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10 某射频功分器件外壳的腐蚀现象
1.现象描述及分析
(1) 现象描述
①机顶盒STBHG单板,由整机库房返回单板组装中发现插件器件引脚氧化,发生氧化的器件如图No.010-1所示,不良率超过50%。
② 插件普遍存在引脚氧化问题,X9及G3位号的器件氧化较为严重,氧化大多发生在引脚位置,如图No.010-2所示,也有少量单板在器件正面有氧化痕迹,如图No.010-3所示。
图No.010-1 发生氧化的器件
图No.010-2 氧化发生在管脚位置
图No.010-3 器件正面有氧化痕迹
③ 从库存中随意抽检插件查看外观原态:
● 插件外壳金属表面的沟槽明显可见,表面局部隐约可见块状雾状区域,如图No.4所示;
● 局部区域在100~200倍的显微镜下可见针孔分布,正是这些针孔对光的漫反射导致了局部表面的色泽变化,如图No.5所示,由此可判断外壳金属表面镀层很薄。
图No.010-4 表面局部隐约可见块状雾状区域
图No.010-5 局部表面的色泽变化
④ 根据实验室分析,X9和G3位号器件材料均为马口铁 (镀锡钢板),由于镀锡层的颗粒状结晶结构和多针孔性,只有达到了规定的镀层厚度将针孔完全封堵住后,才能发挥其保护性能。图No.010-3所示为典型的在钢上镀锡层不良所诱发的电化腐蚀,它反映了该镀锡层厚薄不均匀,且镀层厚度不足。
(2) 现象分析
① 对发黑区域进行的SEM/EDX形貌和成分检测的结果表明,腐蚀后的镀锡层表面形成类似沟壑状形貌,基体金属 Fe 元素已经被微电池腐蚀并游离到锡镀层的表面,从图No.010-6中可以明显看到发黑区的腐蚀黑点和斑块,这些均是镀层针孔密布区的外观表现。图No.010-6给出了发黑区的SEM/EDX分析。
② 对正常镀层区域与腐蚀后镀层区域表面变化进行对比试验:正常镀锡层区域表面为光亮无针孔的纯锡层,而腐蚀后镀层区域沟壑底部变得疏松多孔,表面灰暗且同时存在Sn和Fe两种元素,这进一步证实了该镀锡层厚薄不均,厚的地方,针孔已被封堵住,镀层底下的钢制零件被保护;而镀层薄的有沟壑的地方,疏松多孔,为电化腐蚀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正常镀层与腐蚀后的镀层的表面变化如图No.010-7所示。
图No.010-6 发黑区的腐蚀黑点和斑块
图No.010-7 正常镀层与腐蚀后的镀层的表面变化
2.形成原因及机理
(1) 形成原因
STBHG单板器件射频功分器出现的缺陷,系插件外壳和屏蔽罩的镀锡工艺不完善,镀锡层质量不良 (厚度不足),再加上在不通风的湿热环境下敞露存放所造成。
(2) 形成机理
该镀锡层的厚度不足,局部区域镀层的多针孔性,加上地处滨海地区湿热的海洋性气候环境中,在长时间敞露存放的综合因素作用下,导致器件在存放过程中发生了电化腐蚀现象。
3.解决措施
① 敦促供应商要按国家标准生产,一定要确保镀锡层结构和厚度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② 对该单板采用三防涂覆措施,可有效提高该单板和该器件抗恶劣环境侵蚀的能力。
③ 中间工序暂存处的湿度应≤70%RH,且通风条件好。因为空气不流动的死角正是湿气集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