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
“牛”字里的万事万物
如前文所言,在古代,牛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农耕时代,它们是种地的主力军,也是祭祀中最珍贵的祭品。牛如此重要,以至于《礼记·王制》[1]中提及“诸侯无故不杀牛”,意思是诸侯不能随随便便杀牛。秦朝时甚至有专项法令规定,杀牛入罪。唐代的《厩库律》[2]也规定,杀牛要被判徒刑[3]一年半,而当时盗卖一亩以下田地的人,刑罚也不过是笞刑[4]而已。
牛如此重要,它在汉字的世界中,也成了万物的象征。接下来我们要讲的两个字——“物”和“件”,都体现出了牛的这一特点。
物/ 象征万物的牛 /
“物”和“件”都是事物的名称,它们的字形中都有一个“牛”。
先看“物”字。《说文解字》中提到,“物”字“从牛,勿声”。“物”是个形声字,“牛”是形符,“勿”是声符。从甲骨文到楷书,它的形体基本上没有变化。
这里又讲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形声字。什么是形声字?
和象形、会意一样,形声也是古人造字的一种方法,形声字可以一分为二,一半是形符,一半是声符。形符用于表达汉字的字义,声符用于提示汉字的读音。
比如“蜘蛛”,它们的形符都是“虫”,表示这两个字与虫有关。“知”“朱”分别是两个字的声符,用来表示“蜘”“蛛”的读音。我们总说“秀才识字念半边”,这种撞大运的念法,“撞”的就是形声字。但要注意,念声符可不一定能百分百念对生字,有的声符只有古代的读音才和生字相同,而有的声符选取的是与生字读音相近的字。比如,形声字“辉”的读音和声符“军”可一点也不像,这是因为“军”的发音在历史变迁中发生变化,不再和“辉”相近了。再比如形声字“河”,它的声符“可”和“河”读音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让我们再回到形声字“物”。形符“牛”表示“物”的含义与牛有关,声符“勿”则用于提示“物”字的读音,这种造字方法是不是很巧妙呢?
在古代,“物”最初指一种特殊的杂毛牛,但这个用法后来很少使用。一般来说,“物”指万事万物,所谓“事物”“物体”“物品”“物类”,大都是这个意思。
许慎先生在《说文解字》中是如何解释“物”的呢?他说:“物,万物也。”意思是说,“物”指万事万物。我们今天组词会说“动物”“植物”“矿物”……各种各样的物,包括了世界上林林总总的存在。
“物”用“牛”来造字,说明“牛”是万事万物的象征。
件/ “牛”字里的百千万件 /
我们再来看看“件”字。
“件”是一个量词,我们说东西的数量,会说“一件”“两件”,直到“百千万件”。许慎先生在《说文解字》中说:“件,分也。从人,从牛。”即“件”最开始的意思是“分”,一件、两件的事物,都是拆分出来的结果。
“件”和“牛”有什么关系呢?
许慎先生继续说:“牛,大物,故可分。”意思是说,牛的体形很大,是“大物”,人们可以将它分成一块一块的,也就是所谓的“庖丁解牛”。
一件、两件、三件的事物,都是从整体中拆分出来的,这和牛可以分解的道理一样。因此,古人用“牛”来组成可以表示各种各样事物的“件”字。
[1] 《礼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是对周代礼仪制度的深入阐发,其中《大学》《中庸》《学记》《乐记》等篇目,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经典。
[2] 《厩库律》是牲畜饲养、仓库管理方面的法典。
[3] 徒刑,古代的一种刑罚,剥夺犯罪者人身自由,将犯人拘禁起来,并进行强制劳动。
[4] 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用荆条或竹板敲打犯人的臀﹑腿或背,有点像今天的打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