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关键点让你成为演讲高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好口才的艺术和魅力

口才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语言技巧、学识水平、思辨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想拥有好口才,仅凭技巧是不够的,一味地追求技巧而忽略自身的素质培养只能是舍本逐末。因此,我们在学习语言技巧的同时,还应全面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培养思辨能力,掌握应变技巧。

拥有好口才之人,讲话时立意明确,内容集中,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语势连贯,用语规范,话语得体,贴切易懂,而且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会根据听众的反应随机应变。

好口才的特征

好口才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现实性。口才属于现实活动范畴,而不是艺术活动范畴。好口才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听众公开陈述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是一种现实活动。

第二,艺术性。好口才的艺术性在于它具有统一的整体感和协调感,即好口才中的各种因素(语言、声音、形象、时间、环境等)有一种相互依存、彼此协调的美感。同时,好口才还具备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的某些特点和独立特征。

第三,“鼓动性”。没有“鼓动性”,就不能称为好口才。好口才者以自己炽烈的感情去引发听众的“情感之火”,容易达到“鼓动”听众的目的。好口才者讲话时的“鼓动性”使其与听众直接交流,极易感染和打动听众。可以说,“鼓动性”是是否拥有好口才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四,工具性。好口才是一门技术,也是人们进行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任何思想、任何学识、任何发明和创造,都可以借助好口才这种工具来传播。

好口才的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好口才的艺术和魅力无时无刻地存在着。随机应变的据理力争可以让你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字斟句酌的温言和语可以助你跨过语言的“陷阱”;察言观色的不卑不亢可以让你把话说到别人“心坎”上;深思熟虑的口才艺术可以帮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通常情况下,好口才有如下几种。

1.表达立场、阐明观点或者对问题加以说明的好口才

这种好口才,通常是当一个问题、一件事情被人误解、曲解,听众不甚明白或不明真相时的一种解释。这种好口才既可以指出问题,也可以为自己或他人辩白,如和盘托出,以明真相,澄清事实。这种好口才是在道理上充分地加以阐述或说明,以抓住问题或事情的实质,但切忌使用“描绘”、“夸张”等发挥性言辞,否则会适得其反,把本来容易说明的问题复杂化,招致听众反感。

2.排疑解惑、说服动员、教育劝谏的好口才

这种好口才,通常是在会议上、法庭上或学术性的讨论、答辩会上的发言。这种发言受发问内容或发问主题的限定,因此,就发言范围来讲是容易把握的,只需要将所需回答的问题,做条理清楚、内容完整、是非曲直分明的阐述就可以了。如果被人质疑,那就对“疑点”所在,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做出符合事实和理由充分的回答。

3.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好口才

这种好口才,通常是表达美好的祝愿、希望等的发言,也就是说出打动人心的话。另外,发言的内容要能使听众获得心灵上的震撼和知识上的启迪;发言者要注意自我形象和语言的感染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要拥有好口才,除了要重视平时训练和理论修养外,还要掌握以下技巧。

1.克服紧张情绪

在一定场合下,说话前人免不了会紧张,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紧张,并去努力克服。可以试一试如下方法调节情绪:眼睛微闭,全身放松,心里默默地数数,深呼吸,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就会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放松感。

焦点的转移也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英国有个企业家叫詹姆斯,因怕在众人面前丢丑,每次演讲或说话时都特别紧张。有次演讲前他狠狠地拧了自己的大腿一把,突然变得出奇的镇定,结果讲得非常成功。

2.了解和掌握听众的反应

好口才是一种高水平的的说话,要根据听众的文化水平、职业、年龄、性别等决定说话内容和方式,也要从听众的立场来思考:哪些内容听众比较难理解,哪些内容会使听众感到烦琐。在稳定情绪的同时要厘清说话思路,做到胸有成竹。

另外,要注意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不要在公共场所谈论别人的缺陷,不要谈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发牢骚。

3.旁征博引,吸引听众

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最好旁征博引,加入一些小故事或奇闻轶事等来串联整个说话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增强说话内容对听众的吸引力。

4.恰当地使用熟语

歇后语、谚语、俗语等都是熟语。恰到好处地使用熟语会使讲话生动活泼,给听众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但是,熟语作为语言中的“调味品”,不可用得过多、过滥,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流于肤浅和滑稽,令人生厌。

说话最忌陈词滥调,如果你可以基本上做到表达正确,那么接下来就要尽量使自己的表达具有新鲜感与创意,以另一种方式把你自己想要表达的说出来。

当然,必须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敢说自己的口才好到每个句子都是独创的。纵使是最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书本的资料和实践的经历来充实自己的语言。

古人云:“胸存语库,文则生辉。”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是不可能应对如流的。学识是一个“利器”,只要加以巧妙地运用,就可以使你的讲话变得丰富、深刻、有吸引力。所以,要想拥有好口才,必须平时多学习多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好口才者须具备的能力

说话的内容和方式是要随着该时该地而变的,绝不能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的技巧,这样是不会拥有好口才的。要想拥有好口才,应当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搜寻有意义的、深有感悟的经验,然后从这些经验中汲取精华,让自己说话的内容和方式更为丰富、生动。

好口才者须具备以下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

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我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方面,可能在众人之上。”好口才者同样需要这种敏锐的观察力。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就能从平平常常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的典型材料,并加以分析、判断,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仅会使说话的内容丰富,而且也更能反映出生活的本质。

说话人需要充分考虑场合以及听众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否则就难以达到所期待的效果。所以,在说话前应当细致地观察当时的听众和环境,加以综合分析,想好之后再开口。

2.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保证讲话内容生动、有趣、精彩的关键。法国19世纪的评论家让·保罗曾说过:“想象力能使一切片段的事物变为完全的整体,使缺陷变得完满。”联想力则是在类似的或相关的条件刺激下,回忆起过去有关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它可以丰富讲话的内容,增强情感色彩。一个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越丰富,思维才越活跃,才会越有创造力,说话的内容也才会越加充实、新颖,从而增强说话的效果。

3.较强的记忆力

好口才者通常拥有由于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强的记忆力。知识是需要积累的,拥有高超的口才也非一日之功。只有博览群书,广于阅历,吸取丰富的知识,储存大量的材料,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耳濡目染,有所感悟,才会拥有较强的记忆力。没有一点知识积累,讲出去的话又怎么能说服听众、感染听众,使听众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好口才者讲话时会不时地产生灵感,当一个灵感出现时,却想不出用来阐明思想的原材料,又怎能为说话增光添彩呢?可见,在整个说话的过程中,只有有了较强的记忆力,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也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有些人认为好口才者是天生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好口才是练出来的,好的表达能力是经过后天的勤奋培养、锻炼而成的。所以,要想拥有好口才,就要在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和记忆力,有意识地锻炼并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往往因其“小”而容易被人忽视,掉以轻心;因其“细”而容易使人厌烦,不屑一顾。但正是这些“小”事和“细”节,却常常是事情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关系到整个事情的成败。说话也是如此。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一定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这样你才能言谈自如,挥洒有度,拥有令人赞叹的好口才。

1.说话要直奔主题

说话要直入核心,直切要害,精确、到位,言简意赅,不要兜无谓的“圈子”,不要含含糊糊也不要啰里啰唆。

有个人当记者时,随身带着笔。一次,她托一位同事买圆珠笔,再三嘱咐那位同事:“不要黑色的,记住,我不喜欢黑色,千万不要忘记呀,12支,全不要黑色。”

次日,同事把笔交给她时,12支,全是黑的!同事振振有词地说:“你一再强调黑的、黑的。忙了一天,昏昏沉沉地走进商场时,我脑子里只有印象最深的两个词:黑色,于是只找黑的买。”

这个人哑口无言。如果她当时言简意赅地说:“请帮我买12支笔,全要蓝色的。”相信同事就不会买错了。

可见,说话时要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2.有意识地锻炼口才

你的口才怎么样?要在心中自我评估一下。可以从这些方面评估:词意是否委曲婉转?话题是否恰到好处?言谈是否中肯、把握要领?口齿是否清晰明白?说话是否不犯唠叨琐碎的毛病?音量是否大小适度?说话速度是否不急不缓?话语是否简洁有力?措辞是否恰如其分、不卑不亢?话中是否不带多余连接词?内容是否真实具体?说话目的是否能充分表达?说话时是否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说话时是否心无旁骛、专心一致?话语中是否含有自我吹嘘成分?是否经常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有没有无心却出口伤人之语?与人寒暄客套是否得体?是否能巧妙掌握说话契机?等等。

这样多评估多反思,就会了解自己的语言表达有哪些尚待完善之处,以有意识地锻炼口才,使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

3.心动不如行动,好口才要体现在行动中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两三天就去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但他却从来没有中过奖。

终于有一次,他跪着说:“我的上帝,为何您不垂听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终身专心侍奉您……”就在这时,圣坛上空传来一阵洪亮庄严的声音:“我一直都在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把练习口才的想法停留在脑子里,而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于是常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人有再美好的梦想与愿望,如果不能尽快付诸行动,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若想拥有良好的口才,就应该不断努力,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的好口才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他年轻时却胆小木讷,拜访朋友都不敢敲门,常常“在门口徘徊20多分钟”还怯于开口。后来,他鼓起勇气参加了“辩论学会”,不放过任何和对手争辩的机会。经过千锤百炼,他终于成为演讲大师。有人问萧伯纳是怎么训练口才的,他这样说:“我是以自己学溜冰的办法来做的——我固执地、一味地让自己‘出丑’,直到我习以为常。”

训练口才,必须树雄心,立壮志,潜心练习,不断提高说话的技巧。人人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学到说话的技巧,关键是愿不愿意去努力练习。

4.不放过任何锻炼口才的机会

如果你想拥有好口才,就要投入到实践中,多说多练,不放过任何锻炼口才的机会。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她们刚被发现的时候,生活习性与狼一样,而且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就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后来,她们中年龄较小的去世了,年龄较大的在经过漫长而艰辛的7年“教化”后,才掌握了45个词,勉强地学会了几句话。因此,科学家指出,人的言语能力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狼孩虽然具备了开口说话的生理基础(如发音系统等),但她们没有学习说话的语言环境,所以也就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开口讲话,更谈不上拥有好口才了。

由此可见,锻炼口才,必须有一个特定的环境,有一个交际的人群。只有多接触社会、多与人交往,才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口才。如果只是一个人闭门造车,练就好口才根本就无从谈起。

交际场是磨炼口才的最好场所

只有多实践,才能更好地锻炼口才。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公开讲话的机会,如和别人聊天、大会发言、辩论、演讲比赛等。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只要持之以恒地实践,终能成才。

口才是磨炼出来的。只有多参加社会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拥有良好的口才。

其实,说话的机会到处都有。在公众聚会里,你可以勇敢地站起身来,使自己“出个头”。在参加各种会议时,千万别拘谨,要洒脱一些。另外,你还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只要多留心周围的事情,你便会发现,没有哪种活动是你不可举步向前、开口说话的。如果你不去主动地找机会开口说话,你就永远不会有进步。所以,如果你想要拥有好口才,就必须经历磨炼,必须拥有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劲头,唯有如此,方能成功。

人的口才不是天生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里所说的“十年功”,很大程度上是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如果不注意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就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须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俊的业余爱好是阅读各种书籍,无论什么类型的书他都喜欢看。这些书籍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让他了解到各方面的知识,所以,当他说话时,他通常会旁征博引,说得头头是道,非常令人信服。

相比之下,他的同学高华却认为看书是浪费时间,只要口才好就可以了。

在一次辩论赛上,两人被分配到不同的队里。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李俊因为学识渊博,所以辩论起来很有说服力,而高华却只能做一些“诡辩”。在李俊的猛烈“攻势”下,高华被反驳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认输。

生活中,要注意多搜集各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学习、利用,学会为自己“投资”、为自己“充电”,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并且在交际场中多加实践和磨炼,这样才能成为说话和沟通的高手,拥有好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