)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1)下放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外资企业审批权限。可授权西线各地市行使省级基本建设审批权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权,重大项目报省备案。集体基建计划全部由地市审批。合资合作和对外引进项目,在外汇、资金、原材料、能源和移民安置等,不需要省里解决的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外引内联建设项目(包括国外、区外投资和区内配套资金)不列入投资规模的控制范围。成立西线或各地市开发投资公司,实行投资基金制,投资公司利息按产业实行浮动,利息收入5年内不缴营业税和所得税,全部用于投资公司自有资金。开发项目实行投资包干和招标投标制,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
(2)在金融体制上,建议在安排年度贷款计划时,对西线的实际需要给予照顾,并在年度信贷规模内,授予银行地市支行享有省级分行审批贷款的权限。同时,组建各地市证券公司、创办证券市场,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借贷,广辟筹资渠道。
(3)授予西线各地市以外贸进出口权,地市组建进出口公司,实行承包经营,自负盈亏。“三来一补”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并给予减免工缴费、土地使用费、运输费等优惠政策,创汇全留。鼓励西线各地区发挥自己的优势,到省内较发达地区和沿海、沿边以及海外兴办窗口企业或组织劳务输出。
(4)西线各地区的扶贫项目和资金安排,应坚持效益原则,不受种养业和工业比例的限制,什么项目能创收,就搞什么项目。省分配的扶贫物资,允许各地根据需要组织品种串换,差价收入部分打入扶贫基金。
(5)允许和鼓励西线各地、市、县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制定引进资金、人才、技术的优惠政策及各种奖励政策,包括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西线各地区承包、承租、创办、领办乡镇企业及农、林、水、畜、渔各项事业,兴办医院诊所、科研机构、信息、咨询等私人事业单位。
(二)实行倾斜的投入政策
有重点的在西线安排一批骨干项目,相应地必须在资金上给予帮助,实行投入的倾斜政策。
一是,努力争取、逐步落实十大骨干工程项目建设的立项和资金,同时,对一些开发性重点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在西线,并积极帮助西线发展为各类骨干项目服务的项目、配套项目和副产品利用项目。国家安排到地方,地方必须提供配套资金的项目,对西线实行提供配套资金的灵活政策,如降低配套资金的比重,为配套资金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等。扶贫开发项目、民族和老区开发投资项目的自有资金比重,应从实际出发,不硬性规定比例。
二是,优先安排外援项目。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其他各种国际组织援助发展中国的项目,安排给湖南由省自行确定到县市的,省里应优先安排到西线;安排给湖南,由有关国际组织和湖南协商安排到县市的,省里应主动地为西线牵线搭桥,促进有关国际组织把项目放在西线,并积极为这类项目的上马创造条件。省在以工代赈计划项目的安排上,也应把西线作为重点。
(三)更优惠的财税政策
对国发(1989)62号文件中,关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承受各种负担的能力脆弱,必须尽量减轻各种负担,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的精神,在财税政策上需要进一步具体化。
(1)国家和省豁免减半西线上交中央的借款。1988年以来,西线各地、州、市都承担了较重的上交中央借款任务,湘西自治州尤为突出,其所承担的中央借款达2006.4万元,占该州财政支出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绝对额占全省第2位(借款从定额补贴中扣除),使有限的财力更为紧张。湖南西线毗邻省区对西线周边的兄弟地区都有不同的照顾额度。如湖北省鄂西州,1987年为2127万元,1年减为1329.6万元;四川省黔江地区免借;贵州省黔东南州只借1097万元,并进入财政基数;广东省已豁免了粤北贫困县市的上交中央借款。对西线的贫困县市建议根据减轻贫困地区负担的精神,减半或豁免上交中央的借款。
(2)继续实施对西线民族贫困县市定额补贴每年递增5%的政策。这项政策是1981年提出并试行的,1987年正式下文,到1988年底,国家和省因财政困难而中止。1990年初,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针对西线贫困地区的情况,决定1990~1991年每年递增5%,现已到期,建议继续实施。
(3)税收减免政策。对安排农村剩余劳力的乡镇企业和城市安排待业人员的街道企业,安排的人员达到企业原有职工60%的企业,同样按照新办乡镇企业在5年内免征产品税、增值税和所得税、营业税;对林区木材不重复征收税费;利用三项资金(人民银行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开发贷款,农业银行发展贫困地区经济贷款,财政部门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和新增专项贴息贷款兴办的集体企业,以及用这些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的项目,实行税前还贷,还贷后利润免征所得税3~5年。同时,为了搞活流通,对新建的商业企业也应实行税前还贷的政策。
(4)民族贸易照顾政策。对湖南西线民族县市的民族贸易企业(包括商业、供销、物资、医药、商办工业、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等)向银行贷款,一律按低于基准利率的2.4‰计息,利率优惠部分的 70%用以补充企业自有资金;湘西自治州州直民贸企业比照县级民贸企业享受优惠利率照顾,县以下民族贸易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减免或部分减免营业税、所得税。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口支援
对西线的“对口”支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间的对口支援。组织东线经济比较发达的市县同西线比较贫困的市县签订协议或合同,采取经验介绍、技术转让、人才交流、资金与物资支援等方式,帮助西线各个地区解决支柱产业开发各个环节上的难点,帮助西线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与联合,到西线兴办企业或帮助西线在本区举办窗口企业,以及创办扶贫试验区等。二是,行业间的对口帮助。目前。省直经济部门均已定点即包县支援,适应加速西线开发的需要,应由点扩大到线和面,如水利部门帮助西线有水利资源的县发展小水电;交通部门,帮助西线消灭等外公路和断头路,修建和改建乡镇公路;食品工业部门,要把帮助西线提高现有食品企业的素质和根据市场需要与资源条件建立新的食品企业作为工作的重点;烟草部门帮助西线卷烟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调整销售配额;矿产冶金部门帮助西线采矿冶金产业的发展等。各个部门都要把帮助西线开发和发展相应的产业作为工作重点列入自己的计划。
同时,由于湖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自身的综合实力尚不强,组织他们支援西线开发,也必须实行互利互惠的原则,除西线有关地区和单位给予优惠外,省里有关部门还应制定鼓励他们支援西线开发的优惠政策,如湖南省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企业和单位到西线开办企业,给予两年减免产品税或增值税的照顾;到西线工业小区、经济技术开发小区或在本地举办扶贫开发试验区,同西线“少、边、老、贫”地区乡镇企业联办的合作合资企业,或兴办的开发性乡镇企业,同样享受该地区新办乡镇企业,在5年内免征产品税、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的照顾。
为了使西线加强同发达和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落实对口支援,使西线的干部学习和掌握发达地区组织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与才能,除了组织西线的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学习进行干部交流外,需要着重组织和落实同湖南省东线市县之间、乡镇之间干部的双向交流。
[1] 原载《学习导报》1992年第1期,并编入《湖南西线战略与布局研究》,湖南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