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家庭会议消隔阂——如何组织家庭会议
家庭中有时会有一些矛盾和争执,有时会有一些工作分配和协商,定期开家庭会议,可以很好解决这些问题。
兰兰,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周日,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坐在茶几周围,开始了一周一度的家庭会议。这次家庭会议要讨论的是清明节假期的出行计划。妈妈首先发话了:“下个周末就是清明节假了,咱们去哪儿玩呀?”兰兰马上发表意见:“最好别去远的地方,人太多了。倒是可以去个近点儿的地方,当天去当天回,或者住一晚上,放松放松。”爸爸想了想说:“去南京倒不错。那儿有个博物馆,我想你一定喜欢吧?”爸爸朝着兰兰的方向点了点头。“好哇,好哇!”兰兰兴奋得手舞足蹈。“那好,咱们去查查地图,在那住上一晚,还可以去爬爬山,活动放松一下,怎么样?”爸爸说道。“啊,爬山?我可不去。”妈妈表示反对。兰兰劝道:“没事儿,慢慢爬呗。又不一定爬到山顶。”妈妈勉强同意了。爸爸打开电脑,查阅着南京的地图,“这儿有个宾馆不错,离鼓楼广场不远,周围环境也不错。”妈妈也被吸引了,“看呐,闹市区也很近哟!”“去的路上可以去爬中山陵,回家的路上还可以去栖霞寺。”妈妈说,“可是,兰兰对寺庙感兴趣吗?”爸爸妈妈都用询问的眼光看着兰兰。兰兰说:“嗯……确实不大感兴趣。”爸爸说:“佛教在中国影响很广的,去看看吧,多学点知识总是没坏处,以后中考、高考说不定能用得上。”听爸爸这么一说,兰兰赶紧点了点头。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家庭会议,终于确定了这次清明节出行的路线。看到一切计划妥当,一家人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家庭会议是家庭成员定期商讨和沟通交流的会议。通过家庭会议,孩子可以了解家长的工作和思想,了解家长对一些事件的成熟看法,从而学到许多东西,增强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变得自信又懂事。那么,应该如何组织好家庭会议呢?
1.确定形式
家庭会议形式有正式性会议和非正式性会议两种。正式性的家庭会议一般有主持人、记录人、出席人员、召开时间、会议中心内容及会议结果。非正式会议一般只有内容及结果。
2.认真准备
每一次家庭会议都要认真准备,切不可因为工作、心情等缘故而敷衍了事,准备内容不仅包括本周工作的总结和回顾,也包括对下周活动的讨论,比如,家务劳动、运动、旅游、上课等。尤其是希望通过会议达到某种教育孩子的目的时,家长更要事先精心设计,思考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并让孩子乐于接受。
3.明确分工
正式性家庭会议的分工要明确,最好是每个家庭成员轮流担当主持人、记录人和执行监督人等。在孩子第一次担当某种角色时,家长要给予必要的示范和讲解,使孩子明确自己的职责与要领。
4.民主协商
家长应发扬民主的作风,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在全体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再做出家庭决议。如果全家人无法就议程上的一项内容达成一致,就应该把它放到下次会上再讨论,多出一个星期的冷静和思考,到时候就可能达成一致。
5.灵活运用
家长要善于发挥家庭会议的作用,把会议的内容进行扩展。比如,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并帮助孩子制订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有必要时还可以和孩子签订亲子合同,以达到养成孩子行为习惯的目的,使这些习惯成为让孩子受用一生的人生财富。
6.严格执行
每次家长会议都要用专门的会议本进行记录,会议结束时,家庭成员都要在本子上签名。对于会议所形成的决议,家长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孩子。比如,孩子在会议上希望爸爸戒烟,并且妈妈也表示赞同,那么爸爸就一定要把烟戒掉。家庭会议结束时,家庭成员要相互祝福、握手、牵手、拥抱等,相互感受家庭的力量;结束后的就餐,家庭每个成员要做自己拿手的一道菜,为家人展示自己才艺的同时,也表达对家人的爱,促进家庭的和谐;为便于以后回顾和查阅,还可以制作家庭会议册,包括家庭格言、全家合照,会议议题和内容等。
家长刚开始推行家庭会议的时候,头几次可能会有些混乱与争执,毕竟孩子需要时间以及机会来适应和熟悉这一新的做法,家长要多给孩子些耐心。但不管怎样,家庭会议提供给孩子的是展示自我的空间,在家长面前,孩子容易放得开,能较充分地表现自己。在不设防的环境里孩子发展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提高了积极参与的意识。孩子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也水涨船高,孩子就会把这种自信心与能力释放到外部环境中,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过程对于家长来讲同样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家长陪伴未成年的孩子成长,不仅仅是责任,更多的是一段难忘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