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什么我们总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第一节 自律和意志力的关系
每当有人问我,“对于个人发展来说,什么品质是最重要的?”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律!”我想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我先为大家简单地“剖析”一下自律能力的构成要素,大家自然就明白了。
自律分为三种:自控力、执行力和毅力。这三种能力并不相互独立,也没有严格的区分,而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但在通往执行力、自控力和毅力的道路上,横亘着三座大山:拖延症、自控力差和做事三分钟热度。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懒癌”。懒得做,懒得自控,懒得坚持。
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会中招的顽疾,也是制约着个人发展、能力提升的关键障碍。该做的,懒得做;不该做的,控制不了;计划要做的又坚持不下来;这种窘境,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吧!
小时候,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父母老师都会反复教育我们要自律。长大成人后,我们看到的各种成功学、心灵鸡汤、企业家演讲,也都将自律奉为人生信条、成功秘诀,并告诉我们,自律能让我们走向人生巅峰,实现梦想,有人更是喊出了“连自己体重都控制不了的人,拿什么控制人生”这样的话!
自律的重要性我们都明白,可问题在于,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自律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多数人都是模糊的,而这恰恰是导致我们在自律养成的道路上异常坎坷的真正原因。仅凭意志力、一腔热血,或是自我严苛的管理,是治不了懒癌、养成不了自律习惯的。
自律能力到底是什么呢?我用一种更为形象的方式来打个比方。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套“自控系统”,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带电池的电子设备,要想让该设备正常运行,前提是要有充足的电量,而意志力就是该系统的电量。自控系统消耗着意志力以维持三大“部门”的正常运转,即“我要做”“我不要做”“我想要”[1]。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曾对其做了生动的解释。
“前额皮质的左边区域负责‘我要做’的力量,它能帮你处理枯燥、困难或充满压力的工作。比如,当你想冲个澡的时候,它会让你继续待在跑步机上。右边的区域则控制‘我不要’的力量,它能克制你一时的冲动。比如,你开车时没有看短信,而是盯着前方的路面,就是这个区域的功劳。以上两个区域一同控制你‘做什么’。第三个区域位于前额皮质中间靠下的位置。它会记录你的目标和欲望,决定你‘想要什么’。这个区域的细胞活动越剧烈,你采取行动和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
我们可以将自己制订的计划很好地落实到实践中,减少失控行为、决定的概率,还能自动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等等。这几乎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能保持这样状态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但这也是有条件的,这些都需要以自控系统正常发挥作用为前提。可事实上,大多数人的自控系统经常处于发挥受限甚至发挥失常的状态。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意志力供给不足。
就拿智能手机来说,当电量不足时手机就会进入省电模式,这样除了接打电话以外就什么都干不了。如果电量耗尽,平时给你带来许多欢乐的手机就立马变成了“板砖”,任凭你如何操作,也没有一点反应。
自控系统也是如此,正常运转是要不断消耗意志力的。当意志力不足时,自控系统就会进入自我保护的状态,以节省意志力,这就会影响“我要做”“我不要做”“我想要”三大部门的功能发挥,这时,人的自制力、执行力、毅力就会大幅下降,具体表现为懒得做、懒得思考,甚至进入“不要和我比懒,我都懒得和你比”的状态。
如果意志力没有及时得到补充,三大部门就会处于零供给的状态,甚至可能还会出现“反弹”现象,通过“破罐破摔”、乱发脾气、沉迷游戏等自我放纵的行为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这个时候,自控系统就近乎处于“停电关机”的状态了。
过去的我,一个月里总有两三天是斗志满满、勤奋刻苦的。但除了这两三天,剩下的二十多天则是重度懒癌患者,强打着精神工作,连思考都感觉没有力气,下班后什么都不想做,能糊弄就糊弄。用网络上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这个形容真的再贴切不过了。原来我一直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性格,改不了。现在才知道,懒癌也好,意志力差也罢,其实根本不是顽疾,更不是天生注定的性格或是难改的禀性。只是因为自控系统中意志力供给出现了问题。
如果不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再努力的“自救”也是治标不治本。我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试图治好我的懒癌综合征,可屡战屡败。直到一次偶然的尝试,才让我找到了方法,终于和长期困扰着我的懒癌再见。
我们知道时间管理、知识管理、人脉管理、情绪管理、形象管理,殊不知,我们的意志力也需要管理。本书正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对意志力进行有效管理,及时补给,巧妙使用。我保证,只要认真练习,人人都能变得自律,不再被拖延症、懒癌、三分钟热度所拖累折磨。
不信?那就跟随着我的文字,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