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是永恒主题
即便在今天,人们依然时常会感受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精神,例如在大机械化生产的商业社会中,人们常常会对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给予别样的兴趣和赞赏。在由机器主导了人们生活的现代工业社会中,非机器化的艺术和技术有时会凸显出非凡的重要性和令人惊异的艺术效果,在大规模的制作工厂之外,小型的传统式手工作坊依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其价值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其意义又是具有历史价值的。
但是在19世纪中期,西方美术设计却是另外一番几乎完全相反的场景。那时欧美等地区刚刚在艺术领域引入了在工业化物质生产方式下出现的机械性制作程式。当时,在艺术设计领域充斥着一种时髦,认为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是在新的工业文明时代出现的一种具有高度生产能力的艺术创作模式,艺术设计的主流思潮是想方设法寻求新型技术和技巧,加快生产速度并降低产出成本。在这样的潮流下,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工业生产,艺术作品则被相应地视为工业化的商品。
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有另外一种不同的声音,他们主张艺术设计和生产中的简约性,主张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设计材料的特性,在创作方式上倾向于尽可能地使用出自人本身的思考和手艺,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机器技术。他们主张艺术作品应该由作品本身、甚至由作品材质本身,来彰显它们的特性与价值。就是在这种主张下,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开始作为重要角色登上历史舞台。对“简约”的追求,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远远不是其所有特征。事实上,我们很难用语言完全概括出这一运动的所有特征来,它所借以发端的理念,可能既有对历史传统的回溯,也有对生物自然特性的观照;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所指向的目标也是复杂的,“简约”,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紫罗兰和科隆比纳》
1883年由威廉·莫里斯设计,机织织物花纹。现由私人收藏。
箱柜
英国设计师刘易斯·达伊约1888年的设计,橡木,黑檀和椴木嵌饰。现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