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诗经:第一次讲述中国人的情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7 秦穆公二三事

 

秦穆公是春秋时代继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之后旳霸主,在他的领导下,地处偏远又比较落后的秦国,得到长足的发展,国力很快得到提升,原因很多,但跟他优秀的政治品质有关:

 

一、思贤若渴,招纳贤才

当初,处于秦国东面的戎王派由余到秦国观察国情,由余来到秦国以后,发表了许多政治见解,切中秦国的时弊。秦穆公没有料到狄人中还有这样的贤人,就想把由余挖过来,为我所用。首先他向由余打听戎人的地形和军队的情况,以了解戎情。同时又利用戎王的猜忌心理,离间戎王同由余的关系,故意散布许多对由余夸奖的话,以引起戎王的猜疑,还故意拖延由余的归期。后来,由余只好投到秦人的怀抱,为秦穆公所用,秦穆公对由余的前来,以上宾的礼仪对待他,并跟他商量灭掉西戎的计划。在用了反间计之后,秦穆公又将秦国能歌善舞又漂亮的女子送给戎王,让戎王终日沉醉于酒肉声色之中。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突然向西戎发动进攻,当秦兵到来的时候,戎王酒醉还没有醒。自打败西戎以后,东面从陕西、山西的交界处黄河起,一直到遥远的西方,都为秦国所控制,这次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西部支离破碎的分裂状态,为战国末年整个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随着秦穆公在西部的称霸,“秦”就成为海外民族对中国的称呼。有关专家研究,成书于公元前四五世纪的古波斯《弗尔瓦丁神赞美诗》中称中国为“赛尼”,古代希伯来人的圣经《旧约·以赛亚书》中称中国为“希尼”,直到今天,外国称中国为“支那”“china”,都是“秦”的音译。

百里奚原是虞国的大夫,在晋献公灭掉虞国的时候成了晋国的俘虏。晋献公要把女儿嫁给秦穆公的时候,把百里奚作为陪嫁奴隶送往秦国。在途中,百里奚逃跑了,却被楚国人逮住了,成了楚国人的奴隶。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德有才,想要用重金赎回他,又担心楚国人了解到百里奚的才能后,不放他走。就派人对楚国人说:“我们的陪嫁奴隶现在逃到你们那里了,我们想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行不行?”楚国人答应了。当百里奚到了秦国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了,秦穆公亲自把他放出囚笼,并和他交谈国家大事,连续谈了三天,随后封百里奚为大夫,委以国政。因为百里奚是用五张羊皮换来的,时人戏称他为“五羖大夫”。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蹇叔,认为蹇叔的才能在自己之上。秦穆公一听,就把蹇叔请到秦国来,封为上卿,他们两个人互相支援,共同掌管秦国大政,使秦国很快强大起来。

秦穆公重视贤才,还表现在大胆地重用不是秦国的贤人,除百里奚、蹇叔外,有从晋国来的丕豹、士会,从西戎来的由余,带兵的将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等也都不是秦国人,他们都为秦国的强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宽容大度,得到好报

秦国在西方强盛起来,就打算向东方拓展,第一个目标是郑国。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到报告,原先派到郑国的杞子等三人得到郑国掌管北城门的钥匙,希望秦兵前来里应外合,这就是“北门锁钥”典故的来历。秦穆公找蹇叔商量,遭到蹇叔的反对,理由是“劳师远征”,怎么偷袭?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率领兵车三百辆前去偷袭郑国。

当大军从北门出发时,蹇叔和百里奚哭着对出征的将士说:“我们只能看见你们出去,再也看不见你们回来了。”蹇叔对孟明视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今河南洛宁县西北)攻击你们,那里有两个险峻的山岭,我将在那里收殓你们的尸体。”秦穆公很生气地骂道:“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七十岁死了,你坟上的树木已经合抱了(言外之意是你这个老不死的)。”

公元前627年,当秦国的军队进到滑国(今河南偃师县)的时候,由于郑国商人弦高给秦军送来四张上等皮革和两头肥牛等礼物,并声称郑国国君知道秦国军队的行动。秦军以为偷袭郑国已经不可能,就班师回朝。谁知到达崤山的时候,遭到晋国和姜戎联军的袭击,全军被压缩在狭小的山谷里,犹如瓮中捉鳖,全被歼灭,秦国的三个将领都被活捉。

由于文姜(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的母亲)的营救,孟明视等三人得以回到秦国。秦穆公听说三个将领平安回来,身穿白色衣服亲自到郊外迎接,并沉痛自责没有听蹇叔、百里奚的忠告,使三将蒙受耻辱,错在自己,主动承担失败的责任,还恢复了孟明视等三人的职位。三将决心以更大的成绩报答秦穆公不杀之恩。

公元前622年,孟明视在接受两次失败的教训以后,率军进攻晋国,当秦军渡过黄河以后,他下令把所有船只烧掉(可谓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破釜沉舟),决心不胜利不回国。结果一举攻下晋国的郊邑(今山西运城县)和王官(今山西闻喜县),取得重大的胜利。这一仗的胜利,也是秦穆公宽容打败仗的孟明视等将领的成果。之后,秦穆公下令从茅津(今山西平陆县茅津渡)南渡黄河,掩埋崤山中五年前秦军败亡的尸骨,全军在此哭祭三天。秦穆公看到累累白骨,自责道:“我们要牢记,古人办事常同长者商量,所以很少失败,我因为不听蹇叔、百里奚的劝阻,才造成这样重大牺牲,希望后人记住这一教训吧!”全军将士都为秦穆公自责的诚实精神所感动,秦军将士更加团结一致。

公元前645年,由于晋国发生饥荒,秦国给晋国输送粮食,后来,秦国也发生饥荒,向晋国求助,晋国不给。不但不给,反而趁机出兵攻打秦国,于是秦晋两国在韩地(今陕西韩城西南)打了起来,战争中,秦穆公在追击晋惠公的时候,反而被晋国的军队包围了,秦穆公受了伤,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曾经在岐山下偷吃秦穆公喜欢的好马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不顾危险骑马冲入晋军,晋军的包围被冲开,不仅让秦穆公脱离危险,而且还活捉了晋惠公。

当初,秦穆公丢失了一匹好马,被岐山下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一块儿把它抓来吃掉了。有关官吏要加以严办。秦穆公说:“君子不能为了牲口而伤到人,我听说,吃了马肉,如果不喝酒,会伤人。”于是赏赐他们酒喝,还赦免了他们。当他们知道秦穆公被包围的时候,争先死战,终于救了秦穆公,以报答秦穆公的恩德。讲到这里,使我们联想起楚庄王的故事:

楚庄王有一次设酒宴招待群臣,并叫王后作陪。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那时已经很晚,只能点上烛火照明。一阵轻风,把烛火吹灭。有一位大臣偷偷地用手摸了王后的身体,王后随手把那位大臣头上的帽结撕了下来,并要求楚王在点亮烛火以后,把那个耍流氓的人揪出来。楚庄王却命令在座的人都把头上的帽结撕掉,从而让那位大臣躲过一劫。后来,在一次与吴国的战争中,有一位大臣不光保护了楚庄王,还英勇奋战,立了大功。楚庄王问这位大臣,您为什么对我那么好,大臣回答说:“我就是那位那天被王后撕掉帽结的人。”

《韩诗外传》最后引用《小雅·小弁》“一泓池水深又深,水边芦苇密密生”诗句后说,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具有宏大心胸的人,是一个能够包容的人。

 

三、一首哀悼三良的《秦风·黄鸟》诗

秦穆公在公元前621年离开人世,用了一百七十七人为他殉葬,这是古书记载中用人殉葬最多的一次,被人们称赞为“三良”的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和针虎都在其中。秦国人对他们的死深为痛惜,作了《黄鸟》一诗,哀悼他们:

黄雀咬咬声凄凉,

飞来落在枣树上。

谁从穆公去殉葬?

子车奄息有名望。

说起这位奄息郎,

才德百人比不上。

走近墓穴要活埋,

浑身战栗心发慌。

叫声苍天睁开眼,

杀我好人不应当。

如果可以偿他命,

愿死百次来抵偿。

……

这首诗主要是在控诉吃人的殉葬制度,与已经闭眼的秦穆公关系不大,有史料记载,“三良”的陪葬是自愿的。这首诗很有感情,一个力敌千钧的勇士,临近被活埋,还那么害怕,更说明殉葬制度的罪恶。人生没有回程票,人们甘愿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回“三良”的生命,也写出殉葬制度的灭绝人性。全诗哀怨动人,震撼心灵。

参见《史记·秦本纪》《左传·僖公三十年》、王贵民等《春秋史话》、程俊英《诗经译注》等

 

百叶窗

1. 秦风

秦国的诗歌,共十篇,具有自己的特色。像《无衣》那样豪迈奔放的英雄主义诗歌,在《诗经》中独一无二,像《黄鸟》那样谴责野蛮殉葬制度,也只有《秦风》才独有。《小戎》是一首妇女思念征夫的诗,“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写得柔情似水,《蒹葭》则是一篇有象征意蕴,又有深刻内涵的诗篇,而《权舆》是一篇自悲自叹的诗,风格各异。总之,《秦风》在《诗经》十五国风中是独具一格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 秦穆公二三事

至于殉葬的的事情,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秦国宣太后病危时交代说:“我下葬的时候,一定要让我喜欢的男宠魏丑夫陪葬,不然我死不瞑目。”魏丑夫很害怕,找了大臣庸芮向太后规劝道:“你认为死后会有知觉吗?”太后说道:“人死了当然没有知觉。”庸芮又说道:“既然明知死后没有知觉,何必用生前喜欢的人,陪葬没有知觉的死人呢?如果死后有知觉,那么,先王(指宣太后丈夫秦惠王)能和你的男宠在阴间一起生活吗?”太后听了,只好作罢,这个故事说明当时有许多人是反对殉葬的。

 

3. 结草报恩

据《左传》记载,魏武子生病时,交代儿子魏颗说:我死后,一定要将我的爱妾祖姬嫁出去。可是到了病危时,他却说一定要让爱妾殉葬。魏武子去世后,魏颗便把祖姬嫁人了,理由是人到病重时,神志昏迷,会说胡话,我应当听从父亲清醒时候的交代。后来魏颗在一次战斗中发生危险,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看见一位老人把草打成结,绊倒了敌方主帅杜回,让他成了俘虏。当天晚上,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老人说:我是您所嫁女人的父亲,您按父亲清醒时候的话办理,让我女儿捡回一条生命,我用“结草”报答您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