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亮剑——中国军队90年大揭秘》:开篇 新时代军队的使命和担当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中曾提出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并这样描述军队:“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这其实就是孙武心中一支强大军队应有的样子。
在中国历史上,先秦、大汉、盛唐的军人,素有“虎视何雄哉”的气概。霍去病孤军千里大漠击匈奴、戚家军驰骋东部沿海驱倭寇,岳家军威名更是令金军闻风丧胆,打出了泱泱大国军人的好样子。而近代大清军人“既似笨拙农村乡民,又有懦弱女人气”的样子,烙下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屈辱的印迹。
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不同于中外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正如毛泽东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形象而深刻指出的:“红军像一个大熔炉,俘虏兵过来很快就被熔化了。”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展示出非凡的时代风采,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90年了,这支军队从历史深处,向新的世纪,也向整个世界走来。他曾经走过雪山草地,靠吃草根、嚼皮带,支撑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他也曾经沐浴八年腥风血雨,靠小米加步枪,支撑自己的信念,去迎击3000多个日夜的艰苦抗战;他还曾经携三年消灭800万敌军的余威,跨过鸭绿江,靠一把炒面一把雪,支撑自己的誓言,横扫三千里沃野,逼得克拉克将军哀叹:“我是第一个没能在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
恩格斯说过:“人们酷肖他的时代,远胜于酷肖他们的生身父母。”人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历史和实践的发展,总是牵引人“铸造新的品质和新的力量”。不同的时代,对军人有不同的要求。
从“红旗卷起农奴戟”、“横扫千军如卷席”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昨天的军人曾用自己的豪情和热血,撑起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业,今天也必然要求新一代军人用自己的赤诚和奉献,托起强国强军的梦想。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国际依存度日益增大,国家利益涉及的领域日益扩大,如果没有相应的军事实力作支撑,不仅国家的发展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而且国家的生存利益也会受到损害。作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钢铁长城的人民军队,国家利益发展到哪里,军队的历史使命就应延伸到哪里。
和平是国家和人民之大幸,也可能是军人之大不幸。如果承平日久,军队和军人也可能被“和平积习”裹挟:一些军人的血性因“温水煮青蛙”而渐渐消磨,一些军人的思想和行为离战争渐行渐远,甚至变成了“病虎”“蔫狼”。
一个时代的叩问令人警醒:30多年无战事,缺少风雨历练的年轻一代官兵,还有没有老一辈军人那种刺刀见红、敢于亮剑的勇气?有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一个严峻的现实催人奋起:目前,“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仍是横亘在强军征程上的“腊子口”、“泸定桥”。我们还能不能续写“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的奇迹?能不能坚守住信息化战争中的“上甘岭”?
一个沉重的课题发人深思:当今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各种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沉渣泛起,我们还能不能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红色基因能不能血脉相承?
回顾历史,往往能看见驶向未来的帆船的桅杆。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我军90年的历史中去寻找。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国曾先后经历过六次对外战争和武装冲突: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反击战、抗美援越战争、中苏珍宝岛之战、中越(南越)西沙之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在这六次较量中,中国的对手分别是号称世界最强的美国、超级大国苏联、地区霸主印度和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世界看到的不是加之于这些国家头上的“桂冠”,而是六次战争的胜负。这是一段多么不平常的历史,中国人值得自豪和骄傲!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上升,“中国角色”在变化中的国际政治格局中被视之为“核心内容”。朝鲜半岛问题持续升温,南海问题“前紧后松”,南亚印巴对抗升级,民族冲突与恐怖主义纷争不断,加之地区热点问题与大国博弈相互渗透并彼此影响,导致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同步放大,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错综复杂。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在中国周边进行名目繁多的联合军演,军事演习频度和规模超过世界其他任何地区。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任务是艰巨的,挑战是严峻的。但是始终不变的,也是永远不能变的,就是这支军队要真正肩负起对党和国家、人民的使命担当。1989年邓小平主动辞去中央军委主席一职时曾殷切寄语:这支军队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这代人要跑好属于我们的这一棒。因为归根到底,就像毛泽东曾说过的: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