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篆书24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讲 小篆《峄山刻石》

一、《峄山刻石》初识

《峄山刻石》亦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原碑于秦王政二十八年立。元摹峄山秦篆碑(元至元二十九年即1292年刻)原立于邹城县县衙大堂,现存邹城市博物馆。峄山,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为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

《峄山刻石》拓本局部

《峄山刻石》呈竖长方形,水成岩石质,四面刻字。碑高1.9米,宽0.48米,四面皆同。正面、左侧面刊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每面5行,共222字。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李斯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二、如何写好《峄山刻石》

1. 《峄山刻石》初识

李斯书法在秦代是一流的,并有一套书法理论。如关于用笔,他认为:写字,用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像苍鹰俯冲盘旋一样,收笔好比游鱼得水,运笔就像高山行云,笔画的轻重、舒卷自然一体、大方美观。

《峄山刻石》拓本局部

《峄山石刻》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翔灵动之势。书法造诣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

2.《峄山刻石》基本特征

《峄山刻石》是小篆的代表作,书写时要中锋用笔,笔毫行进时不能有波动和扭曲,写出的线条给人以圆润流畅、精细圆整的感觉。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显一派贵族风范。临写时强调手腕“提”的功能,增强中锋用笔意识。

《峄山刻石》皆为四言韵文,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一丝不苟;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直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

《峄山刻石》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齐划一、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

蔡襄《蔡忠惠公文集》中讲:“学书之要,惟取神、气为佳。若摹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在临习《峄山刻石》时,我们强调不能多重结构而不究用笔,不能多重形而不求质,以免落入俗套。

三、小篆临摹和创作对比

作者临《峄山刻石》单字

王友谊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