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适当得体地替人“打圆场”
“打圆场”,就是要我们在他人说话陷入僵局或困境时,主动地提供帮助,让其在众人面前顺利说话,摆脱尴尬的境地。这样他人既解除了困境,也会非常感激我们,而当我们处于同样处境的时候,他们也会帮助我们。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3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短。”徒弟不语。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交钱边嘟囔:“剪个头花这么长的时间。”徒弟仍不语。师傅马上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展颜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付款边埋怨:“用的时间太短了,20分钟就完事了。”徒弟心中慌张,不知所措。师傅马上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故事中的这位师傅,真是能说会道。他机智灵活,巧妙地“打圆场”,每次得体的解说,都使徒弟摆脱了尴尬,让对方转怨为喜,高兴而去。他一次次成功地为徒弟解困境,一方面赢得了顾客的认可,保住了生意兴隆,另一方面徒弟也会更加感激他,更加卖力干活。两全其美,于人于己都好。
以下是几种“打圆场”的方式,如果你能运用自如,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1.帮助“圆场”。
圆场,就是在谈话双方争吵十分激烈时,由中间人将争论双方的观点表达出来,从而使双方心甘情愿地接受彼此的观点,以达到解围的目的。
李明和张亮同在一家公司工作,因为要策划一次会议,各执己见。一开始,大家还用商量的口气,都觉得自己的意见好,力图说服对方。到后来,就有点争论的意思了,谁也不肯让步,谁也说服不了谁,好像不证明自己的比对方的好,就不肯罢休。坐在旁边的刘荧荧,一直听他们争论,后来一看形势不妙,就凑过来说:“你们先不要讲了,听我说,我看你们争来争去,其实是没有弄清对方的意思。”接下来,刘荧荧分析了双方看法的优点和不足,李明和张亮点头称是。分析完了之后,刘荧荧说:“我看这事好办,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要李明和张亮直接承认对方看法的合理性,似乎是做不到的,而通过刘荧荧的“分析”,双方在心理上有了“缓冲”,大家会在心里想:“我理解有误,你的见解也不一定对。”这样容易接受对方的看法。
因此,在我们为他人解围时,可以采用替人圆场的方式。
2.融洽气氛。
俗话说:马有失蹄,人有失手。在交谈中,有时候会因为当事人说话做事不慎而造成交往气氛的不顺畅,处于尴尬局面,但又无法摆脱,而这需要局外人随机应变,帮其解决。
一位将军到基层检查工作,他先召开了一个士兵座谈会,想了解一下士兵们自主学习的情况。尽管将军深入浅出地启发,平易近人地引导,但士兵们还是有点紧张,显得很拘谨。
突然,将军问一名士兵:“你知道马克思是哪国人吗?”那名士兵不假思索地回答:“苏联人。”刹那间,知道答案的士兵都想笑而又不敢笑,有的人甚至为这名士兵担忧,以为将军会对他严加批评。可谁也没想到,将军却笑容可掬地说:“是呀,马克思也有搬家的时候啊!”话音一落,笑声四起,座谈会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士兵们大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3.给“台阶”下。
有时候大家陷入谈话困境后,苦于没有可下的“台阶”。这时,如果有人能及时巧妙地给他人搭一个可行的“话题”,让他人顺着这个话题说,也许困境就会解除。
一天,某商场来了一位顾客,要求退回昨天刚买的一双皮鞋。按照商场规定,售出的皮鞋,在一周之内可以退换,那位顾客对年轻的售货员说:“这双皮鞋是昨天买的,当时我的爱人没来,我觉得大小合适就买了。可是买回去一试,才发现这双皮鞋小了一点,而且他昨天也买了一双,因此我们想把这双退了。”售货员仔细地检查了一下皮鞋,发现这双皮鞋并不是自己商场售出的。于是跟那位顾客说:“这双皮鞋不是我们商场的,我们不能退。”但是,那位顾客坚持说就是在这里买的,怎么不能退呢?双方发生了争吵。那位顾客开始变得愤怒起来,她出言不逊,还发誓说就是在这里买的,引来了许多顾客围观。
这时经理闻讯赶来,又仔细地检查了这双皮鞋,认定这双皮鞋不是自己商场的。经理想了一下,想直接向顾客说明这一点,但是考虑到那位顾客在众多人的面前,是不会轻易认错的。于是他对那位顾客说:“我想知道,你们家里是不是有一双与它相像的皮鞋,您有可能拿错了。我们这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有位顾客要求换鞋,但她却错误地拿了一双穿过好多天的鞋,我怀疑您也遇到了这种情况。您看,咱们商场没有此类型的鞋呀。”说着一指货架上的各种皮鞋。那位顾客看了看,在无可争辩的事实面前,不好再说,而且,经理又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台阶”,于是说:“想必是我弄错了,我回去问问,如果没有弄错,我再来找你们。”说完,收起那双皮鞋走了。
“圆场”一定要有“圆”的艺术,不能让矛盾升级、加剧,否则尴尬未除,又增添了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