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第七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话剧版《大团圆》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话剧属于一次性的艺术,不如电影能够长久地留存。如今在网络上可以轻易地看到1948年金山出资、丁力导演的电影《大团圆》,所有的演职人员全部可以算进丁力的朋友圈吧。险些又一次“骑驴找驴”,电影《大团圆》说明书就在手边呀。电影大家都看得到,可是电影说明书未见得人尽可读吧。

《大团圆》说明书,四页八面,首页(见图)就不介绍了,那么大的字“导演丁力”!第二面有丁力和黄宗江的玉照,说实话,真是惭愧,我关注丁力其人二十馀载,其尊容我也是写这篇小文时才注意到。拍戏时,丁力开蓝马(1915-1976)的玩笑,说蓝马“又黑又矮”,蓝马嘴茬子多快呀,立马回击:“你不黑,你不过是深灰色罢了,矮吗,你也不矮,你只是尺寸不够点儿。”

《大团圆》电影说明书封面

说明书封二左下对丁力的介绍

说起蓝马,插上一段往事。我姐姐中学时有一位姓孙的同学,俩人非常要好,形影不离,赶上饭口就留下来吃饭。孙同学的舅舅是蓝马,孙同学有个哥哥有个弟弟,弟弟长相酷似蓝马,但是人比蓝马木讷多了(也许生活中的蓝马也木讷)。哥哥却很顽皮,经常恶作剧,如将一盆水放在半开的门上,谁要是推门而入,灭顶之灾势不可免。孙同学与我姐一起去延安插队,在延安交了男朋友。这位男朋友在劳动之馀学习微积分,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时轻松考上大学,几年之后留美,现在成为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家。2015年我姐姐病逝,孙同学从美国给我打了两次电话,非常难过。

《大团圆》里的演员程述尧(1916-1992),当过黄宗英的第二任丈夫,当过上官云珠的第三任。知道了这些背景再返回去看电影,人世无常的感觉不能不有。卫禹平(1920-1988),我太喜欢他的表演了,这个喜欢不是在《大团圆》里,而是因为1955年反特电影《天罗地网》里代号“7号”的美蒋派遣特务郭浩。那个时代的电影有一个规律,坏人都比好人演技高,卫禹平又比其他特务高出一筹。《天罗地网》里我方侦察员王英由陈天国(1912-1967)扮演,陈天国乃秦怡第一任丈夫,1967年12月陈天国于杭州灵隐寺吊死在一棵大树上。具体哪棵树不得而知,难免不想起吊死崇祯皇帝的那棵树。李浣青(1923-1987),在《大团圆》里戏份不多,只是个孙道临单相思的表姐,晃来晃去,一前一后没几个镜头。我印象深的是李浣青在1957年《羊城暗哨》里扮演的陈医生太太,她说话的声音一听就能听出来。石羽(1914-2008)一派正面人物的形象,却在《风暴》(1959年)和《革命家庭》(1961年)里扮演反面人物。1948年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石羽扮演的戴礼言,应该算作一个中间人物,也许是石羽的巅峰之作。

生于1918年(一说1922年)的韦伟,也许是丁力朋友圈里如今还在世的一位,不说唯一,因为《大团圆》里两位小演员也许还健在呢。丁力青年才俊,可姜还是老的辣,《大团圆》与同年费穆(1906-1951)导演的《小城之春》,完全不在一条水平线。1948年几乎同时上映的这两部电影,同时出现在这两部片子里的韦伟和石羽,为何差距如此惊人,显然要归因于导演和剧本的差距。说到剧本,黄宗江青年才俊,却不如年龄相仿的鬼才李天济(1921-1995)。如果没有李天济创作的独具风格的《小城之春》剧本,电影就是拍出来也不会如此令人回味,尤其是韦伟的旁白和剧中人的对白,简直了!简直到无以复加。手边即有《小城之春》的对白本,不服来战。李天济演技亦佳,请看电影《乌鸦与麻雀》(1949年),请看90年代的电视连续剧《围城》。

《大团圆》说明书的封底是一组名为“大团圆北平外景”的照片。这组照片令人惆怅极了,原汁原味的古城风貌啊。图片说明值得一字不落地抄录:

《大团圆》的故事是发生在古老的北平城里,外景部分,都是实地摄制的,就是内景,搭的北平四合院,也是完全仿照北平城里的房屋建筑。

北平风景,素为我们江南人所想望的,如今都可以在《大团圆》中领略一二了。这里刊出了几张拍摄外景时摄取的照片,都是银幕上所看不到的。

上图是北平中山公园上林春茶馆,导演丁力(正中以背相对的)与布景设计李思杰正在讨论布景,一边他的太太端木兰心和孙道临静静地坐在一旁。下图是李思杰在中山公园门首考察北平住房四合院的外型构造。左面上图摄在卢沟桥畔,摄影师冯四知背后石碑是“卢沟晓月”。下图是卢沟桥远景。中图韦伟,卫禹平骑车出西长安街三座门。

上述古城北平旧迹,除了西长安街三座门(1951年拆除)均安然无恙。余生虽晚,中山公园和卢沟桥还是很熟悉的,自家老照相簿里有一张中山公园茶座的照片,幼小的我坐在藤椅上,脚还够不着地呢。

《孙道临传》里有一段说到:“《大团圆》命运多难,此片涉及进步学生去延安投奔革命的内容,为当局所不容,此片上演不久便因为政治原因遭禁。”事实是否如此,我没有兴趣。电影里有国共和谈时期一身戎装的马歇尔和一身戎装的周恩来的镜头,虽然只有十来秒钟,周恩来神采飞扬,惊鸿一瞥,我倒来倒去看了好几遍。

来说几句归纳的话吧,丁力的朋友圈有这么几个:

藏书圈:何挹彭、黄裳、宋奇(即宋淇,笔名林以亮)。

同学圈:黄宗江、孙道临、李德伦。

演艺圈:金山、于是之、蓝马,陈述等等几十号人。

前面说到张爱玲也可以算进丁力的朋友圈,此话有一点儿夸张,也有一点儿事实依据,是这么个原因:张爱玲1944年改编自己的小说《倾城之恋》为话剧,其中四奶奶的角色由端木兰心来演,这就有了一种可能,丁力来探班的时候,免不了和张爱玲寒暄几句。这不是什么牵强的乱猜,丁力在《杂志》上写有《唐突了冯乐山》,张爱玲写剧本自然要关注话剧界的动态,何况小说《倾城之恋》首发也是在《杂志》上。张爱玲能够注意到石挥出演的《秋海棠》,或许馀光就能够注意到丁力出演的《家》。韦伟于《倾城之恋》中演的是徐太太这个角色,按照“朋友的朋友”的逻辑,如果写“韦伟的朋友圈”,不是既有张爱玲又有丁力么。

丁力1949年后的情形,黄裳记录得最多,可以翻翻《五十年前的十月》(《来燕榭文存》,三联书店2009年版),此时黄裳与丁力主持《新晚报》“新影剧”副刊,又是朋友又是同事。此条请注意:“十月二十六日……DD’S遇巴公夫妇,丁力亦在。晚到巴家谈,吃蟹。”丁力有了新的朋友圈。

丁力的生命只有短暂的三十五年,具体的情形,孙道临说过:“哪知1947年夏从燕大毕业后,重返舞台已不那么容易了,幸而当年冬天,焦菊隐先生在北平组织了一个艺术馆,内设京剧队和话剧队,话剧队第一个戏就准备排黄宗江的新作《大团圆》。……导演是丁力,他也是我燕大的同学,和宗江同班读西语系。丁原名石增祚,解放后在上海人艺任导演,排了《四十年的愿望》等剧,很有才华,不幸于1953年因风湿性心脏病逝世。”(《孙道临自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丁力的老友宋淇(1919-1996)1980年对水晶说起上海沦陷时期剧坛往事:“《大团圆》就是黄宗江编剧的,导演是丁力,后来共产党来了以后,心脏病死了。”(《宋淇传奇:从宋春舫到张爱玲》,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1953年这个年头,如果《青青电影》没有停刊的话,也许会有一条丁力病逝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