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西方绘画:浪漫主义大师经典佳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09.05—1840.05.07

生平历程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1774年9月5日出生在德国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后被瑞典占领)。他的父亲是一位蜡烛和肥皂制造商,同时也是一位虔诚的信义宗教徒。弗里德里希作为10个孩子中的第六个,从小便在父亲严格的教会信仰规定下长大,这对他以后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781年,弗里德里希的母亲去世,1年后他的姐姐伊丽莎白也随之去世;1787年,他的哥哥约翰为了救他而掉进结冰的湖中溺亡;1791年,他的另一个姐姐玛利亚死于斑疹伤寒症。这一系列失去亲人的重击给弗里德里希原本应该愉快的生活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弗里德里希的心里也被笼罩上了阴霾,使得他的作品中总是带有悲观的情绪。

1790年,格赖夫斯瓦尔德的艺术家约翰·戈特弗里德·奎斯托普收弗里德里希为私人学生,开启了他学习艺术的道路,同时令他接触到了多位研究宗教、自然、风景和文学的艺术家。

1794年,弗里德里希进入哥本哈根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在那里他欣赏到了皇家画廊收藏的17世纪的荷兰风景画,并追随克里斯汀·奥古斯特·洛伦森和延斯·尤尔等风景画家进行深造,奠定了他的艺术风格。

1798年,弗里德里希定居于德累斯顿,早期时他更多的是从事木版画的创作,并倾向于使用墨水和水彩进行创作,色调也偏重于深色调。

1801年,弗里德里希去往波罗的海岸、波西米亚、克尔科诺谢山、哈茨山等地旅行写生。德国北部的风光给了他绘画的灵感,不论是树木、山丘、港口,还是晨雾、阳光、月影,都在画家的笔下由素描或速写的方式被一一展现。

1805年,弗里德里希在魏玛艺术大赛中获得大奖,从而确定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身份。

1807年,弗里德里希完成了他里程碑式的作品祭坛画《山中的十字架》,并于第二年的圣诞节公开展出。

1810年,普鲁士王储购买了弗里德里希的两幅作品,之后画家当选为柏林学院的院士,艺术生涯也逐渐走向巅峰。

1816年,弗里德里希开始试图与普鲁士当局保持距离,并于6月申请了萨克森国籍,这一决定出乎所有人意料,因为弗里德里希的作品具有明显的反法国倾向,而当时的萨克森政府则属于亲法派。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最后弗里德里希不但获得了萨克森的公民身份,还成为了撒克逊学院的院士。

1818年1月21日,弗里德里希与克里斯蒂安·卡洛琳·邦梅尔结婚,之后育有3个孩子。婚姻和家庭的存在虽然没有对画家的艺术风格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家人和朋友的身影开始出现在他的画作中,画面色彩也逐渐明亮起来。

1835年6月,弗里德里希因脑卒中导致轻微肢体瘫痪,从而丧失了绘制油画作品的能力,只能画一些小幅的水墨和水彩作品。

1840年5月7日,弗里德里希去世,被安葬在德累斯顿的三一公墓。

艺术成就

弗里德里希虽然属于浪漫主义画家,但他的作品完全不同于其他浪漫主义艺术家那般具有强烈的动感或引人注目的内容,甚至有史学家认为他是理想主义的启蒙先师,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性格和信仰有着极大的关系。虽然在现代对于风景、自然和精神之间的艺术探讨是十分常见的,但在画家所生活的年代这些却过于前卫,从而无法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弗里德里希通过表现大自然的壮丽来反衬人类的渺小,通过海岸、森林和山地场景来展现浪漫而神秘的领域,通过废墟、坟墓和十字架来见证上帝的存在,他并非单纯地为了探讨风景的美丽和生活的幸福而进行创作,更多的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圆满。

死亡是弗里德里希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主题,不论是庄严宁静的荒凉冬季,还是光秃秃的橡树,亦或是乌鸦秃鹫、猫头鹰和墓地,这些都揭示了画家根植于生命里的悲观精神层面。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断地试图与绝望感对抗,明亮的天空和纤细的新月都是他对生命表达出的积极和肯定的元素,都是他向观画者传达的内心的声音:生命的最终意义并非是死亡和坟墓。

由于俄罗斯馆藏有大量弗里德里希的作品,因此他的风格影响了众多俄罗斯画家,并间接启蒙了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爱德华·蒙克还创作了《孤独的人们》来回应弗里德里希的作品《云海中的旅行者》,马克斯·恩斯特、雷内·马格利特、保罗·纳什等超现实主义者也都表达过对弗里德里希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