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能容人,有大气量才能担大任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每一个人因生存环境、人生经历、学识品性等的不同,在为人处世方面,方法也各有不同,没有谁能让另一个人完全满意。所以,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让别人达到十全十美,那样只会让人生厌。
白冉对自己一向要求苛刻,毕业后顺利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公司,在公司负责考勤和工资核算。
有一天早上,一个同事迟到了,谎称在路上见到熟人多说了两句话,本来对于这种借口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白冉却非要这个同事说出真实的原因,甚至要让那个所谓的熟人打个电话作证,不然就记过,并且扣除一天的工资。
同事没办法,只能说自己起晚了,白冉这才罢休,但是她依旧扣除了那个同事的绩效和奖金。
有同事要请假时,白冉一定会问对方请假的真实原因,一旦请假理由不足,就不予批假;有同事工作不认真了,她就一定按规定扣除人家的绩效奖金……
后来,同事们对她的怨声越来越重,经理也找白冉谈了话,白冉觉得很委屈:自己认真负责地做事,怎么还是自己错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前半句:在一个生物链中,大鱼以小鱼为食,小鱼需要吃更小的水生物,最小的水生物需要吃水藻,而水太清澈了,就说明没有水藻,没有水藻,食物链就断了,鱼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同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后半句可知,如果做人过于苛刻,不能容忍别人的差异之处,对什么事都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必定会让其他人感觉到交往的压力,严重的甚至会让别人心生厌恶。自然也不会有人愿意与之为伍。
一个人在社会中,哪怕你觉悟再高,品性再端正,能力再强,如果脱离组织,不与其他人合作交流,那自身就很难得到更大的发展,也会慢慢地与自己身处的环境脱节,直至最后被淘汰。无论现在身处何位,终究都只能是个失败者,可能有些人与我们志趣、性格不合,有些人甚至和我们针锋相对,与这些人打交道,难免会产生不一样的看法或者做法。一些小事产生的小差异若是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那么紧要,在它们影响不到整体效果时,我们过分追究只会得不偿失。
一味地追求完美,对每个人都保持高要求,会让我们最终被“隔离”,于我们人生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一个有大格局的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会想方设法地让更多的人亲近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到底该如何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呢?
张洛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十分高的人,他总是想让自己把事情都做到极致。
刚到公司的时候,每次他和同事们一起合作,他都会指出同事的不完美之处,对每件事都要细致追究。因此,他与同事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经理发现之后,就给张洛提了一些建议。
从那以后,张洛跟同事们再有合作的时候,只要觉得同事也已经尽了力了,就不会再去强求同事做的跟自己想象中的一样完美。并且对那些能力不济的同事,工作中只要自己觉得还能优化的地方,自己就再来全部优化一下……
后来,在部门推荐升职人员时,因为张洛乐于助人、宽容大度,大家都选了他作为升职的候选人。
我们要知道因为别人和自己想法不同,做事方法不同,个性存在差异,或许他们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教会我们一直都想不到的做事方法。如果能与他们互助发展,那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就是很大的帮助。
而要与这些人和谐相处,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受别人与自己之间的差异,无论是何种差异,我们都要给予一定的宽容。不要过于严苛,让别人在我们身边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方法,只有这样,对方和我们相处才不会有太大压力,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
一个人的格局如何,能不能宽容待人是一条重要的评判指标。容得下各色的人,就能汲取更多的经验、知识和见解,让我们看事情的眼光更全面,处理事情的方法更完善。而且,这样还能为我们创造好人缘,积攒下更多人脉,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2价值观不同,不轻易评价别人的人生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对于别人不同的价值观,有时并不能完全接受。这时,有些人就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别人的生活方式。
赵莲有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两人干什么都一起,形影不离。
有一天在办公室,赵莲劝那个同事接受别人的介绍,抓紧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那个同事很认真地跟她说:“我还不想结婚,我们怎么就不能接受生活的多样性,谁规定一定要结婚?”
赵莲一听,觉得同事这种想法太不合适了。于是,开始吐槽同事的各种“不切实际”: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娱自乐高谈梦想;年近三十不想结婚,还想出国深造;整天学一些跟工作不相干的事,想去一线城市打拼等等。说到情绪激动处,还有嘲笑同事幼稚的意思。
同事听了赵莲的话,怒不可遏地跟赵莲吵了起来,其他同事们也觉得赵莲管得有些宽了,都纷纷去安慰那个同事……
从那以后,赵莲在办公室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了。
价值观是我们对于是非对错的认定,是我们选择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内在依据。一个人的价值观养成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价值观还会在成长中不断更新,不断重塑。不同的人,价值观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同:
有的人想要好好工作,娶妻生子,平凡一生就好,有的人则想要追逐梦想,勇闯天下;
有的人结婚想要有车有房有存款,有的人哪怕家徒四壁也只要真心一片;
有的人一定要在一线城市工作享受压力,有的人却一心想要接近田野陶冶情操;
……
我们仔细想想,其实无论什么样的价值观,并没有对错,那为什么我们还总是想去评价别人的价值观呢?
首先,因为在和不同的价值观发生碰撞的时候,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觉得和我们不一样的价值观都是不对的,只有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然后,我们立足自己的价值观来考虑问题,更加坚信自己,自然而然就会强烈地感觉到应该向别人说出自己的看法。
其次,不同的人认知都有局限。很多时候,我们和别人的价值观不同是因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了这个问题。很可能双方的认知都是片面的,所以,我们认为对方不对的时候,对方也不见得会同意我们。大家都没办法站在所有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正确的观点也只是依靠自己的经历总结的而已。
而总的来说,就是我们对不同的价值观缺乏包容心,气量太小。我们觉得认同别人的不同就可能意味着我们的错误,于是就仗着自己处在大众立场,肆意评判他人,试图强迫他人按照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去生活。
可如果我们贸然去评价对方的价值观,不仅会让他们觉得我们多管闲事,而且,由于观点不同,这往往也就成了对对方的一种否定,没有人喜欢被否定,这就会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厌恶。干预和否定别人的行为,还会让其他人觉得我们气量小,从而不敢向我们靠近。
所以,无论对于日常社交还是我们日后的发展,这样都是对我们十分不利的。
其实,只要我们打开格局,就不难发现,当别人的价值观与我们不同时,我们如果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个人的观念有时候是片面的,当我们跟不同的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这其实是帮助我们检验和重塑价值观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认知来认识更多未曾考虑的更广的面,让我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完善,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完善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智发展程度。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尊重他人不同价值观呢?
第一,对于对方的生活方式不予“指导”。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往往体现了他们的价值观,比如,有的起早贪黑拼命赚钱,有的浑浑噩噩整日无所事事。人的价值观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要试图几句话就能将对方的价值观改变,比如,“你这样努力工作不也就那点工资,还不如按时按点上班,省事!”强行灌输我们的价值观,只会显得我们不尊重对方的选择。
第二,如果价值观冲突巨大,选择保持距离。人们往往会对于不同于自己观点的人产生排斥,那么,如果碰到价值观有巨大冲突的人,就算谁都没错,也难免会出现互相看不顺眼的时候。比如,你视金钱如粪土,对方却惜钱如命。那这时,最好保持距离,甚至在经济上远离彼此。
第三,如果亲人跟自己价值观冲突巨大,好好协商。如果是亲人的话,逃避是没用的。我们只有选择好好谈谈,把彼此的想法说清楚。虽然家人的观点可能不同,但目的都是一致的,找到解决问题和平共处的方式即可。比如,父母让你找个对象赶紧结婚,你想要再奋斗几年。父母是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我们也是。这时,不妨和父母说明白,如果自己几年之内闯不出名堂就回来结婚,让父母的想法也能有个着落。
我们可能做不到全部认可每个人的价值观,但我们应当以包容之心去理解不同的人的想法,不对他们的价值观随意评价,这才是一个能担大任的人的表现。
3不担心被超越,给有才华者搭设舞台
有些领导,为了让自己一直处于一种“自己最厉害”的假象中,害怕有员工表现出色超越自己,不但不愿意让下面的员工有表现的机会,反而还觉得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前不久,周星被提拔为销售部主管,自从他上任后,他们部门的销售业绩直线下降。
原来,自从周星上任后,部门很多以前的销售好手都遭到了他的打压:工作任务每次分配得少;客户回访时,他都安排别人去接待;要是需要去远一点的地方拜访客户,他也什么消费都不给报销……
几个月过后,以前的那些好手基本都没了斗志……
针对部门的业绩下滑,经理研究过后,只有将周星调到了另一个不太重要的部门当主管,重新从下面提拔了一个人当主管。
会不会让比自己强的人出头,往往就体现了一个管理者的格局大小。格局小的管理者会觉得:“如果下属什么都比我强了,那在其他的下属面前,我不就像个蠢货了吗?那到底该我领导他还是让他来领导我啊?”还总觉得自己只要不让下属出头,就证明自己就是最强的。
这种做法,从眼前利益来看,确实让管理者得到了一定的利益,比如,领导会觉得部门里没人比这个管理者更厉害了;有才华的人也无法爬到自己头顶了。但是,这样长久下去,一个部门里面的精英都会觉得没有出头之日,开始斗志全无,甚至选择辞职。那么这个管理者所在的部门也必然会业绩下滑,工作质量下降。
那些通过打压别人来抬高自己的人,气量狭窄,没有容人之心,久而久之,被打压的人会越来越不服气,而领导也会对打压别人的人感到失望,觉得这些人难堪重任。
从长远来看,对下属的打压只会让管理者陷入困境,比较得到的那一点点利益,得不偿失。一个有格局的管理者,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俄罗斯套娃是一种手工艺玩具,每套套娃从小到大依次有五个洋娃娃,最小的那个可以装到次小的那个套娃里面,依次类推,最后前四个可以装进最大的那个里面。
有一次,美国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的创始人戴维·奥格尔维,想向一些新进入公司的领导们说明对待下属的态度,就送给新任命的各部门主管每人一套俄国套娃,在最小的那个洋娃娃里,奥格尔维装入了他想要告诉这些新的领导们的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聘用比我们小的人,那么我们的公司就会变成一个矮个子公司。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聘用比我们大的人,那么奥美广告公司就会变成一家巨人公司。”
真正有格局的管理者,是愿意接纳和管理才能突出的下属的,愿意给这些人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样的管理者关心的并不是别人对自己是否顺从,他仅仅凭着容人的气量就会赢得别人真正的尊敬,让自己的员工都发自内心地认同他。
而且,这些管理者也明白使用那些比自己有能力的人,不仅不会威胁到自己的位置,相反,他们还能稳固自己的位置,并帮助自己成就伟业。因为,在那些能力强的人展示自己的时候,他们的才华得到了认可,领导自然也会发现这些管理者擅于识人辨人的“大将”之风,反而会加以重用。另外,作为搭建“舞台”的人,可能也会被那些有才华的人感激,这对日后发展帮助也非常大。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为有才华的人搭建舞台呢?
首先,多关注,多反馈。对于有才华的人,特别是那些有才还不自知的人,我们先得给予他足够的重视,比如,多看看他的任务进度、工作状态等等,让他知道我们很看好他,让他有动力去做得更好。对于他的任务,我们要时常给一些反馈,让他有方法能做到更好,比如,向他反馈任务中哪里做得很好,哪里做得不好等等。
其次,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有些才能可能在工作中并不能充分体现,比如,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等。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能够在更大的场合表现自己的才能,从而能有所发展。比如,建议领导组织一个无领导小组讨论大赛等等。
再次,对他们表示祝贺。在下属因其能力而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进而得到同事的认可和交口称赞时,我们也要不吝惜自己的掌声和表扬。这样能让别人和那些有能力的人,看到我们是有气量的人,并不是心胸狭窄的人,加深对我们的信任。
在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墓志铭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这里长眠着一位先知,他勇于用比自己强的人才!”
4用人就用可用之处,不求全责备
领导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团队成员个个都是优秀的人才,只有长处没有短处,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领导在选人用人的时候,不能求全责备。
吴安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有一次,在调查下设分厂时,发现这个分厂的大多小组每天组装产品15~20个,只有其中一个小组的平均组装水平是20~35个。
通过了解后,吴安知道该小组的组装水平之所以这么快,都是组长的功劳。而那名组长,曾被劳教过。吴安思考了许久,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任用这个曾有劣迹的人担任分厂的厂长。
这件事让公司里很多人都不服气,甚至有人说:“如果劳改犯也能当厂长,那所有的人都可以当厂长了。”吴安听言反驳道:“如果你也能把一个组的组装水平从15个提高到35个,再来跟我说这句话。”
这各员工任厂长后,果然没有辜负吴安的期望,很快就让整个分厂的平均组装水平达到了每人每天30个。
选用人才时若是求全责备,会使我们在看人时的视野受到限制,无法观察到一个人才的主要方面。容不得缺点,甚至可能把别人的个性看成不足,这样就可能导致有些人开始耍心机,为了获得一些机会而有意放大优点、刻意遮掩缺点,有些人才则放弃自己的原有特点,泯然于众人。
人的优点与缺点同在、长处与短处共存,这是无可避免的。而我们选人用人时,往往需要的也只是他们的长处。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个人现在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当我们将难得的机会摆在这个人面前,他也会想着改掉自己的缺点,努力去工作,而且还可能记得我们的好,这对未来我们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用人之长,就是让一个人充分发挥优点,不去过分关注他的缺点。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在带领团队时,都会先看到下属的长处,这并不是因为他不知道人有短处,而是知道自己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下属发挥出各自的长处。只有从大的格局出发,不计小节,方能知人善任,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当然,不求全责备并不是说让我们降低标准使用人才,也不是无视人才的短处和缺点。而是对于那些不涉及原则的,不紧急重要的问题,大可不必锱铢必较,不妨给对方一个发展机会,再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方式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帮助其认识自己,改正错误。这才能让我们合理利用人才,积极培养人才。
杜拉克曾经说过:“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的唯一目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组织,使人的弱点不致影响其工作和成就。”
一个有大格局的领导者,不但能用人所长,还能利用员工的短处:
在美国西玛顿期货投资公司的一次招聘中,负责招聘的助理向总裁迈克诉苦:“这5个人的综合素质都差不多,他们的具体分工,我费尽心思还是难以确定。”
迈克想了想说:“我来安排最后面试吧。”面试时,他给每人发了一张试卷,题目是这样的:请把“不用对对手怀有过多的慈悲”12个字填在后面的11个方格里。
然后他一边看交上来的试卷,一边现场对这5个人进行了委任安排。他让只在格子中填写了前11个字的人去财务部……
大家都很疑惑为什么这么选,迈克解释说:“填了前11个字的人比较刻板保守,是财务人员的最佳选择……”
现代管理中有句名言:“只有无能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要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的缺点之所以成为缺点,可能就是因为没有人正确地认识它,没有透过缺点看到后面潜在的优点。
有大格局的领导者,能全方面地看待问题,不会把他人的缺点直接当成缺点来看,而是想方设法让缺点能为自己所用,对每个下属的缺点和毛病进行分析,看看放在哪里才能转化为优势。如此,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才的能力,还能让他们做出更多的贡献。
不求全责备,用人所长,给员工一个发展机会。用人所短,让员工得到更好的进步,看着像是为员工的自身发展谋了福利,其实,打开眼界来看,我们这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员工强大,自然会让我们所在的企业更强,这就是双赢。
5有一种风度叫听得进别人的反对意见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与我们意见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这时,我们通常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更好,从一开始就排斥别人的意见。
张历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人,做什么事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
在他炒股时,资深股民朋友建议他“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里”,他不听,最后遇到股票狂跌,自己血本无归。
在他找工作时,朋友建议他别眼高手低,他觉得朋友的想法不过是混日子,他也不听,最后,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找到工作。
买房的时候,朋友建议他别买层数太高的,他觉得高了风景好,结果每天上下楼等电梯就得浪费他不少时间。
……
最后,他买车的时候,想再找朋友咨询,朋友们都敷衍过去,让他自己决定就好。
当我们面对反对意见时,出于内心自我肯定的保护机制,往往不想承认自己是错的,甚至会反对和我们意见不同的人。特别是当我们在某件事上付出了巨大精力时,沉没成本太高,面对这件事,自然就会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
然而,只会肯定自己,盲目地否定别人的所有意见,有时并不能让我们得到别人的肯定。反而那些给我们提过反对意见的人,会觉得我们气度狭小,没有容人之心,与我们渐渐远离,而且,还会觉得我们是自以为是的人,就算我们是对的,他们也不会再轻易认同。
所以,在面对别人的反对意见时,直接反对的做法是欠妥的,甚至会严重影响我们日后的发展。
李莫在一家公司的运营部门工作,有一次,公司需要一个用户运营活动方案,部门经理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李莫。
李莫搜集各方面的材料和资源,辛辛苦苦地写出了一个自己认为相当完美的文案。为了确保安全。他先把文案拿给了同事看,同事看后对李莫说:“你这个文案恐怕不太适合咱们的客户,我觉得你需要改。”
“是哪里不适合呢?你可以给我指导一下吗?”李莫谦虚地问道。
“你看,咱们的客户年龄分布,中学生比较多,你的这些活动内容,奖品种类就可能没法激起他们参加的想法了……”同事又详细地告诉了他的不对之处,并给他拟了一些新的活动和奖品种类。
李莫结合了同事的想法,重新把文案做了更改。
最后,李莫将分案提交上去后,经理看完对他表示了很大的赞许。
其实,遇到别人的反对意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要知道,要想让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阅历、做事方法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同。因此,不管我们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意见,都有很大的可能听到不同的意见。
别人对我们提出反对意见,大多时候其实并不是为了否定我们。他们只是站在与我们不同的角度,看出了我们的不足,想让我们能够得到改善。如果打开自己的格局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为我们更好的未来做铺垫:
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不同意见的人,在别人的眼中,也是一个有度量、有远见、能成大事的人,这样的人很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而当我们听取对方的意见时,如果对方的意见对我们的发展确实也有帮助,那我们还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
当然,要想在听得进去别人反对意见的同时,获得发展,我们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让对方把反对意见说得更清楚。如果对方提出了反对意见,我们并不能第一时间分辨他的意见是否正确,那么不妨让他把意见说得更详细些,以便我们决定是不是要按他说的那样做。比如,对方说“我觉得你这样不对”,我们可以接着问:“你觉得我哪里不对?你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可以说给我听一下吗?”
第二,对方是错的,也要表示感谢。无论对方的建议对我们有没有效,即使对方是反对我们,而且意见也行不通,我们在他说完自己意见后,也要表示感谢,让对方知道我们是能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第三,寻求反对意见。有时,我们说完了自己的想法时,没有人反对我们。这时,我们反而要主动询问别人有没有反对意见,很可能我们能从中再发现一些缺憾。就算我们很完美了,我们这样做也能让别人觉得我们有风度,能够聆听他人意见。
面对别人的不同意见时,能够听进去,将其作为自己成长的阶梯,这是一种修炼,能够提高境界,能让我们更显气度,能有效体现出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
6欣赏而不是挑剔他人
“你看你,怎么连自己都不会打扮?穿得像个土包子!”
“你英语怎么这么差劲!”
“你跟人沟通的能力也太差了吧,话都说不清楚!”
……
有一些人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后,会口无遮拦地说出来,所以,我们总是会听到像上面这样的言语。这种对别人的挑剔,往往是一种短视行为。
高蝉毕业后,顺利到一家公司上班了,可是她并不开心。
到部门才两周,她就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跟这些同事共事了。
“小李整天恍恍惚惚,工作态度一点不认真。”
“小张只知道跟别人谈化妆品,一看就是小女人。”
“主管只知道给我们分配任务,从来不反馈,一点责任感没有。”
……
高蝉几乎向领导挑出了部门里所有其他人的毛病,领导听后就把高蝉调离了那个部门。
但是,高蝉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这个部门在她来之前到她离职前都一直是公司业绩最好的部门,每年公司都会给他们很多分红奖励……
在与人交往相处过程中,有些人习惯于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总去找别人的短板,再拿来跟自己的长处比,将他人身上的缺点、短板和弱项无限放大,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比他人好,看不起他人。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对方身上只有缺点。而是我们没有用全方位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导致对方身上的优点、强项被我们所忽视。
比如,有些同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总是无法灵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他们可能天生缺乏创意,喜欢模仿他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和风格。这种人往往对新事物、新观点接受得较慢,并且缺乏远见。但他们也有优点,比如做事认真负责,一般不会发生原则性的错误。工作交给他们后,总是能完全按照上级的指示和意图处理,令上级十分满意。
只看缺点,自己对别人就会越来越反感,也会越来越排斥那些自己认为有毛病的人,直到最后选择远离对方。从眼前利益来说,这样做是能让我们远离我们讨厌的人。但是,从大的格局来看,每个人都做不到十全十美,我们的挑剔只会让我们和越来越多的人对立,甚至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发展。
所以,一个有格局的人,是绝不会死盯着别人的缺点的,而是会用开放式的眼光去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
赵菲的公司来了一个新人,经理吩咐大家好好指导一下。
一周下来,几乎再也没人愿意指导那个新人了。因为她脾气很倔,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老是稀奇古怪,不愿意轻易接受同事们的看法,而且不怎么会与人沟通,说话很直,老是伤到别人……
但是,赵莲却没有放弃这个新人,她觉得这个新人知识储备丰富,而且乐于思考,勤于学习,还是有可塑之处的。同事们都说赵莲这是对“牛”弹琴,浪费时间。
三个月后,这个新人进展神速,很快在几次任务中表现出色,被老板发现,开始了重点培养。一年下来,这个新人已经成了原来赵莲部门的顶头上司,赵莲也升职成了经理。
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有句话说,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对被赏识的渴望。这就告诉我们,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希望别人发现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对自己挑剔。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一点,就能获得别人的好感。
当我们寻找他人的优势的时候,就能看到其他人是怎么取得那些优势的,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机会去向别人学到更好的东西,从而加强我们自身的综合能力。如果是在工作中,领导看到我们充分利用和培养员工的优势,也会觉得我们会识人辨人,还有包容心,进而认为我们是能担大任之才。
另一方面,懂得欣赏对方的人,只会把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看看自己是哪里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心里想到的只是自己同他人的差距,并以此来激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只发现对方的缺点,而找不到对方的优点,多是因为我们缺少了包容心。一旦一个人在心底形成了对对方的排斥,他的眼光也已经被限制了。
7告别“独行侠”,开放心态迎合作
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总热衷于做“独行侠”,他们觉得自己单干会比和别人合作得到更多的利益,发展得更快。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李姚是一家计算机公司的软件人员,他自身能力很强,来公司不久就被领导表扬了好几次。
有一次,经理给一个同事布置了一个比较难的任务,那个同事靠自己的能力无法完成。于是,那个同事便来找李姚帮忙。李姚觉得那个任务不属于自己,帮同事的话,同事会获得好处,自己又没有,就拒绝了帮忙。
这不是他第一次不愿意和其他同事合作处理问题,他经常我行我素,自己一个人单干,和同事们的关系都不好。
后来,在很多次升职推荐中,他都因为得不到同事的推荐而错过了机会,一直留在原职位上。
那些“独行侠”们,或者觉得别人会分得他们的利益,或者狂傲自大,认为自己是无敌的,或者感觉别人会拖他们的后腿,他们往往都觉得合作就是一种让别人受益自己受损的方式,而这是他们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他们宁愿选择独行。
这样的看法不但自私自负,而且缺乏远见。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是往往走不远,可能从近期利益来看,一个人是能走得更快。但是,从长远来看,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单靠一个人是无法办到的。
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只有学会团队合作,我们才能汇聚更多的能量,取得更高的成就。
张佳前不久到了一家汽车销售公司上班,刚到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生意不是很好,每天来的客人不多,每个月的成交量也不大。
两周之后,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便找了几个同事商量,大家合作来提升业绩。他让几个人去门前负责招揽客人,客人进来后,如果一款车不满意,就交给下一个销售人员负责给他介绍另一辆车,最后所得的业绩大家平分。
结果,两个月下来,他们合作的这几个人成了公司业绩最好的几个,每个人的工资都比以前高了不少。上司也看到了张佳的才能,将他升为了主管。
与人合作其实并不是分享劳动果实,而是让我们能获得更大的劳动果实。因为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我们合作,就能够更全面地去看待问题,能想出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合作,一人用文治国,一人用武治兵,使赵国不受他国之欺辱;
德国的化学家本生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合作,本生提供了化学设想,基尔霍夫设计了物理仪器,他们一起发明了光谱分析仪;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30年时间精密观察行星的位置,积累了大量精确可靠的资料。因不善于理论思维和科学整理,始终未能有重大发现。临终前第谷将资料交给助手开普勒,并告诫他按这些资料编制星表,第谷的精确观察和开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最终引出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发现,揭开天体运动的秘密。
一个能够和他人合作的人,不仅能得到更大的成就,而且,在合作时,还能从对方的身上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自身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完善,这对以后自己的发展也是一种帮助。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养成和他人合作的习惯呢?
第一,多玩集体合作性游戏。有不少游戏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的胜负决定每个人的胜负。这时,同一组的人想要赢就需要齐心协力,合作。这样我们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养成合作的习惯。
第二,多参加集体活动。无论是公益性的还是朋友之间的活动,比如:野炊、放风筝等等。从中明白合作的重要性,知道集体的利益应该在个人的利益之前,比如,你不牺牲个人利益去洗菜烤肉,大家可能就都没饭吃。
第三,多跟同事合作、交流。在工作中,多与同事讨论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彼此帮助,既能提升工作效率,又可以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学会与他人合作,其实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包容,有足够的容人之心,我们的能量才会不断增加,才能获得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