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咱雅班第达返回卫拉特
咱雅班第达游历西藏22年,成为学问精深的喇嘛,并得到了西藏黄教高层人士的敬重和信任。而咱雅班第达返回卫拉特也有其政治和历史的深层原因,以往的学者们忽略了这一点。
咱雅班第达返回卫拉特的时间基本明确。对此《月光》和《金鬘》的记载完全一致。
(1)《月光》:“归于蒙古卫拉特[77]之事:格根于其四十岁之土寅年启程,卯年之秋归来。在塔尔巴哈台的哈尔巴盖,[78]鄂齐尔图台吉的大帐嘎扎干[79]过冬。”[80]
(2)《金鬘》:“此后的戊寅年,达赖喇嘛从班禅博格达受比丘戒。[81]也是在这一年,卫拉特呼图克图奉三位博格达之命,为了在北部蒙古地区尤其是在七旗[82]、四卫拉特弘扬黄教,从拉萨出发,去了卫拉特。”[83]
这里提到的“土寅年”指的是1638年,“寅年”指的也是1638年。“卯年”指的是1639年。因此,咱雅班第达于1638年40岁之际离开西藏,1639年秋到达了准噶尔腹地哈尔巴盖(见地图1-2)。
地图1-2 哈尔巴盖、楚河、额敏、和布克赛尔
根据《五世达赖喇嘛传》与《月光》的记载,咱雅班第达是直接受作为当时西藏黄教最高权力代表者五世达赖喇嘛和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委派离开西藏返回卫拉特。不仅如此,有趣的是咱雅班第达还以五世达赖喇嘛的代理人身份返回了卫拉特。
《月光》对咱雅班第达离开西藏返回卫拉特的情况描述道:“两圣者予恩赐,让他归于蒙古卫拉特之理:班禅下诏命[84]道:‘你(咱雅班第达)去蒙古,弘扬佛教与济于众生’,又道:‘你是一个不平凡的僧侣。’并把贵手中的念珠赐予他。达赖喇嘛下诏道:‘你代我去说蒙古语的人,讲经,译经,弘扬佛教吧’。”[85]其中“两圣者”即当时西藏黄教最高领导者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所以咱雅班第达是奉四世班禅与五世达赖的直接命令去卫拉特的。然而,在《五世达赖喇嘛传》中对此事并未提及。但《月光》的相关记载证明,咱雅班第达确实曾奉西藏黄教高层的指示返回了卫拉特。
在《月光》中所记载的五世达赖喇嘛的信函中写道:“火丑年,掌乾坤大权的持教法王[86]道:要我们来蒙古,我立即应允,因有此诺言,而后,土寅年,又派遣绥靖妖魔的哈希扎木苏和斋桑固什等为首的五名使臣来此。因当时情况紧急,我未能启程,特派阿巴诺门汗拉布紧巴呼图克图代我(前往卫拉特),对卫拉特政教多有利益。后(他)于铁卯年来到西藏,因处处行大善,又有益于宗教大业,所以我派他回去。”[87]“火丑年”对应的是1637年,“土寅年”应是1638年。“掌乾坤大权的持教法王”说的是顾实汗。因此可知,1637年占据青海的顾实汗曾邀请过五世达赖喇嘛,而达赖喇嘛也应允前往。1638年,顾实汗再次派遣使臣邀请达赖喇嘛,但因当时西藏的黄教与红教之间的关系正处于紧张态势,达赖喇嘛未能前往。
《五世达赖喇嘛传》中能证明顾实汗的使臣于1638年到达过西藏。“由于我过去接受过持教法王(顾实汗)[88]的邀请,他便派遣以墨日根噶居喜嘉措、宰桑墨岱齐、宰桑国师、邬庆切庆、博东古阳、代尔果切钦等人为首的300人的使团前来迎请我去蒙古。”[89]此书不仅提到了使团的人数,就连使臣首领的人名都记得很清楚。接着又写道:“我给墨日根噶居巴赠送了礼品,尽量传授了他所请求的教法,打发他回去向持教法王固始汗报告我一时不能去蒙古的缘由。卓尼曲杰、阿巴罗本色钦等不少人也一起结伴返回蒙古去。”[90]可见,《月光》与《五世达赖喇嘛传》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
《月光》中记载了1652年咱雅班第达与鄂齐尔图台吉之间的一次对话:“那时,车臣汗向呼图克图请求道:‘请赐给我一盅酒。’酒后车臣汗说:‘呼图克图,我有一事向您请求,我并没有过分地吹捧或过分地贬低您。您到何处都是受人尊重的喇嘛。我们诺颜把你代替自己的子孙,让你做了班第,派遣到西藏,您到了西藏后学到很多学问,遵照两位圣者嘱托,来到蒙古卫拉特弘扬佛教。’”[91]1641~1642年咱雅班第达在喀尔喀时,扎萨克图汗请他居住两三年,但他没有答应,遵照两圣者之命,返回了卫拉特。
这些记载进一步证明了咱雅班第达奉黄教高层人士的指示从西藏返回了卫拉特。而且咱雅班第达返回卫拉特的原因是,1638年五世达赖喇嘛第二次受到顾实汗的邀请,因自己不能去,派遣咱雅班第达替自己前往卫拉特。
五世达赖喇嘛为何没能应邀去蒙古?这是因为当时顾实汗虽然占领了青海,但是西藏方面红教与黄教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达赖喇嘛“索南饶丹为此前往日喀则请求第悉藏巴批准,遭到拒绝。第悉藏巴的臣僚康扎巴还警告索南饶丹不要为本派利益与蒙古人交往过密”,[92]达赖喇嘛虽然接受了顾实汗的邀请,但支持红教的藏巴汗反对他去蒙古。因而,他对顾实汗的使臣解释了自己无法成行的原因,并派遣咱雅班第达替自己前往卫拉特。
《五世达赖喇嘛传》中清楚地记载,咱雅班第达是与顾实汗的使臣一起离开西藏的。1638年秋末使臣来到西藏,所以他们在1638年秋末或者冬初离开了西藏。《月光》中记载他们是1639年秋抵达了卫拉特,所以这次的行程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其实从西藏到卫拉特并不需要用一年的时间,或许有可能咱雅班第达在青海滞留了一些时日。“卓尼曲杰、阿巴罗本色钦等不少人也一起结伴返回蒙古去”,从这里看出,咱雅班第达并不是独自一人前往卫拉特的。
学者们在著作中依稀提到了西藏宗教人士派遣咱雅班第达前往卫拉特之事,而对于达赖喇嘛受顾实汗的邀请,并让咱雅班第达替自己应邀前往的事情至今无人提及。因此可以作如下总结。
(1)咱雅班第达在40岁时即1638年秋末离开西藏前往卫拉特,并于一年后即1639年秋回到了卫拉特。
(2)咱雅班第达奉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的直接指示而奔赴卫拉特。1638年秋末,顾实汗派遣由500人组成的使团前往延请达赖喇嘛来蒙古地区。而当时西藏黄教和红教之间正处于激烈的矛盾之中,藏巴汗没有准许达赖喇嘛去蒙古。在这种情形下,达赖喇嘛派咱雅班第达替他前往卫拉特。这就是咱雅班第达离开西藏返回卫拉特的主要原因。
(3)1638年秋末,咱雅班第达同顾实汗的使臣一起从西藏起程,所以他离开西藏时并不是独自一人,还有卓尼曲杰等人为伴。
那么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为何选定咱雅班第达去卫拉特?笔者认为其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咱雅班第达游历西藏22年,以超群的智慧精通佛法,万众瞩目,声名远播,并且多年在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身边,深得他们的信赖。在选择前往蒙古地区的人选时,他们必定会寻找一位既才华横溢又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人,而咱雅班第达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其次,众所周知,咱雅班第达是以拜巴噶斯汗之子的名义出家为僧的,而拜巴噶斯汗是四卫拉特引入黄教的顾实汗之兄。顾实汗占据青海以后,咱雅班第达的义兄鄂齐尔图台吉成为原准噶尔四卫拉特各部中势力最强大者。无论从名望还是从地位各方面来说,咱雅班第达返回卫拉特后将拥有强有力的倚仗。这对弘扬佛法当然是有利无弊的。
最后,1634年,林丹汗为避开满洲人的锋芒,在前往青海途中驾崩。1636年,漠南蒙古首领齐聚盛京,依附了皇太极的统治,从而俺达汗与三世达赖喇嘛所创建的右翼三万户和黄教的联系被中断。当时西藏的红教与黄教间的矛盾激烈。西藏的藏巴汗支持红教,喀尔喀的朝克图台吉于1634年占领青海,并支持红教。1637年,四卫拉特联军一万余人在顾实汗的带领下进军青海,最终战胜了朝克图台吉,但西藏内部矛盾并没有得到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在如此复杂的情形下,西藏黄教高层为了在卫拉特和喀尔喀地区扩大黄教的影响力,必须派遣一位能干的人负责相关事宜,而这个历史任务正落在了咱雅班第达的肩上。
在此章里,我们基于前人的研究,明确地阐释了咱雅班第达出家为僧的原因。尤其是参考了学者们未曾利用的藏文史料,将其中对他在西藏的生活、学经、讲经等与《月光》的记载进行了对比,从而发现了咱雅班第达游历西藏时的一些新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用大量的史实论证了咱雅班第达离开西藏返回卫拉特的原因等重要问题。但遗憾的是,并未发现关于咱雅班第达的家世、世系以及少年时代生活有关的新史料。对他在西藏22年间的许多问题,我们也没能够使之趋于明朗。因此,咱雅班第达1638年之前的生平仍是今后的主要研究任务。
[1] ЛУННЫЙ СВЕТ,p.175.
[2] 西·诺尔布在其《札雅班第达传》中提出,“洪果·扎雅齐”不是人名,而是称号。他还推测“洪果”是位于现今蒙古国境内的一条河名,16世纪之前和硕特人主要生活在洪果、扎布汗、科布多等地。但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确凿的证据。
[3] ЛУННЫЙ СВЕТ,p.175.
[4] 伊拉古克三额尔德敏达赖是指四世达赖喇嘛。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1543~1588)在蒙古地区传教,于1588年圆寂。1578年,土默特俺达汗与西藏黄教领袖索南嘉措在青海会面,并赐予他“达赖喇嘛”称号,这就是西藏黄教领袖称作“达赖喇嘛”的开始。蒙古右翼三万户的俺达汗及其继承者大力宣扬黄教,1589年即三世达赖圆寂一年后,他的转世灵童在蒙古右翼三万户中出现。四世达赖是俺达汗之曾孙,其父为苏米尔车臣楚库尔,是僧格都仁汗之子,其母是拜罕·珠拉。1603年,右翼三万户派兵护送14岁的云丹嘉措去西藏,护助他登上拉萨佛教最高统治者之位。“驾临孟克昭”说的就是此事。1616年,云丹嘉措在西藏圆寂,享年29岁。迄今为止,在所有达赖喇嘛之中他是唯一的蒙古人,也是掌握过黄教最高权力的外族人。
[5] “孟克昭”即西藏拉萨。
[6] 1603年前往西藏的四世达赖于当年从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受戒,并主持了1604年的大祈愿法会。
[7] G.Kara and J.Tsoloo,Dharmabhadra’s golden rosary budapest,1997,p.62.
[8] 《札雅班第达传》,第48页。
[9] 转轮王是古代印度神话中的国王。“咱克喇瓦尔第”意为转轮者,“咱克喇”是像车轮一样转动的威力强大的武器。俺达汗(1507~1582)是16世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宗教事业的功臣。他是巴日宝鲁德的次子,其父去世后继承了土默特图们的汗位。俺达汗曾与卫拉特、乌梁海人对明朝多次开战,也与明朝通商,创建城市和开垦农耕。1578年,他邀请三世达赖到青海察布齐雅勒,并赐予“达赖喇嘛”称号,自己被封为“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俺达汗时代是黄教在蒙古最兴盛时期。他主持建造了归化城,即呼和浩特市。
[10] 仰华寺这是土默特俺达汗为邀请三世达赖喇嘛前往青海而建,他们于1578年在仰华寺会晤。对于此寺的建成年代,蒙、汉等文献中说法不一。《俺达汗传》云:“达云·乞亚等人于甲戌年至丙子年(1575~1576)为便于‘监督三国’而建。”而《蒙古源流》云:“此寺建于丙子年,或1576年俺达汗的使者从西藏回来后所建。”《明实录》、《万历武功录》等汉文文献均说此寺建于1575~1577年。《明史》说丙都台吉在1574年建成。内蒙古大学教授薄音湖认为是1575~1577年。
[11] 吉田顺一、賀希格陶克陶,訳釈『アルタン=ハー伝』訳注,風間書房,平成十年三月十五日,第621页。
[12] 吉田顺一、賀希格陶克陶,訳釈『アルタン=ハー伝』訳注,風間書房,平成十年三月十五日,第622~623页。
[13] 阿巴岱汗(1554~1588)是16世纪杰出的政治家,格日桑扎斋拉尔浑台吉之子斡那胡维章诺颜之长子,其母为额津别克之女额青亨照日格图哈敦。他曾与卫拉特开战并取得了胜利。1586年,他与右翼三万户的三世达赖喇嘛会面,并获得“鄂齐尔赛音汗”之称,他是第一位从达赖喇嘛处获得“汗”之称的喀尔喀诺颜。他也曾建造额尔德尼召,是在喀尔喀图们弘扬黄教的奠基人。
[14] 莫日根特木讷,土尔扈特人,生卒年不详。托忒文文献中多次称赞他是卫拉特人中弘扬黄教的第一人。日本学者冈田在其论文《“乌巴什浑台吉传”之研究》中根据1621~1630年的俄罗斯外交档案中出现他的名字,认为莫日根特木讷大致生于1567年左右。另一位日本学者若松宽也在其论文《蒙古喇嘛教史上的两位传教者——乃济陀音与扎雅班第达》中赞同了冈田的观点。莫日根特木讷是出生于卫拉特的著名喇嘛内齐托音的亲生父亲。噶班沙拉勃的《四卫拉特史》认为莫日根特木讷是额济纳台吉之子。
[15] 对于察罕诺门汗的生平,学者们众说纷纭。俄罗斯学者卡·霍·戈尔斯通斯基认为,1640年的《蒙古——卫拉特法典》中出现的尹赞呼图克图即弥勒呼图克图或察罕诺门汗。兹拉特金也赞同此观点。日本学者若松宽认为,在四卫拉特宣扬佛法的是曼殊室利呼图克图,即东科尔呼图克图的第三个化身,因用察罕诺门引导卫拉特人皈依黄教而被称为察罕诺门汗。M.乌兰赞同若松宽的观点。察罕诺门是17世纪为四卫拉特弘扬佛教作出巨大贡献的著名僧人之一。
[16] 哈嘎勒干,即古蒙古语路之意,至今在卫拉特方言中仍在使用。
[17] 嘎拉、库勒是指当时从卫拉特通往西藏的路,可能是地名的误写。巴岱等编著的《卫拉特历史文献》的注释中认为,这应该是阿克苏和巴尔库勒两地之名的误写。M.乌兰在其《十七世纪卫拉特历史研究》一文中认为,这两地应为嘎斯和巴尔库勒。
[18] 托忒文文献中将拜巴噶斯五兄弟称为“五虎”。和硕特的哈尼诺颜洪果尔共有七子。哈尼诺颜洪果尔与其发妻育有五个儿子,即拜巴噶斯汗、图莫代·维章昆都仑·杜尔格齐乌巴什、图鲁拜琥顾实汗、扎萨克图青巴图尔、伯延哈丹巴图尔。哈尼诺颜战死后,他的发妻抚养儿子们长大,使他们扬名四方。托忒文文献如噶班沙拉勃的《四卫拉特史》中称赞她为:“抚养无父的五个儿子成为卫拉特的好汉,以‘五虎’扬名天下的阿海哈敦。”
[19] 《关于卫拉特蒙古历史的文献资料》(卷一),第111~112页。
[20] 拜巴噶斯汗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撒尔的后代,在托忒文文献中又称其为拜巴噶斯诺颜、拜巴噶斯巴图尔等。和硕特的哈尼诺颜洪果尔的长子。拜巴噶斯是17世纪初四卫拉特盟主,也是对四卫拉特政教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者。他曾与哈萨克和俄罗斯争战,并战胜喀尔喀。他是1616年引导四卫拉特皈依黄教的功臣,其生卒年不详。根据日本学者若松宽的论文《俄文文献中所描述的顾实汗的事迹》,拜巴噶斯汗在1632年之前已经去世,据说他死于四卫拉特内乱。
[21] 拜巴噶斯汗有两个儿子,长子为鄂齐尔图台吉,他在1666年从五世达赖喇嘛那里获得“鄂齐尔车臣汗”称号,因此他也被称作车臣汗、鄂齐尔车臣汗等。顾实汗迁移到青海后就成为准噶尔几大统治者之一,1654年,绰罗斯巴图尔浑台吉死后他成为准噶尔最大的统治者。他是17世纪30~70年代准噶尔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宗教功臣,与西藏、清朝、俄罗斯均有往来。1676年,他在与噶尔丹博硕克图的争战中战败,1680年在博尔塔拉去世,车臣汗的出生年不详。
[22] 曼殊室利呼图克图,西·诺尔布在《札雅班第达传》一书中说:“此人于1579年在仰华寺会盟时从达赖喇嘛处获得曼殊室利称号,而后又跟随俺达汗前往蒙古地区弘扬佛法,1582年,他被受邀去喀尔喀,从那里又去了卫拉特。”若松宽认为此人与察罕诺门汗是同一人。德国的萨嘎斯切尔、俄罗斯的帕拉斯等人都持有这种观点。关于此人的身份还需进一步考证。
[23] ЛУННЫЙ СВЕТ,pp.172-173.
[24] 达赖台什是四卫拉特中的杜尔伯特人,其生平不详。在俄罗斯档案中关于他的记载颇多。1616年卫拉特诸封建主每人选出一个儿子出家为僧,他也参与了此事,可知他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卫拉特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顾实汗进军青海时他也曾参与。
[25] 哈喇呼喇又被称为道格新诺颜,绰罗斯人,出生年不详,1634年去世。他曾参加与喀尔喀的多次战争,也参与四卫拉特诸封建主每个诺颜选出一个男儿出家为僧以及顾实汗进军青海等事件。
[26] 鄂尔勒克是指土尔扈特的和·鄂尔勒克,在四卫拉特史上功勋卓著。其祖父为布伊古鄂尔勒克,父为珠勒扎干鄂尔勒克。17世纪初,他带领部属和子女从和布克赛尔、额敏等地到奥鲁音干查莫杜定居。1628~1630年,他又带领五万户迁居伏尔加河流域。因此他在四卫拉特领土的扩张、抵御沙俄侵略等方面功不可没。他的后裔在伏尔加河流域居住了百余年,一部分人1771年跟随渥巴锡汗返回准噶尔,而未能东归的留在了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和鄂尔勒克并没有远离四卫拉特偏安一隅,顾实汗进军青海时他曾派自己的儿子衮布伊勒登参加四卫拉特军事联盟,也参与了1640年制定《大法典》的会议。1644年,他攻打阿斯达尔汗城,并死于那次战役中。
[27] 呼图克图即咱雅班第达。
[28] 昆都仑乌巴什,和硕特人,哈尼诺颜洪果尔之次子,著名的“五虎”之一,拜巴噶斯的弟弟,鄂齐尔图台吉的叔父。他曾亲自参与1616年四卫拉特皈依黄教的会盟、1637年顾实汗进军青海、1640年喀尔喀与卫拉特官员制定《大法典》等17世纪初发生的大事。1646年他与鄂齐尔图台吉、巴图尔浑台吉交战。1660年迁居伏尔加河流域。
[29] 《关于卫拉特蒙古历史的文献资料》卷三,第186~188页。
[30] 《关于卫拉特蒙古历史的文献资料》卷一,第56~57页。
[31] 呼图克图即察罕诺门。
[32] 蒙古人将最基本的16个字母称作“查干陶鲁该”,这是有原因的,“查干”这一词在古代蒙古语中至少有三种意思:第一是黑白颜色的“白”,第二是“纯洁神圣”,第三是“开端”。文献中将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称为“查干雅苏坦”,现有的“博”(萨满)也说自己“查干雅苏台”,这是取意为纯洁神圣。蒙古人把新年叫做“白月”,这并不是因为在奶食品丰盛时节过新年而如此称呼,而是意为一年的开端、“开端之月”。与此相同,蒙古字中的字母是最基础的文字,所以又把它们叫做“查干陶鲁该”,意思是“作为开端的字母”。这些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蒙古人因崇拜雪域白色而有如此称呼。
[33] 忽讷特朱即谈论。
[34] 巴图尔浑台吉的一个儿子指的是噶尔丹博硕克图汗,他是1644年巴图尔浑台吉的云姆阿嘎斯哈敦所生。他曾去西藏学经。1616年拜巴噶斯带领四卫拉特皈依黄教的时候噶尔丹还没有出生。因此,这段《和鄂尔勒克史》中的记载很可能有误。
[35] 诺颜呼图克图指的是咱雅班第达。
[36] 昭即拉萨。
[37] 巴岱、金峰、额尔德尼整理注释《卫拉特历史文献》,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第42~43页。
[38] 布伊博古斯为“拜巴噶斯”的误写。
[39] 托里克图意为代替。
[40] 《关于卫拉特蒙古历史的文献资料》卷三,第112页。
[41] 其他文献中均说拜巴噶斯是从察罕诺门汗询问宇宙真理,因此这段记载是不准确的。
[42] 拜巴噶斯诺颜聚集四卫拉特各诺颜与以乌巴什浑台吉为首的喀尔喀诺颜不符合历史实际记载。拜巴噶斯虽然与四卫拉特诺颜进行会盟皈依黄教,但与喀尔喀没有任何关系。
[43] 珠布齐黑格德意为协商。
[44] 阿朗达尔森意为惊奇,是古蒙古语,至今仍被用于卫拉特方言。
[45] 顾实汗(1582~1655)是哈尼诺颜洪果尔的第四子,名叫图鲁拜琥,“五虎”之一。1594年13岁的他领兵击败“白头回回”而威名大震。1635年面临危机的黄教上层向卫拉特求援,顾实汗以香客的身份从青海到达西藏,拜会了达赖和班禅。1636年他亲率四卫拉特联军,从准噶尔出发,1637年到达青海,并击败了刚刚占领青海不久的喀尔喀朝克图台吉的四万人的军队。1638年顾实汗再次装扮成香客到了拉萨,从达赖喇嘛处获得“丹增却吉杰波”(持教法王)的称号。1639年康地区苯教首领白利土司顿永多吉写信给藏巴汗,欲联合对抗顾实汗。顾实汗从半路截住了这封信,并于1640年抓住顿永多吉,进军西藏,打败了藏巴汗与红教,1642年占领西藏称汗。从此,他的子孙后代统治了青藏地区达70多年。顾实汗极富远见,他并没有敌视清朝,而多次与清朝来往,采取了遣使接洽、通商自由等策略,并建议清朝延请达赖喇嘛进京。自从他占领了青藏高原,为四卫拉特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折点。其名又做固始汗。
[46] 巴岱、金峰、额尔德尼整理注释《卫拉特历史文献》,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第79~80页。
[47] 巴雅古特台吉又被称为巴雅古特巴图尔台吉,俺达汗之孙。1578年在仰华寺会晤时,其第五子出家为僧,因此又称为“喇嘛台吉”。
[48] 吉田顺一、賀希格陶克陶 訳釈『アルタン=ハー伝』訳注,風間書房,平成十年三月十五日,第613~614页。
[49] 纳塔著、乔吉校注《金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第127页;金巴道尔吉著,留金锁校注《水晶鉴》,民族出版社,1984,第465页;基格米德那玛嘎:《光明经》,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毛笔手抄本,第322页;贡却丹巴饶杰著《安多政教史》,尼马太等汉译,《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3~4期。
[50] 现今的青海省。
[51] 火落赤诺颜是俺达汗之孙。青海位于卫拉特、西藏和东蒙古交接之处,是入藏的必经之路。因此,占领青海将为直接控制西藏提供最重要的地理、军事便利条件。远在1578年的仰华寺会面之前,俺达汗就十分清楚青海的重要性。1559年他亲自率兵占据青海,并让其子丙都管理此地,从而16世纪50年代青海陷入蒙古右翼三万户的控制之中。仰华寺会面之后,俺达汗让其孙子统领青海。1616年当咱雅班第达前往西藏时,正是火落赤诺颜占据青海时期。
[52] 西边指的是西藏。《月光》中多次将西藏称为“西边”。
[53] 第巴是始用于西藏松赞干布时期的官职名,皇帝手下主管政事的大臣。和硕特人占领青海后仍沿用了这个制度,清朝控制西藏之后将其摒弃。
[54] 博格达喇嘛即四世班禅额尔德尼。
[55] ЛУННЫЙ СВЕТ,p.172.
[56] 丙午年即1606年。
[57] 蒙文文献中似乎并未记载此事,而五世达赖喇嘛奉顾实汗的倡议于1643年撰写的《西藏王臣记》一书记载了此事。此书的结尾处有段描述:顾实汗25岁时其生母阿海哈敦去世,他倾其家产,广散布施,为母超度,博得众人拥戴。当时喀尔喀与卫拉特之间纷争不断,为平息战争,顾实汗有一次单骑闯入敌阵,居中调停。东科尔法王和喀尔喀、卫拉特部领袖十分钦佩他的胆识,赠与他“大国师”称号。《金鬘》的作者很可能是依据此书的记载描述的。
[58] 壬子年即1612年。
[59] 丙辰年即1616年。
[60] 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1617~1682)是著名宗教功臣、政治家、作家。在历辈达赖喇嘛之中,他是稀少的有才华、有远见、有智慧之人,并且在西藏政教史上功勋卓著。1622年他6岁时被认为四世达赖云丹嘉措的转世灵童而接到拉萨,9岁受沙弥戒,师从四世班禅修习佛法,获赠“阿旺·罗桑嘉措”之名。1638年受比丘戒于四世班禅。17世纪西藏内部争斗激烈,藏巴汗下令禁止寻找四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因四世班禅医治好了藏巴汗的病,才破例得到允许寻找达赖的转世。但是西藏内部支持红教的势力强大,而支持红教的喀尔喀朝克图台吉也占领了青海,因此黄教面临着生存危机。这时五世达赖与四世班禅协商,遣使卫拉特,请求军事援助。顾实汗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率兵打败了朝克图台吉和藏巴汗,挽救了黄教。应清朝皇帝之邀,五世达赖于1652年从西藏出发,1653年抵达京城,当年返回了西藏。1643年他27岁时撰写了《西藏王臣记》,还撰写了自传《五世达赖喇嘛传》,又著成30余部其他书籍。他在位期间,西藏、蒙古、清朝等各方的关系十分复杂,冲突不断。在这种情况下,五世达赖发挥其过人的才能,巧妙地解决了各方的冲突。
[61] 哲蚌寺,位于拉萨市的西藏黄教著名寺院。
[62] G.Kara and J.Tsoloo,Dharmabhadra’s golden rosary budapest,1997,pp.63-64.
[63] 即五世达赖喇嘛。
[64] 即五世达赖喇嘛。
[65] 达赖喇嘛手下之人。
[66] 西藏地名。五世达赖喇嘛经过此地逃往雅鲁藏布江流域。
[67] 即雅鲁藏布江。
[68] ЛУННЫЙ СВЕТ,p.146.
[69] 哲蚌寺所在地。
[70] ЛУННЫЙ СВЕТ,pp.140-141.
[71] ЛУННЫЙ СВЕТ,p.172.
[72] 四世班禅额尔德尼。
[7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五世达赖喇嘛传》,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第152~153页。
[74] 《札雅班第达传》,第63页。
[7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五世达赖喇嘛传》,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第61页。
[7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五世达赖喇嘛传》,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第68页。
[77] 这里的“卫拉特”是指四卫拉特,“蒙古”仅指喀尔喀蒙古。《月光》和其他托忒文文献中所说的“蒙古”基本上均指喀尔喀。例如,《月光》中提到1640年的《大法典》时,将喀尔喀扎萨克图汗称作“蒙古扎萨克图汗”;1642年,咱雅班第达从喀尔喀返回时,说“从蒙古来”;1678年,喀尔喀扎萨克图汗与噶尔丹博硕克图在其夏季牧场西拉古尔班图勒嘎图会面时,说“蒙古新汗来会面”。《大法典》第一条规定:“无论何人破坏此政权,如杀掠、抢劫大爱玛克、大兀鲁思,蒙古、卫拉特联合起来,擒斩其身,没收其全部财产。擒杀者得其财产之一半,另一半两方共分之。”《大法典》是喀尔喀与卫拉特诸封建主共同制定的。当时漠南蒙古已经依附清朝统治者(入关前),所以此处所说的“蒙古”为喀尔喀。大家熟知的《乌巴什浑台吉传》的真实名字是《四卫拉特战胜蒙古的故事》,描述了拜巴噶斯汗带领四卫拉特人击败前来侵犯的喀尔喀乌巴什洪台吉的故事,其中也把喀尔喀称做“蒙古”。此外,托忒文文献如和硕特诺颜巴图尔乌巴什图们所撰的《四卫拉特史》中也多次将喀尔喀叫做“蒙古”。
[78] “塔尔巴哈台”意为旱獭极多,由“塔尔巴哈”一词加后缀构成,此名如今仍被沿用于北疆。哈尔巴盖为河流名,是发源于塔尔巴哈台山北坡的额尔齐斯河支流,位于北纬47.8度,东经82.4度。
[79] 嘎扎干,蒙古语,外面之意。
[80] ЛУННЫЙ СВЕТ,p.172.
[81] 这里说的是1638年五世达赖从四世班禅受戒的事情。
[82] 七旗喀尔喀。
[83] G.Kara and J.Tsoloo,Dharmabhadra’s golden rosary budapest,1997,pp.66-67.
[84] 大喇嘛们的谕旨。
[85] ЛУННЫЙ СВЕТ,p.172.
[86] 即顾实汗。
[87] ЛУННЫЙ СВЕТ,p.140.
[88] 持教法王即顾实汗。
[8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五世达赖喇嘛传》,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第155~156页。
[9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五世达赖喇嘛传》,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第156页。
[91] ЛУННЫЙ СВЕТ,pp.160-161.
[92] 丹珠昂奔主编《历辈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年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第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