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之美:名诗妙句说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诗词搜索

作者:北宋·欧阳修

题目《生查子·元夕》

亮点:诗情画意,清婉缠绵。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年元宵夜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天。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月上柳梢头是晚上什么时候?



其实“黄昏后”便是主人公与心上人相会的时间,在古代“黄昏”是指晚上7~9点,而“月上柳梢头”,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展现,是对男女主人公约会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初升,垂柳依依,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一天,欧阳修和他的老师一同出游,途经一座小桥时,看到桥上有许多人不知在干什么。他们走过去一看,原来桥下水中有个年轻的女子淹死了。

老师触景生情,随口赋诗一首:

“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欧阳修听了老师的诗后,向老师问道:

“老师,您怎么知道这女子正好是十六岁呢?您又怎么能断定她是被风吹得落水,而不是他杀或自杀的呢?再说谁又知道,人死之后到底有没有魂魄呢?”

接着,欧阳修又说:“老师,我把您这诗改动一下,好吗?”

“好呀!你快说给我听听。”老师微笑着说。

“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欧阳修刚一念完,老师便惊喜得大声叫好。

后来,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太守,自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他说“我著《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还常放一壶酒,自己一老翁,我准备在这六个‘一’中终老。”

欧阳修在滁州游山玩水,和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并把这座亭子取名为“醉翁亭”,写下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将其张贴在城门口,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唆,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去看山。欧阳修一看,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文字精练,含义却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