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太平圣惠方》的编撰、内容与传播应用
《太平圣惠方》是太平兴国三年至淳化三年(978—992年),由宋太宗下诏编撰的宋代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医学方书著作。由于其贯穿了“仁政之务”与“方书辅世”的思想,因而在宋代社会得到广泛的接受和传播,被宋人列为“国朝第一方书”。宋太宗认为,方书不仅能够起到“贵在救民,去除疾苦”的现实作用,而且也能实现“明王道之化成”和“布群黎之大惠”,进而达到宣扬仁义教化和确立国家统治的目的。这部医学巨著广泛收集宋以前的医药方书及民间验方,包含传统医学中之病因学、脉学、脏腑学、方剂学、针灸学、养生学等内容,列有大方脉科、风科、小方脉科、眼科、疮肿兼伤折科、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灸科、金镞兼书禁科等常见病,以及伤寒病、天行温疫、癞病、痘疮病、痨瘵病等急性传染病、流行病的内容,以及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方药,其中还载述丹药、食治、补益、针灸等内容,因而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太平圣惠方》的编撰、内容及其传播应用,在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成为当时国家医药学知识的一个标准。此书传入朝鲜、日本后,受到医学家的高度重视,日本汉医学家丹波元德誉其为“诚经方之渊丛,医家之盛典”
。
本章重点探讨宋代首部官修医学方书《太平圣惠方》形成与传播的过程、史实和机制,包括编撰背景、成书过程、作者群体、方剂来源、主要内容、版本流变、传播应用和传播成效等,揭示《太平圣惠方》形成与传播过程中的知识来源、知识构成、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