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舞蹈症
一、小舞蹈症
小舞蹈症又称Sydenham 舞蹈症、风湿性舞蹈症,于1686年由Thomas Sydenham 首先进行了描述,是风湿热在神经系统的常见表现。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临床特点为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肌力减退和/ 或精神症状。
【临床表现】多见于5~15岁,男女比例约为1∶3,无季节、种族差异。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A 组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大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少数可急性起病。
1.舞蹈症 可以是全身性,也可以是一侧较重,主要累及面部和肢体远端,表现为挤眉、弄眼、噘嘴、吐舌、扮鬼脸。上肢各关节交替伸屈、内收,下肢步态颠簸,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舞蹈样动作可干扰随意运动,导致步态笨拙、持物坠落、动作不稳、暴发性言语等。常在2~4周内加重,3~6个月内自发缓解。约20%的患者会复发,通常在2年内复发。少数患者在初次发病10年后再次出现轻微的舞蹈症。
2.肌张力低下和肌无力 当患儿举臂过头时,手掌旋前(旋前肌征)。检查者请患儿紧握检查者的第2、第3手指时能感到患儿手的紧握程度不恒定,时紧时松,称为挤奶妇手法或盈亏征。有时肌无力可以是本病的突出征象,以致患儿在急性期不得不卧床。
3.精神障碍 患儿常伴有某些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情绪不稳、激惹、注意力下降、偏执-强迫行为等。有时精神症状先于舞蹈症出现。
4.其他 约1/3的患儿可伴有其他急性风湿热的表现,如低热、关节炎、心瓣膜炎、风湿结节等。
【辅助检查】
1.血清学检查 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C- 反应蛋白效价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加;由于本病多发生在链球菌感染后2~3个月,甚至6~8个月,故不少患儿发生舞蹈样动作时链球菌检查常为阴性。
2.咽拭子培养 可检出A 组溶血性链球菌。
3.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 脑电图为轻度弥漫性慢活动,无特异性。多数患儿头颅CT 显示尾状核低密度灶及水肿,MRI 显示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增大,T2加权像信号增强,随症状好转而消退。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主要依据儿童或青少年起病,有风湿热或链球菌感染史,亚急性或急性起病的舞蹈症,伴肌张力低下、肌无力或/和精神症状,应考虑本病。合并其他风湿热表现及自限性病程可进一步支持诊断。
2.鉴别诊断 少年型亨廷顿病、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肝豆状核变性、各种原因(药物、感染、脑缺氧、核黄疸)引起的症状性舞蹈症。还需与抽动秽语综合征、扭转痉挛相鉴别。
【治疗】
1.对症治疗 对舞蹈症状可选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氯丙嗪12.5~25mg,氟哌啶醇0.5~1mg,奋乃静2~4mg 或硫必利50~100mg,每日3次口服。前两种药物易诱发锥体外系副作用,需注意观察,一旦发生,应减少剂量。也可选用多巴胺耗竭剂,如丁苯那嗪25mg,每日2~3次口服。或可选用增加GABA 含量的药物,如丙戊酸钠200mg,每日3次口服。加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或硝西泮则可更有效地控制舞蹈症。
2.病因治疗 确诊本病后,无论症状轻重,均需应用抗链球菌治疗,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小舞蹈症的复发及避免心肌炎、心瓣膜病的发生。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每日2次,1~2周为一疗程。以后可给予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肌注,每月1次。不能使用青霉素者,可改用其他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类。
3.免疫疗法 鉴于患儿患病期间体内有抗神经元抗体,故理论上免疫治疗可能有效。可应用糖皮质激素,也有报道用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等治疗,可缩短病程及减轻症状。
二、亨廷顿病
亨廷顿病又称亨廷顿舞蹈症、慢性进行性舞蹈症、遗传性舞蹈症,于1842年由Waters 首先报道,1872年由美国医师George Huntington 系统描述而得名,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基底核和大脑皮质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舞蹈症、精神异常和痴呆为特征。该病的外显率非常高,受累个体的后代一半发病,可发生于所有人种,白种人发病率最高,我国较少见。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30~50岁,5%~10% 的患者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10% 在老年期发病。患者的连续后代中有发病提前倾向,称之为早现现象,父系遗传的早现现象更为明显。绝大多数有阳性家族史。隐匿起病,缓慢进展,无性别差异。
1.锥体外系症状 以舞蹈样不自主运动最常见、最具特征性,通常为全身性,程度轻重不一,典型表现为手指弹钢琴样动作和面部怪异表情,累及躯干可产生舞蹈样步态,可合并手足徐动及投掷症。随着病情进展,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可逐渐减轻,而肌张力障碍及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不稳等帕金森综合征渐趋明显。
2.精神障碍及痴呆 情感、性格、人格改变及行为异常,如抑郁、激惹、幻觉、妄想、暴躁、冲动、反社会行为等。患者常表现出注意力减退、记忆力降低、认知障碍及智能减退,呈进行性加重。
3.其他 快速眼球运动(扫视)常受损。可伴癫痫发作,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大量消耗能量可使体重明显下降,睡眠和/ 或性功能障碍常见。晚期出现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辅助检查】
1.基因检测 CAG 重复序列拷贝数增加,大于40具有诊断价值。该检测方法结合临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通过该方法确诊此病。
2.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 脑电图呈弥漫性异常,无特异性。CT 及MRI显示大脑皮质和尾状核萎缩,脑室扩大。MRI T2加权像示壳核信号增强。MR 波谱(MRS)示大脑皮质及基底核乳酸水平增高。18F- 脱氧葡萄糖PET检测显示尾状核、壳核代谢明显降低。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发病年龄,慢性进行性舞蹈样动作、精神症状和痴呆,结合家族史可诊断本病,基因检测可确诊,还可发现临床前期患者。
2.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小舞蹈症、良性遗传性舞蹈症、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老年性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迟发性运动障碍、棘状红细胞增多症等鉴别。
【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对舞蹈症状可选用:①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1~4mg,每日3次;氯丙嗪12.5~50mg,每日3次;奋乃静2~4mg,每日3次;硫必利100~200mg,每日3次;以及匹莫齐特等。上述药物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锥体外系副作用。②中枢多巴胺耗竭剂,如丁苯那嗪25mg,每日3次。③补充中枢γ-氨基丁酸或拟胆碱药物一般疗效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