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保守主义

诺埃尔·奥沙利文

尽管20世纪关于保守主义的文献可以说林林总总,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反对目标:即那种关于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主义观点。保守派对这一观点的主要反驳在于进步主义者一方面夸大了人类理性的指示能力,另一方面则过高地估计了人类意志的创造能力。在英国保守主义者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看来,理性总是寄身于传统之中,它总是“删减”传统(Oakeshott 1991[1962],就处于相对无能状态的人类意志而言,美国思想家约翰·伊斯特(John P.East)的说法带有典型的保守主义色彩,他在以同情的语气论述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的思想时这样写道,“人不是造物主,而是造物;他不是陶工,而是黏土。因此,人要适应于宇宙万物,而非宇宙万物适应人。要求宇宙万物适应人是对事物自然秩序的误解”(East 1988, p.265)。

这种对理性主义和唯意志论的批评得到了如下信念的支持:主导20世纪政治的是这样一种人性观:即人是可塑的,而且有着无限完善的可能性。这一观念导致将任何现有社会秩序描绘成一种压迫性体制,而不顾大多数社会成员支持现有社会秩序这一事实。

如果说保守派人士在他们共同反对的事物方面一般能达成一致,但他们在支持什么的问题上却往往存在相当大的分歧。从传统上来看,他们主张一种关于社会的有机论,在这样的社会,个体理性和意志不是社会秩序的建构者而是社会秩序的产物。然而,一旦他们形成了一套更为具体的有机理想,便会意见相左,显而易见的,某些形式的保守主义中的有机理想甚至将几乎完全消失。这些彼此冲突的选择与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中明确的五大派别相对应,我们将在下文分别对它们予以论述。前三个派别可以分别称为反动保守派、激进保守派和温和保守派。就第四个派别——新右翼思想家来说,他们在1960年代晚期影响甚巨,有机论在其中往往只剩下一点残余,而第五个派别是后现代保守派,它是一种彻底的“后有机论”形式的保守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