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工作法:管理者的9大认知升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不懂业务,别谈目标

“懂业务,才能谈管理”。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我们往往“卡壳”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各个部门负责人只关注自己部门的事情,或者说只擅长自己部门的工作,而对于其他部门、对于整个公司、对于整个行业的大致运转情况却知之甚少或者漠不关心。如果整个组织的企业文化出现了偏差,大家都习惯性地把问题“踢”给其他部门,那么这样的目标分解过程,一定会出现吵来嚷去、莫衷一是的情况。

因此,笔者在此呼吁:不懂业务,别谈目标。或许有读者会问,不是大家有分工吗?干吗非得让我学习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我想用任正非老先生的话来回答这样一个看似“聪明”的问题:员工有不学习的权利,公司也有在选拔干部时不使用的权利。这种权权交换,使得每一个要进步的员工都会自觉地学习。(摘自:任正非华为内部讲话《谈学习》)到底如何才能搞懂“业务”呢?除了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和路径?

一、心态上,首先要重视企业的主营业务

这是本人曾经犯过的一个错误——由于忙忙碌碌地应对各种常规市场营销工作,一直没有能够潜心地研究公司的主营业务。想想看,如果你对企业的主营业务知之甚少,或者浮在表面,那么,多少深入和上升的通道,将不知不觉向你关闭。

笔者身边就有很多曾经优秀的客服人员、产品人员甚至技术人员,由于他们的岗位特性,需要他们比一般的职能部门更加了解公司主营业务,他们后来的职业发展就相对具有不少的优势,有的甚至轻松地转型为市场营销相关领导,并成绩斐然。

举一个真实的案例:5年前,一个部门总监与一个部门助理,大家可以想象他们之间的差距。然而5年后,原先的部门助理,轻松超越了之前的部门总监,为什么?因为部门助理位卑权轻,做事不敢浮于表面,只有对部门的全部情况、部门之间的对接流程甚至公司主营业务了如指掌,他才有生存空间。在这5年里,他只需要抓住一个机会,就能脱颖而出,一跃冲天。

二、行动上,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

尽量在从业的前三年,就构建出相对完善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不要瞧不起和反感人家无意间Show(展示)出来的某些专业词汇,正确的学习心态和旺盛的学习能力,是拼搏职场的基本功。也许后面过不了几年,你就必须得以“专家”的身份出现啦,就像马路上那些司机,你总不能把“新手”的标志一直贴下去。

只有热爱你所从事的行业,你才会深入地学习,你才有可能把你的工作变成自己的事业!如果说第一个层次是了解你的企业,那么,这里就需要将你的视野扩展到整个行业。如果可以,你的视野也可以扩展到整个产业链。

三、节奏上,有合适机会就“轮岗”吧

这里所说的“轮岗”,不完全是指在一个企业内部的岗位轮换,毕竟能够提供这样机会的平台不多见。

譬如,要想做好市场营销,你就得了解销售(Sales)、了解广告(AD)和公关(PR)、了解媒体(Media)……这样的“轮岗”有时候会以“跳槽”为代价。“跳”得少了,学不全面;“跳”得多了, HR会认为你不够“忠诚”。“全面”和“深入”,需要控制好节奏。毕竟职场的黄金岁月,就那么10年。因此,那些不需要“跳槽”的“轮岗”机会,请你一定好好珍惜。

四、方法上,用“明规则”和“潜规则”

我一直说,不要把“潜规则”当成一个贬义词。要想快速了解一个行业,通过仔细阅读监管部门的制度条文、观察和分析行业领头羊的动态举措,你就能很容易地了解本行业的“明规则”。

但只了解“明规则”是不全面的,行业里都有哪些坑坑洼洼、行业里都有哪些明枪暗箭、行业里都有哪些野蛮生存,关于这些“潜规则”,一定要心存感激地从前辈那里谦虚地讨经验,从而让你的职场道路避开很多“坑”,职业生涯也就顺畅一些。

“明规则”和“潜规则”,从某个角度上说,是一个行业里的两个“边界”,也是一种底线思维和边界思维。如此,就对“目标—原则—方法”有了更加细致入微的“原则”界定。

五、视野上,一定要学会“看出去”

综上,“懂业务”要求我们不要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我们的视线要逐步“看出去”(如图2-3):

1.先要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业务,在这个岗位你是高手、是专家。

2.部门岗位之间彼此的关系是什么、相互如何支撑、部门如何运转?

3.部门之间的流程是什么、部门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是什么?

4.行业里的同类岗位、同类部门、同类领头羊企业,都有哪些东西值得学习和借鉴?

图2-3 业务“看出去”

祝朋友们在“懂业务”的基础上,先完善自我管理,再做好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