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释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本经】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鸒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析文解字】

“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这句话形象地道明了解脱色蕴和受蕴系缚的艰难。“培风”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凭风、乘风,喻义则是见性之人御风(指行蕴)而行、率性而为的行止。

蜩与鸒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觉林菩萨的颂言中说道:“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这句偈子不仅真实地道出了宇宙间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真心无竟、识变无竟的事实,同时还道明了世间众生心心两隔的事实。世人常呼吁“理解万岁”,然而,坚执性相,沉溺在贪、嗔、痴、慢、疑的世人之间想要相互理解,是一件多么不可能的事!更进一步,书中常说:一地菩萨不懂二地菩萨的事,二地菩萨不懂三地菩萨的事,向道之人在修证道果的路途中也是如此,多一分修证才能多一分真知灼见。只有大觉者才能通达一切,《金刚经》所谓:“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所以,鲲鹏的境界当然不是小鱼小虾和小鸟小虫能够理解的了。“蜩”(tiáo),即蝉,知了。“鸒”(yù),鸒斯,一种鸟名,即鸦鸟。“鸠”,斑鸠鸟。“鸒鸠”的字面意义泛指一般的小鸟,喻义则指世间心性黯昧、见识短浅的凡夫俗子。“枪榆枋”,是集在榆树和檀树间的意思。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莽苍”,指郊野,近郊。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朝菌”,指霖雨时节,在粪堆之上因热蒸而生的菌类。这些菌类阴湿则生,见日便死,常生于朝而死于暮,所以称之为朝菌。“蟪蛄”,即夏蝉,生于麦梗,亦称为麦节,是一种夏生秋死的动物。“晦朔”,月终谓之晦,即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月旦谓之朔,即阴历每月初一。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冥灵”与“大椿”均为传说中的树木名,以叶生为春,以叶落为秋。“上古”一词据成玄英的说法,指伏羲时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彭祖”,即居于彭地,为世人所祖之意。成玄英疏曰:“彭祖者,姓籛名铿,帝颛顼(zhuān xū)之玄孙也。善养性,能调鼎(即养生)。进雉羮于尧,尧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历夏经殷,至周年八百岁矣。”

【译文】

若积水不深,就无力载负大船。倒一杯水在堂前的洼地,只能浮起草芥,以杯为舟就会搁浅,此因水浅而舟大的缘故。若蓄风不强,就无力承负大翼。所以,要抟起九万里高的飓风,鹏鸟凭乘扶摇而背负青天,南徙才不会受阻中夭。

蜩与鸒鸠嘲笑鹏鸟说:“我们奋翅飞翔,到榆树或檀树上聚集,有时飞不到就落在地面罢了,何必抟九万里高的飓风南徙呢?”

到郊外去带三餐就够了,回来时肚子还饱着;到百里远的地方,准备的粮食需要舂一宿;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就需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粮食。这两只小虫鸟既无远志,又怎么懂得这些道理呢!

小知无法思及大知的情怀,小年无法虑及大年的境界。何以明白这样的道理呢?朝生暮死的小虫子不能了知一月之中月亮晦隐朔生的周变;夏生秋死的蟪蛄不能了知一年之中春华秋实的更替,此即指短寿的“小年”。楚地南边的冥灵树,以五百年为一春,五百年为一秋;上古时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春,八千年为一秋,此可谓长寿的“大年”。现今,彭祖因年寿八百而享誉于世,人们都追捧他,不是很可悲吗?

【段意小结】

此节以“蜩与鸒鸠”等为对比,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感慨世人目光短浅,故步自封,固执一隅之见,不明大道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