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
广义的先秦时代,是指从传说时代到三皇五帝时代,再到夏、商、周,包括春秋和其后的战国,就是秦朝以前的所有时候。秦朝在公元前221年建立,这之前可是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
狭义的先秦时代就是指“秦先”——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要想说清楚春秋、战国,我们还必须先知道点儿周朝的事。
周朝享国时间非常久,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790多年的时间都叫“周”。在这之中,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叫“东周”,因为这时候的都城在较东边的洛阳。这段时间里周天子越来越说了不算,手里没什么实权,鲁国的史书《春秋》记载了这一段历史,所以人们又称这段近300年的时期为“春秋”。公元前475年,周的老牌诸侯国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了,历史上称为“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结束,大国之间互相吞并,寻求统一的时代开始。从这之后直到秦国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
周代史官
古人曾说“六经皆史也”,也就是说,最早的儒家经典其实都有史书的性质。这些最早的史书是谁写的呢?据说是史官。史官就是专门负责对各种事情做记录的人。古书《周礼》中记载了周代的各种史官,分别是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光是做记录就有这么多专门的官,古人做事可真够麻烦的。不过,《周礼》中所记载的制度其实很多是出于后人的虚构,也不用很当真的。
史官地位与操守
在周代,史官是世袭的,负责记载国家大事,有时还要发布预言,地位是非常高的。他们坚持秉笔直书的原则,不愿讨好权贵,将说真话当作自己的本职工作,勇于记录事实,非常值得尊敬。比如,齐国的崔杼(zhù)弑君(杀了自己本该效忠的君王),史官如实记载,崔杼很生气,杀了史官。结果那位史官的弟弟成了新的史官,照样如实记载,崔杼再杀。又一个弟弟来,还是照样,崔杼又杀。一连杀了三个,还是没有杀绝。崔杼崩溃了,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个哥哥弟弟,最后只好忍了,所以我们现在在《左传》《史记》中还能读到崔杼所做的事。
提问
为什么齐国史官就算死也要写真话?
《左传》《国语》《战国策》
这是先秦时代最重要的三部史书。《左传》与《春秋》的关系一直有争论,大体上来说,《左传》可能是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因为《春秋》虽然也按年月记载,但重点不在编年,而在于义理论断,而《左传》很可能是专门为编年纪事而写成的。《国语》与《战国策》都是国别体的史书,与《左传》一样有文采,不但是重要史书,还是典雅的文学作品。
《左传》与左丘明
“左传”是一个简称,书名应该为“春秋左氏传”,也叫“左氏春秋”,是史官左丘明以《春秋》为蓝本编写的历史,现在读起来也非常有趣。
关于左丘明本人,历史上记录得不多,有学者分析,左丘明本来姓丘,叫明,他的爸爸是左史官,他也子承父业做了史官,所以后人称为“左丘明”。左丘明可勤奋了,他写了《左传》,又写了《国语》,在写《国语》的时候几乎失明。他的这两部书留下了大量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史料,写得又精彩又有意思。孔子和司马迁都对左丘明有着很高的评价。
“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是现代人仍很常用的一句成语,形容一个人做坏事很多,早晚会自尝恶果,这个成语就出自《左传》。
郑国是周王室的诸侯国之一。郑庄公有个偏心的妈妈武姜,武姜偏爱小儿子公叔段,不喜欢郑庄公。在郑庄公当了国君之后,武姜就为公叔段征求封地,还支持公叔段在封地上训练士兵。有人提醒郑庄公这件事,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就等着瞧吧。”后来,公叔段和武姜的行为越来越过火,武姜还准备自己作内应,约同公叔段一起篡(cuàn)位。结果郑庄公早有准备,公叔段一败涂地,而且错得难以挽回,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左丘明在记录这样一段史实的时候,字里行间留有自己的观点。比如他管郑庄公不叫“庄公”,而叫“郑伯”,是在强调哥哥的身份:你的弟弟要谋反,你做哥哥的没有好好管教、及时制止,而是放任自流,蓄意让弟弟一错再错,其目的还是要除掉弟弟嘛。
提问
你觉得郑庄公对付公叔段用了什么方法?你怎么评价这件事?
《战国策》
《战国策》是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已经不清楚了,后世的史学家分析,这本史书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许多人写成的。《战国策》里的目录是这样的:东周策、西周策、秦策、齐策、楚策、赵策……可以看到,这是一部非常清晰的国别体史书,它将乱成一锅粥的战国故事讲得条理分明,我们想要了解哪个国家的事儿,直接翻到那个国家的部分看就好了。
战国时候,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秦国想吞并六国自己说了算,而其他六国就得对抗秦国保住自己的国家,七个国家你算计我,我算计你,一会儿联合起来,一会儿又反目成仇,英雄辈出,斗智斗勇,是一段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历史时期。读《战国策》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混乱又精彩的时代。
图穷匕现
“图穷匕现”是一个成语,也说“图穷匕首现”,《战国策·燕策三》里详细记载了这个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
战国末年,秦国强大得令人惧怕,另外六个国家深深感受到了亡国的危险。燕国太子丹冒着激怒秦王的风险,孤注一掷,组织了一个刺客小队去刺杀秦王嬴政,这个小队由荆轲和秦武阳组成。
荆轲和秦武阳带了两件礼物,一个是秦国逃将樊於期(fánwūjī)的人头,一个是燕国献给秦国的一片肥沃土地的地图,而刺杀秦王用的浸过毒的匕首就藏在地图里。
秦王嬴政听说燕国使臣带着重礼前来,十分高兴,便穿着隆重的朝服,集结文武大臣,在咸阳宫召见。秦武阳是一个厉害的武士,本来由他捧着地图匣,由荆轲捧着装人头的匣子,但秦武阳在秦王面前露出了怯,脸色变了,身体还抖个不停,秦王和大臣们都很奇怪。如果在这个时候露了馅儿,那刺杀行动就彻底失败了。只见荆轲不慌不忙,看着秦武阳笑了,对秦王抱歉地说:“这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人,从来没见过天子,所以才吓得够呛。请您就别让他上前参见您了。”随后,荆轲取来秦武阳捧着的地图匣,自己上前进献给秦王。现在,刺杀秦王的任务落在他一个人身上了。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为秦王嬴政呈上地图,随着地图完全展开,匕首也露了出来。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持着匕首就要刺出去。秦王吓了一大跳,连忙扯断袖子,躲避攻击,甚至失态地绕柱而逃。荆轲向秦王掷出手中的匕首,却仅仅击中了柱子,秦王用佩剑击伤了荆轲,刺杀失败了,荆轲也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