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让孩子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适应未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

智能+教育的变革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未来的教育将进入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的时代,教师与人工智能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实现个性化、全纳、公平与终身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为破解传统教育中“大规模与个性化”无法同时兼顾的永恒矛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既可解决传统教育所关注的大规模问题,又可解决优质教育所关注的个性化问题,进而为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实现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新的契机。智能+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学校教育体系的各个要素发生变革,包括教育环境、课程、教学范式、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变革,促进教师工作形态与专业发展方式变革,促进学校组织形态结构变革,促进区域教育治理与服务变革。

在教育环境方面,人工智能将使得教育环境具有自然交互、情景感知、主动适应、虚实融合、远程协同、数据驱动、智能管控、人机融合等特点,为学生提供泛在的、自由探索的、知识建构的智慧生态环境。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形态是动态的、进化的、多元立体的,构建跨学科整合的课程结构,支持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泛在教育;师生教学交互的形态与结构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人机协同的教学将能使教师准确了解每位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需求,兼顾个性化需求和规模化覆盖,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将是自组织的形态,学生和家长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与活动,实现个性化、选择性和适应性发展;人工智能将重构传统的评价体系,从单一知识学习评价走向综合素质评价。要在尊重学习者隐私的前提下,对全过程学习数据进行智能动态追踪,实现对学习者德智体美劳等多维度评估,为学习者提供精准的发展支持,形成面向过程、人机结合、多元发展性评价机制。

在教师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未来教师角色将发生极大变化,我们将迈向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未来教育时代。教师教学中简单、烦琐、机械、重复的知识传授性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师的育人角色将越来越重要,教师更多是学习的设计者、督促者、激励者与陪伴者,教师的工作更多以育人为主。教师新的工作重心将转变为:学习服务设计与开发、学习问题诊断、个性化学习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社会网络连接指导、心理健康疏导、信仰和价值的引导、发展性评估与改进、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同伴互助专业成长、人机结合教育决策、人工智能教育服务伦理监管等。教师需要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变化,积极开展有效教学。

在学校时空结构方面,学校组织的时空结构将被打破,从静态封闭到动态开放,从条块分割到联合协同,从定时定点有限供给到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组织管理向扁平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学校将是人人教、人人学,充满活力、人性化和高度社会化的学习共同体,是集体智慧聚变的节点,是开放的、流动的、社会性的、分布的、连接的智慧认知网络与个性化发展空间。

在教育服务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极大丰富公共教育服务的内容与质量,变革教育公共服务的形式和结构,创新教育服务和产品的供给模式,使教育公共服务在具有公共性、普惠性、包容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同时,体现出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和协同化的特征。在教育政策制定中,要基于共同利益,纳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人机结合、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协同的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教育决策的参与度与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预见性。决策者应具有人工智能意识和能力,能够制定多元参与、协同发力的人工智能+教育政策。

现在,学界、业界关于“智能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面向专业人士的论文、著作也不少,关于人工智能的教材也层出不穷,但缺少一本受众更加广泛、叙述更加深入浅出、更具大众意义的书。这是一本内容前瞻、值得一读、也很易读的书。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人工智能时代的大体发展情况,了解智能教育的技术、实践和已有成效,也可以了解未来学校和未来学习的形态。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