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习惯养成的原理是什么
第一节 自律与身体的秘密
我们在第一章讲到了自控系统。现代医学证明,人的自控来源于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它正好位于额头和眼睛的后方。
前额叶皮质能控制人的行为、想法、注意力、决策,甚至能影响人的情绪。人类大脑的前额叶皮质是所有物种中占比最大的。
举个例子。刚发工资的你,希望做回“剁手党”,想要将平时收藏的东西统统加入购物车,可这时前额叶皮质却发挥了作用,提醒你应该理性消费,将冲动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要想更清楚地了解前额叶皮质的作用,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医学案例。
菲尼亚斯·盖奇曾是美国一家铁路公司的员工。25岁那年,盖奇和工友们负责用炸药清理铁路上堆积的岩石。盖奇指挥工友们先在岩石上钻孔,接着把火药和导火索放到孔中,然后让工友往石孔里填满沙子。
前面进行得十分顺利,这时有人和盖奇说话,盖奇一边应答着,一边拿起一米多长的铁棍插入石孔中捣实沙子。
然而,工友们还没将沙子放到石孔中,盖奇的铁棍一下下敲击着岩石,擦出的火苗引爆了炸药,手中的铁棍刺穿了他的左脸颊从脑部斜飞了出去。
万幸的是,盖奇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虽然他左眼受伤失明,但从数据上看,他的身体机能都已恢复正常。
可是,活下来的盖奇却性格大变,之前那个安静、睿智、意志力强、很好相处的人,从此变得粗鲁、易怒、专横、暴力。这次意外事故成了盖奇一生的转折点,也是他人生悲剧的开始。盖奇在伤愈后回到原来的工厂上班,却因为性格原因无法再和同事们和平相处,不久,他被劝退。此后,盖奇的每一份工作都难以长久坚持。直到1861年,他在抽搐中死去。
医学工作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当初穿过盖奇头骨的铁棍,严重损伤了他的前额叶皮质。这就不难理解盖奇为什么像换了个人一样。他的前额叶皮质严重受损,让他失去了自控能力,他做什么都完全凭着冲动的本能,无法克制自己,因此他才会变得暴躁易怒,不好相处。
但大脑中除了负责自控的前额叶皮质以外,还有个区域叫基底神经节,它是大脑叶皮质下一大块灰质的总称,位于大脑白质内部。它的作用是储存感觉信息,以此来指导运动、学习等。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人的每一次行为都会被大脑中的神经元所记录,该行为被不断地重复后,基底神经节将其存储并形成模式,重复的次数越多,该模式就越稳定。当某个想法或是外界因素触发该行为时,基底神经节就会将其自动地、机械地重复“播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
比如,当我们刚学写字时,需要思考每一笔每一画,等到练习一段时间后,就能轻松快速、下意识地完成了,这就是基底神经节的功劳,它能识别并重复模式,是一个“习惯大本营”,当它运作时,我们就好像进入了自动运行模式,不需要思考,节省了许多精力。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在于,如果是好的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后,我们就不必再刻意为之,完全可以将节省的精力投入其他方面,这样能提高我们思考和做事的效率;坏处在于,如果是不好的行为养成习惯后,会不易察觉,也较难改变。
杜克大学在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们每天有超过40%的行为是源于自身的习惯。
你是否一直以为自己做出的每个选择都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决定?这还真不是,习惯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总的来说,前额叶皮质负责自控,运行时需要消耗一定的意志力,它们组成了“自控”系统。基底神经节擅长重复,存储着后天形成的各种习惯,相对顽固,并且难以改变,在习惯的形成方面和程序化学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前文讲过,自控系统,即前额叶皮质要想正常地发挥作用,就需要有足够的能量,也就是意志力。
我们之所以大多数时候会屈服于诱惑,只是因为它太累了,难以发挥作用,此时,基底神经节“闪亮登场”,直接重复之前你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刻苦两三天,然后又被打回原形。
习惯养成的核心其实是自律,有目的地去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而习惯本身并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换。
那如何变得自律呢?其核心内容就是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的技巧,然后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有目的地去培养一个个好习惯来代替之前的坏习惯。
这个过程既是大脑前额叶皮质和基底神经节的通力合作,也是两者间的激烈较量。合作在于前额叶皮质通过有意识的重复,向基底神经节发送新的指令,以让其形成新的稳定模式。较量在于容易疲劳的前额叶皮质需要与相对顽固的基底神经节“斗智斗勇”,才能让新的模式代替旧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光有决心和蛮力是万万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