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是一本故事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幸有良臣:期待纵成为楚王

上天赋予其重任,自身勤修内美,战国的风云掩盖不住一块无瑕美玉的光华。只要给他一片可以施展抱负的天地,他就绝对有信心再续一个国家的辉煌。

光芒初露的文坛新星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离骚》)

启棘宾商,《九辩》《九歌》。(《天问》)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离骚》)

虽然“三闾大夫”是个没有实权的虚职,但对于文学天才屈原来说,平凡的岗位照样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管理着公族事务的屈原,继续发挥他的文学特长,愣是把楚国原先相当于“跳大神”的拜神奉仙活动,经过一番策划、加工、整理,做成了一整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楚国品牌项目,让其他六国对信巫鬼重淫祀的楚国更加刮目相看。做这类项目,对于从小就想象力超群、喜欢浑身挂满辟邪香草的屈原来说,简直是随手就来,只是以前没有让他发挥的机会而已。

现在,这位屈大夫还延续着少年时的“原生态”时装秀:衣服上插满了一枝枝江离与辟芷,腰上挂的、脖子上戴的,都是用秋兰串成的饰物,走起路来香风阵阵。以前人们看着他这身打扮,可能觉得他精神不太正常,但现在看来,与他所搞的祭祀典礼正好风格相搭,完全不用再刻意捯饬。

话说经过屈原整理再创作的这一套祭祀礼辞,有一个霸气冲天的名字,叫《九歌》。为啥这个名字这么牛呢?根据传说,《九歌》原本是天帝的乐歌,大禹的儿子、夏朝的皇帝启,跑到天上去,把《九歌》偷到了凡间。楚国的祭辞,套用了天帝乐歌的名字,这可不是一般人敢为的大手笔,这样的事,也只有在自由奔放的楚国能够发生。另一种可能,就是屈原把夏朝《九歌》的精华植入到楚国《九歌》里。若真是如此的话,后世更应感谢他,因为他让几千年后的人们还能在其中找到夏朝天乐的余音。

楚怀王对屈原整理改编的这一套大型悦神歌舞很满意,这歌舞无论是排场、气势,还是从一字一词中体现出的文采、深情,都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超级水平。从前来访问的大小诸侯、使者的观后反应看,效果大大超出了预期,让楚国大大地露了脸。这套为楚国量身定制的祭祀歌舞,也正迎合了楚怀王重祭祀、好面子、文艺范儿的特点。

看到楚怀王连同外国使者被《九歌》所陶醉的呆傻神态,心中自豪感爆棚的屈原,没忘记悄悄给上司泼一盆凉水,让他绷紧政治责任这根弦:小熊啊,排演祭祀歌舞是为了表达对神灵们的敬畏,顺便让凡间之人身心愉悦,可不要本末倒置,像夏朝的启那样,娱乐过度、不顾国家啊!屈原自己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这句话,在多少年后,竟然用在了自己身上。可以理解为那是他在失望中的赌气行为:现实中的朝堂太昏暗了,我还不如去神仙居住的地方隐居,一遍遍地循环着《九歌》的乐声起舞,让自己忘记尘世里的忧烦。

说了半天,这套以天帝之乐命名的楚歌,这套惊艳了一个时代的楚舞,究竟是啥样子的呢——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没来过楚国、没听过《九歌》的人,以为这套歌词一共是九首,其实是十一首。这是屈原的说话习惯,他用“九”表达的意思,就像“九畹”“九死”一样,总之是很多。

如果认为自由奔放的楚国办事很粗线条,也是错误的。先不看具体祭祀某位神仙时所采用的礼仪,单看屈原设计的终场落幕舞,就知道这套祭礼的每个环节是多么地细致周到,细致到伴舞的配角们都是个顶个的楚国美女;同时沿袭了周朝的严肃宏大乐风,如此隆重的终场舞环节的鼓声最具震慑力与穿透性。鼓手们估摸着祭礼马上结束了,一路小跑着赶到大鼓前;巫者手中的仙草香花,在伴舞者有节奏的舞动中依次传递。这个场景是不是觉得很是熟悉?后世的“击鼓传花”,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

现在知道屈原为何对兰草那么情有独钟了。此刻,舞台中央领舞小姑娘手中拿着的,正是禳灾祈福的高洁兰草。到了秋天,请神送神的专用道具,就换成了菊花,同样是屈原所钟爱的有着浓郁香气的花。这么看来,凡是品性高洁、香气浓郁的花花草草,统统都被收藏进“祭祀必备花草名录”,同时也被屈原作为自己的“日常着装指南”,比如“指南”里还有常被他用于做衣服的荷叶、荷花。

有了这本“名录”,任何时候举行任何内容的祭祀拜神仪式,都能找到与季节相符的专用道具,一代一代,都按照此礼节延续不止。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九歌·东皇太一》)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离骚》)

楚国的拜神敬仙,还是与中原的祭祀大典有着一定渊源的。说不定,是楚国直接从周天子那里照搬了一部分。说起这位太一天神,那可是历代天子每年春秋必拜的主神,祭祀的地点选在东南城郊。到了楚国这里,方向还是没有变,要不为啥称“东皇太一”呢?有人说,天地之气始于东,天地之数始于一,所以叫“东皇太一”。甭管怎么说,反正是诸神之首。

屈原把这位天界里最尊贵的大神,放在了祭祀的首位。祭祀的时候如此,多年以后,自己走投无路时,也是首先想到了这位相当于玉皇大帝的太一天神。屈原没办法,在凡间权力最大的君王这里受了冷落,只好找天界权力最大的神仙去诉诉苦。没想到,连给天帝看大门的老大爷,都不拿正眼瞅他,你说屈原郁闷不郁闷?你说天帝的架子大不大?

看看屈原恨不得把所有好词都填进祭辞里的劲头,加之巫师一身华丽至极的配置,就知道这位尊神在楚人心中的地位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各项细节上的规格,都远超太阳神、云神、河神、寿星等诸神:看看挑选良辰吉日的仔细劲儿,看看现场人员的严肃劲儿,看看巫师镶玉的宝剑、浑身挂满的珠玉,再看看把蕙、兰、桂、椒四大香草全都用于调制祭祀酒食,一直到太一天神享用祭品后所有乐器齐声奏鸣,就这排场,就这份诚心,尊神能不眉开眼笑吗?

屈原作为祭祀总策划,对首场敬神仪式丝毫不敢大意,生怕有细微纰漏。首场祭祀的这位统领众神的东皇太一,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等无所不管,一旦怪罪凡人,天下可就乱套了。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九歌·云中君》)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九章·思美人》)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离骚》)

位列天神第二把交椅的,就是和天帝穿着相同颜色华服的云神。就像东皇的名字叫作太一,云神也有名字,叫作丰隆。

别看云神管的事没多少,但派头和架子却快赶上天帝了。多少年后,同样想跟云神诉诉苦时,屈原虽然没像拜见天帝时那样被看门老大爷拦在门外,但人家还是爱搭不理的。不过最后还是被屈原的一片赤诚之心与执着之情打动,带着屈原云游四方,帮他寻找名叫宓妃的洛水女神,当了一回义务司机兼导游、媒人。

屈原迎接这位尊贵神仙所采用的仪式,同样按最高规格准备。兰草始终是屈原的首选,现在用来为巫师煮洗澡水;净完身洗完头后,才拿出花纹鲜亮、五彩缤纷的请神专用服装穿上,把巫师打扮得像一朵花。

难怪请神仪式如此高端,云神一下凡,就如同小宇宙爆发,光芒胜过了太阳和月亮加起来的亮度;再加上云神的座驾也是全球限量版,云龙为御的待遇,可不是谁都有资格享受的。气势非凡的云神,就是有一点不好,还没把寿宫里的垫子坐热,就以超音速的速度飞上云霄。对于拥有超级速度的云神来说,全国、全世界一日游,那都是轻轻松松的事。

跟欢快的请神、迎神、送神气氛有点儿不搭,屈原在这个时候发出了一声叹息。附神于身的巫师,很奇怪地瞥了他一眼,不知道他是想着要搭一下云神的顺风车,还是想着自己也能拥有云神的超能力。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九歌·湘君》)

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九歌·湘君》)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九歌·湘君》)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离骚》)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涉江》)

楚国境内有一条非常著名的河,叫湘水。湘水发生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爱情故事:舜帝重华到南方苍梧巡视,死后葬在了九嶷;他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一路追寻他的脚步,追到洞庭、湘水一带,听闻舜帝死了,二女南望痛哭,投江而死。带着父亲尧帝和丈夫舜帝的双重帝王光环,娥皇、女英死后,就成为管理湘水的神仙。

屈原在为湘水之神写祭词时,可是投入了相当丰富的感情,不光是因为冥冥中他的归宿与二女相同,更多的是因为这个故事的男主角是他的先祖重华;从屈原自诉的祖先颛顼帝高阳,往下传六代,就到了重华这里。既然是先祖,而且葬的地方也在楚国,屈原如果受了挫折,自然会沿着沅湘水路,去重华墓前倾诉一番。

神游于湘水之畔的屈原,神情有些恍惚,他分不清自己身在何处:是驾着青龙天车,追随着重华同赴瑶池仙境、流连忘返,还是手里抚摸着温润玉玦,期盼着与爱人的别后重逢、情意绵绵?忽又分不清自己身为何人:是在高低缠绵的箫声里声声呼喊着夫君名字的湘君,还是用桂木兰桨击碎如冰的平静水面的重华?忽而,又都是那么不真实,如同想在变幻不定的水影里摘取蔓生于树的薜荔,如同想在高入云端的枝梢采下塘中摇曳的荷花,都是那么不可能。

执着的相爱相思,能被人神所共同感受到,能让静淌的沅湘之水默默无语,却不能为新采的这枝杜若,找到相寄的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九歌·湘夫人》)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九歌·湘夫人》)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天问》)

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怀沙》)

屈原任总导演的这部感天动地的爱情经典,分为《湘君》《湘夫人》上下两集,毕竟娥皇、女英都是女主角,两人要在两集中平均一下戏份。

对于历史与传说纠缠在一起的湘水女神、舜帝,让喜欢较真的屈原在处理角色时很头疼。就拿尧帝给女儿找对象这件事来说,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模式很看重的屈原,表示很难理解:尧帝要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这么大的事,为什么竟然没告诉姚重华(舜姓姚)的父母?屈原想,要是尧和舜的父母商量的话,这门亲事估计就黄了;但他认为这也不应该作为违反婚姻礼制的理由。

这样的传统婚姻观念,不只是影响着屈原,那位徘徊在香芷幽兰之间的湘夫人,明明特别思念心上人,却碍于自己的身份,始终不肯把郁积在心里的情话说出来。连洞庭湖边的秋叶都替她愁得难受,纷纷随风落于逝波。连埋葬着舜帝的九嶷山都深深被她打动,一众山神前来迎接,大家都想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

如同屈原在政治生命中有着太多无奈的错过,这个相恋相思的故事,在屈原的剧本里注定不会有团圆的结局。久久等不到要等的人,只好寄情于湘水,让绵绵水波遥送着一件自己的衬衣。连同相赠香衣一起流走的,还有刚采的杜若。

这个场景让观众看得太替男女主人公抓狂了:男的等不到女的,把杜若和玉佩扔到水里了;女的等不到男的,把杜若和衬衣扔到水里了。好像还是在同一个地方扔的,可两个人就是见不着面。

屈原与二妃所要等的,都是同一个舜帝姚重华,等不到时的表现,也都一样:用假装忘记这份无尽的失望,来掩饰内心的焦虑;用更加努力的自我修养,呈现外人眼中的更加完美。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九歌·大司命》)

君迴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九歌·大司命》)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九歌·大司命》)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九歌·大司命》)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九歌·大司命》)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离骚》)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卜居》)

天宫的大门提前打开,座驾是由云神专供的玄云,风神给他前面开道,雨神给他净水洒街,这位天神界的神秘人物还没正式露面,就以超豪华出场阵容再次碾压下界凡人的想象极限。除了天帝出巡,人们想象不到还有哪位大神能造出这般声势;猜对了一半,这位司命之神,应该算得上是天帝的代言人。

一提“老”字就异常敏感的祭祀策划总监屈原,对这位大神的崇拜,已经到了近乎恭维的程度:来的时候提前到生长琴瑟之木的空桑迎接;巡游九州时紧紧陪在大神身边,目送着大神离开还沉浸在回味中。这样的崇拜与依赖,让屈原那么想化身为大司命,享受大司命的所有待遇,包括腾云驾雾的神通。司命之神手中的一棵仙麻寿花,就让患有“时间恐惧症”的屈原充满了希望;对于“完美主义者”屈原来说,倒不是怕死,怕的是有一天老了的时候,自己树立起的高大形象,还没有在大楚国、大九州广为传播。

其实屈原和他带领的拜神团队不知道,表面风光无限的大司命,对于自己看似统管全人类生命长短的权力,也很无奈,因为天帝才拥有至高的权力。大司命居高临下地俯瞰众生时,那是数不清的祈求眼神,他只要一个念头,人间就是一场生死悲欢,他也知道,人间有太多他所不能掌控的变数。

如果屈原能理解天神的苦衷,就更能理解日后楚国第一神算子郑詹尹不给他算卦的原因了。郑卦师在屈原上门之前,应已料到了忠直高洁、不流于污的屈原,一生都在坎坷中度过,只是不愿意说透,只是用玄之又玄的话忽悠应付屈原:算卦也有算不出的天机,神仙也有保密的事,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就得了,我这第一神算子也帮不了你啊。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九歌·少司命》)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九歌·少司命》)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九歌·少司命》)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天问》)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天问》)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九歌·少司命》)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脩之故也。(《离骚》)

在屈原的舞台设计里,掌管幼儿的神仙不是送子娘娘,而是手持长剑斩妖除魔、表情有些酷酷的荷衣公子。不用说,少司命身穿荷衣的原生态风格,被屈原从小一直模仿到现在。

外冷内热、充满爱心的少司命,像呵护花花草草、绿叶嫩枝一样呵护着即将出生或已经出生的凡间子子孙孙。小时候自夸为玉树临风的屈原,自然也在这位“偶像派”天神的特殊照顾范围之内。

除了保佑孩子健康的职责,多情的少司命好像还兼职婚姻中介、治疗不孕不育。他的婚姻介绍所,一直开到了天河、太阳洗澡的咸池、太阳升起的阳谷,成就了数不清的天上地下姻缘,这里就包括一心忙于全国水利事业的大禹。他与嵞山之女结成伴侣,并有了后代继承人。来去迅疾的少司命,做事也有让屈原想不明白的地方,比如大禹结婚洞房时,为什么选在野外?比如有个著名女神叫女岐,为什么没结婚却有了九个儿子?

屈原感觉离偶像很近,以为很了解,但在天神的无声来去中,屈原还是感受到了聚散无常中的最远距离。最近的欢乐,与最远的离伤,在这一刻交织。

遥望九天的屈原,此时内心爆发的正义感,掩盖了偶像离去的失落。当上界天神手抚着为幼儿消灾祛疫的彗星、挥舞着神剑让邪病杂疾远离人间的时候,下界的屈原,也正在为了国家强盛、人民安康而忠职尽责,这份忠君爱国之心,九天可以为证。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九歌·东君》)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瑟兮交鼓,箫钟兮瑶虡。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九歌·东君》)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九歌·东君》)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天问》)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天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离骚》)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离骚》)

太阳神,被历代天子列为必拜神仙之一,也被评为“最受民间关注天神”之一,在“皇家拜神团”和“民间八卦社”的共同努力下,太阳神的个人信息越来越丰富,包括在咸池洗澡这样的隐私,都被广大凡人们所熟知。因为太阳神的名头太大,那位比太阳神权力更大、管得更多的烛龙,反而远远不如太阳神拥有的粉丝多。

象征着光明与希望、正义与和平的太阳神,让屈原甘愿成为其最忠诚的凡间粉丝,甚至连给太阳神驾车的司机羲和,都令屈原羡慕不已。屈原想象着有一天能代替羲和的位置,这样就能时时刻刻伴随在太阳神这位“超级偶像”的左右——从太阳神在旸谷一起床开始,到高达万仞的扶桑大树,一直到达黄昏时的蒙谷。虽然这一趟九州七舍下来,里程数早超过了五亿万里,可是还没看够神州大好河山的司机屈原,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反倒想尽办法让太阳神再晚一会儿下班;虽然他的办法有些不按套路:在老司机羲和继续驾车时,屈原走他的后门,让他在靠近太阳神终点站崦嵫山时,故意把速度降下来;这招如果不管用,屈原就在太阳神住宿处捣乱,从若木上折下树枝,挡住偶像进门的视线,哪怕拖延几分钟也是好的。如果这些办法都不行,屈原就只能在太阳神休息后,苦苦等着若木的花照亮他所深爱的楚地。

从屈原的这一番想象,也能理解他将对于家国情怀的复杂思绪,都无限地寄予在这位日复一日奔走操劳的太阳神身上。也能理解,屈原为何在迎神准备上用尽了心思。先不说参与迎神的歌舞队员都是层层筛选、政治素质过硬的俊男靓女,光是国家顶级乐队的排场,足令观者忘身何处:有节奏的钟鼓之声、婉转的箫竽之声,凡是能找到的乐器,全都齐声合奏。美色与美声,太阳神再低调,也不由为之动容。

真实出现在凡人头顶的太阳神,与屈原的想象没有太多不同:乘雷而行,以云为旗,穿着象征日出东方的青衣、象征日落西方的白裤,标准的职业套装。这位行止优雅、喜欢音乐舞蹈的天神,一旦严肃起来,那也是拿起弓箭来就能杀伐果断的三军大将。化身天将的太阳神,随时能把木弓星拉得弦如满月,用无敌铁箭秒杀凶残的天狼星;杀伐已毕,神通广大的太阳神,又把北斗星拿来当酒勺,大饮美酒以庆祝战功。外号叫“虎狼之国”的秦国,如果看到屈原的这般情节设定,一定会一脸黑线,楚国的反侵略精神震慑力,很明显是针对秦国的。

让秦国无限敬惧又特别无语的太阳神,在司机屈原的陪同下,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又早早地为了新一天的公务而准备出发。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九歌·河伯》)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九歌·河伯》)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九歌·河伯》)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九歌·河伯》)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天问》)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天问》)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离骚》)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离骚》)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九章·涉江》)

屈原的故乡楚国在长江流域,但并不妨碍他用纵横九万里的想象,把黄河流域的神仙也列入“楚国祭拜排行榜”,而且还把黄河之神河伯的管理范围,放大到全天下。

唯恐河伯冯夷的名头不够大,屈原还专门拉来了两位与河伯有交集的高人气名人来造势:一位就是射下九个太阳的大羿,一位就是后来三国神童曹植笔下的洛水女神。大羿与冯夷打招呼的方式有些特别——冯夷无聊时,变成白龙在水边玩耍,被路过的大羿当成妖怪,一箭射瞎了冯夷的左眼。冯夷的妻子洛水女神,也算是冯夷的下属,长久分居的两人,一见面的恩爱自不必说,河伯领着心爱的人同乘超大龟车,到自己的管辖区域视察游览,还从外到里慢慢参观装修过的豪宅。

在屈原的舞台空间布置中,能为河伯与恋人想到的最远地方,就是长满了玉树琼花的昆仑山,那里是黄河的源头。游遍九河的河伯与恋人,站在昆仑之巅,俯瞰脚下奔流不息的长河,想到了他们亘古不变的天地深情;屈原也曾在梦中站在这里,吃着山中特产长寿花,当孤身一人的他望向东逝长河时,所能想到的,是什么时候找到可以彼此相爱一生的人,哪怕寻遍九州大地,哪怕日久月长。

恰似忠臣与明君,往往注定要错过,在屈原潜意识的想象里,美好的蜜月,往往伴随着更长的送别。河伯的惆怅,滔滔的江水知道,缠绵的鱼儿知道。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九歌·山鬼》)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九歌·山鬼》)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九歌·山鬼》)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九歌·山鬼》)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离骚》)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九章·涉江》)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九章·涉江》)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九章·怀沙》)

楚国境内不缺山,山神也就有得是,最著名的是巫山一位女山神,她就是炎帝的小女儿瑶姬,也就是巫山神女。这位行踪飘忽的巫山神女,后来经过屈原学生宋玉的一番全方位包装炒作,竟与楚国一把手楚怀王有了不可思议的梦中故事,使其在楚国拜神界的地位一路飙升到前十名。

这位巫山神女的御用形象设计师,应该还是屈原,他是把自己的品格融进了神女的气质里。让屈原自己也想不到的是,他所设计的神女情愁,也已昭示了自己的命途所归。神女披着薜荔、围着菟丝的原生态穿戴,第一眼看过去就是屈原香草为衣的风格;再看神女待的地方,幽静中透着孤独,这种等不到君子的孤独,与屈原后来不得见用的忧愁孤独,是如此相似;再看神女的出行配置,别的神仙都是乘龙乘云,她却是骑着一头红豹就来了,速度当然赶不上天上飞的,毫无悬念地成为诸神中最晚到场的一位。

似高洁独醒的屈原是官场另类一样,遗世独芳的巫山神女,亦是仙界的另类。她站在高高的山顶,双眼中充满痴情,想要看穿脚下的层层迷雾,看看她要等的人有没有出现。这样的等待,忍受着昏暗的白昼与漫长的黑夜,忍受着无情的冷风和愁烦的阴雨,在坚守中忘记了归路。

在屈原看来,神仙也会在等待中老去,何况他一介凡人?本来以为,由瑶姬精魂所化的长生不老芝草,很容易找到,哪知道屈原围着神山找了个遍,灵芝没见着一棵,光看见一堆堆、一丛丛的石头乱蔓。不知为什么,在屈原的眼中,为情所困的巫山神女,神通已约等于零,连“长寿草产品制造商”的身份都已不复存在。

这位与屈原同病相怜的神女,应该不是屈原所想象的失去了神通,她是自愿被困在了不见天日的深山老林里。虽然雷声雨声吵得她心烦意乱,虽然吱哇乱叫的老猴小猴闹得她心神不定,但她依然相信,她要等的人一定是工作太忙了。这样的想法,其实连总导演屈原自己都不信。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九歌·国殇》)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九歌·国殇》)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国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天问》)

这场祭祀的主角,是一组战神,确切地说,这些战神的身份被列为鬼的系列。这些为楚国捐躯的烈士,死后变成战神,依旧在为楚国兵将助威鼓劲。在主角选择和场景设定上,屈原选择了楚国历史上一场惨烈的大败,他想让豪气冲天的烈士忠魂、天地易色的震撼场面,激发出楚人的复仇斗志与报国忠心。

在年轻屈原的遥远记忆里,那场被所有楚人深深铭记的春秋时期吴国攻楚之战,此时再现于鼓声震天、飞沙染血的场景中。对于吴人攻破楚国首都的结果,在屈原的意识里,归咎于老天爷的偏心眼儿。上天给吴国派去了两大名臣,一个是写出《孙子兵法》的孙武,一个是被楚国逼走的伍子胥;单靠这两张王牌,吴国就足以横行列国、百战百胜。吴国造兵器也有一套,天下第一铸剑师干将,就是吴国的首席技术顾问,掌握了最前沿的技术,吴国士兵的锋利长矛,肯定在战场上大占优势。偏心眼儿的老天爷,还让楚国冒出个贪婪、糊涂、胆小的“二把手”囊瓦,令尹囊瓦的战术错误与临阵逃脱,在这场柏举之战中成为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史皇、武城黑、沈尹戍,楚国将士将一个个英勇不屈的名字,捐弃在汉水之野。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左司马沈尹戍,这位宁愿首身相离也不受俘被辱的优秀将领,成为屈原矢志不渝坚守理想的楷模。得知郢都陷落的沈尹戍,与吴军激战负伤,抱定必死之心,再次奋战,又两次负伤,死于沙场;侍从按照他的委托,将其头割下藏在包袱里,以免落入敌手。屈原虽然不是武将,但也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在面临生死考验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像这位沈司马一样慷慨报国。

除了吴国,楚国的另一个宿敌是秦国。在后人的猜测里,屈原所再现的那场激战,或许是让楚怀王备感懊恼、让楚国大伤元气的战国时期的丹阳之战。这场战争的惨败原因,有天意,更多的是楚怀王的人为因素:秦相张仪欺骗了楚怀王,愤怒中失去理智的楚怀王,在冲动之下发动了一场不顾后果、没有技术含量的攻秦之战。战争的结果,是七十余名将领、八万名兵卒的一去不返、身首分离为楚怀王的意气用事买单。失去的,还有汉中六百里楚地,在这片被鲜血染红的故土上,被秦军斩首的将士,手中还死死地攫住硬木秦弓,哪怕身经九死,也不会在战场上退缩,哪怕死后成鬼,也要在下一场激战中奋力杀敌。

屈原把祭拜战神的仪式放在压轴位置,这里面必然有楚怀王的旨意。楚怀王相信,靠着神鬼不可预知的强大力量,咄咄逼人的强秦,终会止于楚国边境。楚怀王这样的想法与做法,在后来的秦国愈强、楚国渐弱中,表现得愈加强烈:他在国界边上建了个沉马祠,每年用白马祭祀河神,希望借助河神之力抵抗秦师,结果可想而知。

屈原在歌颂着楚国英烈的同时,也在后来自己身处逆境时不禁反问:难道真的是天命不佑楚邦了吗?曾经赐予楚国富庶安宁的老天爷,为什么反过来又在楚地降下了兵戎之灾?

广阔天地等着屈原大展身手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

主持一下王公贵族的大型祭祀,管理一下宗族里的日常事务,“三闾大夫”这个职务对于屈原来说,稍微一出手,就显示出了超常的水平。楚怀王更是对屈原改编后的迎神歌舞相当满意,正式确定为国家通行礼仪,各级祭祀活动都要以此为最高参考标准。

经过一番“镀金”之后,屈原顺理成章地被楚怀王列入“高层后备人才库”,就连其他国家的使者也注意到,在楚怀王出席一些国家领导人会面等重要场合时,也已能见到屈原的身影。

在研究中原传统礼仪方面,屈原绝对是位年轻的专家,这也是楚怀王在接见外宾、出访各国时喜欢把屈原带在身边的原因。楚怀王也非常清楚现在的国际形势,这已不是几百年前楚国全凭蛮力自己封王的时代,要想和中原各国争夺老大的位置,不光武力值要过硬,文化实力也要跟上,尤其是在和齐国、魏国这些文化人才扎堆的国家打交道时,楚国也必须有个拿得出手的文化人作为外交大使,屈原就是楚怀王心中最好的人选。

跟在楚怀王身边出使各国看似很威风,但屈原这个外交官不好干,各国之间正打得不可开交,大国想着扩大地盘,小国左右依附大国求得生存,“连横”与“合纵”的大布局已经露出了萌芽。

先是对楚国最有威胁的邻居秦国,已经完全占据了黄河天险,照这势头下去,其他六国的日子都不好过,六位国君表示压力很大;秦国派张仪去安抚齐、楚两位大佬的情绪,想做成“三强联合体”。魏国在受到齐、秦东西两大巨头的双重打击后,为了生存,不得不和韩、燕、中山等几个难兄难弟暂时放下恩怨,搞起了“五国相王”,就是兄弟五个互相承认“王”的称呼,不再称呼“君”。你们互相承认不行,我楚国、齐国、秦国承认了吗?楚国就把魏国的八个邑打下来教训了一下,顺便到了齐国边上把喜欢背后搞事的齐国吓唬了一下。

秦国的主角光环,在秦惠文王的导演下,似乎有盖过楚国的劲头。在一片乱打中,秦国主角光环笼罩的明星,陈轸、张仪,还有魏国金牌配角光环笼罩的公孙衍、惠施,还有老牌齐国的客串大牌孟子、官二代孟尝君,还有其他诸侯国的名家、法家、纵横家等等,在七国外交舞台上与屈原相遇,他们才是上演七雄争霸精彩剧目的导演与表演者。

屈原是把陈轸、公孙衍、惠施当作朋友的,至少他们的价值观有很多一致的地方。特别是陈轸在秦国混不下去来到楚国的时候,更是死心塌地地为楚国着想,而且还能同时得到秦王和楚王的认可,这种人格魅力也让屈原有着亲切感。公孙衍、惠施两人在之后的合纵战略中跑前跑后,虽然这种合纵没有给秦国造成实质性的打击,但也有效遏制了秦国的过快扩张。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天问》)

在屈原看来,天子的位置,是天帝任命的,而不是靠打打杀杀抢来的。所以被屈原无限尊崇的先王楚庄王,问起周室九鼎重量的时候,也只是问问而已,没有在武力值爆棚的时候直接抢了周天子的宝座。

但是现在战国乱套的局面,又让他有了困惑,不知道天命所归在哪里。比如春秋时期那个过于拘泥礼法的宋襄公,在面对生死之战时还标榜着靠“仁义”称霸诸侯,却被楚成王派出的将士打得大败,直接击碎其称霸梦。比如燕王哙,竟然学起了尧舜禅让,把大权交给了心术不正的子之,为后来的燕国大乱、齐国破燕埋下了导火索。还比如楚国的邻居宋君偃,竟然自恋到认为老子第一、天帝第二,以囊盛血搞起了“射天”,虽然宋君偃也曾得到过“多国客座教授”孟子的赞赏,孟子认为宋国在减轻民众赋税这一点上比别的大国做得好,但宋君偃不顾自己国家的单薄国力,竟然也称王,跟周边的楚、齐等大国打了几场小胜仗后,还想着称霸,就有点儿作死的节奏了,楚、齐、魏等国腾出手来,没费多大劲儿就抢了宋国不少土地。

屈原是一位注重学识与文采的文人,但不代表他像宋襄公一样迂腐不化地守着表面的所谓“仁义”。屈原与楚怀王现在所面临的,是各诸侯国抛却了道义的掠夺式打法,谁的拳头硬,谁就敢称王称霸,楚国要想实现霸业,单靠嘴皮子显然是行不通的。

屈原跟着楚怀王跑前跑后,礼尚往来做得滴水不漏,让楚国的威望日益升高。屈原以随从大臣身份去的次数最多的诸侯国,是魏国和赵国,使这两个小弟暂时成为楚国忠诚的合作伙伴;后来楚怀王从秦国跑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两个避难所。屈原以楚国代表的身份去的次数最多的诸侯国,是齐国,这等于是以屈原一己之力挑战当时顶尖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可见屈原的政治任务有多重。

说话文采飞扬、做事有礼有节的屈原,让各诸侯国重新认识了不一样的楚国。虽然有时还不自觉地说出楚国原先被称作“荆”,但在争夺天下第一帝的竞选大赛上,楚国呼声越来越高,已远远超过了秦国和齐国。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颔亦何伤。(《离骚》)

身兼多职的屈原,日夜忙得站不住脚,有时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月。但他累并快乐着,因为背后有楚怀王对他的高度信任与支持。还沉浸在新上任新鲜劲儿中的楚怀王,所表现出的雄心壮志,正是屈原很早就期待的。

就在屈原憧憬着楚国沿着先王奋斗的足迹走向统一之路的时候,国际著名纵横家、励志典型苏秦到访楚国,并曝料了楚国的一个隐患,这个小插曲,让屈原推行全国改革的决心愈加强烈。

话说苏秦一来到楚都,就被城内的繁华景象惊呆了,宫殿之气派,器物之精致,饮食之奢美,让这些年过惯了穷日子的苏秦亲身感受到了楚国的土豪气质。慢慢从惊叹中平静下来的苏秦,等着楚怀王召见,可这一等,就等了三天,这里有楚怀王小骄傲的因素,更有楚国习惯性的办事拖拉毛病。苏秦见了楚怀王,先是言辞犀利地挑礼了:“楚国的吃食比宝玉都贵,烧的木柴比香桂都贵。我到了这里想见王宫看门的,比见鬼神都难,想见楚王,比见天帝都难。”

苏秦的话不是凭空捏造的,楚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富足无比,但朝廷上下的作风虚浮问题很严重,官僚主义思想在王亲贵族中很普遍。别的不说,就拿昭阳当年带着大部队打完魏国,接着打齐国来说,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官位稳当不稳当,而不是楚国的大利益;昭阳把张仪打跑时,也不是想着楚国的人才流失,而是想着自己的和氏璧。苏秦叹惜楚国空有富足之名以前,张仪也在魏王面前早给楚国下了结论:楚虽有富大之名,而实空虚。

屈原当然知道楚国的“贵族病”,也隐隐感到了楚国繁荣背后潜藏的巨大危机;即便苏秦不说出这些话,他也已经在心中酝酿着一场引发楚国官场大地震的改革。现在这个又忙外交又操心内政的屈原,累得形容消瘦、面色发黄,但精神头儿越发足了,他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哪怕拼得遍体鳞伤,也要拼出个楚国的大变样。

年轻君王幸遇能臣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九章·抽思》)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九章·惜往日》)

在楚怀王刚上任时,朝廷中昭氏的实权最大,昭阳被封的官职自己都数不过来,楚国的其他两大贵族屈氏和景氏,已经开始没落。但要说年轻楚怀王最信任的人,屈原算是排在一号位置上。这不光是因为屈原给楚怀王写了几首非常流行的祭祀歌曲,除了两人的资深“文友”关系外,楚怀王对屈原在抓外交、搞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是颇为信任。

楚怀王在上进心非常强这一点上,是继承了父亲的优点,他想着像父亲那样,打遍周围邻居无敌手,让楚国说话越来越硬气。年轻气盛的楚怀王,在无比爱国这方面的表现,与屈原保持高度一致,这也让屈原时刻对楚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楚怀王与屈原,一个是憋着劲儿超过父亲的成就,一个是憋着满身才华等着施展,两个人已经开始想象几年后的楚国巨变。屈原相信,只要有了楚怀王的充分放权,自己一定不会辜负楚怀王的期望,用最短时间达到两个人共同的目标。

在一众大臣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屈原在政治舞台上的出镜率更高了。在接见各国来宾的隆重场面上,屈原的出场率最高;到境外友好交流、去各地出差谈判,屈原担任代表团团长的次数最多;楚怀王对外发布全国通知、下达重要文件,全部经过屈原这位“第一笔杆子”兼第一秘书长把关,甚至有时是楚怀王授权屈原直接发布,屈原说的话就可以全权代表楚国一把手的意见。

有了如此信任,屈原工作起来更是不要命。他这直脾气的性格,只要是认准了的事,就想着马上干好,从来不去管自己累不累,更不去在乎得罪人不得罪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要说屈原当上左徒时的年龄并不大,也算是提拔很快了,但他还是觉得时间有些不够用。他不是着急自己的下一步提拔,而是担心楚国从全盛时期走向下坡路。而这样的担心,楚威王早就已经有了。

屈原倒不是瞎操心,主要是因为别看楚怀王有一腔奋斗热情,但在洞察力与预见性上,都比不上父亲,楚怀王有时还是有些毛躁与自大。楚威王早就预判了楚国面临的形势:邻居秦国是个不讲情面的主儿,眼里只有抢地与杀人,绝对不会成为楚国的朋友;魏国和韩国是两面派,根本指望不上和他们商量机密之事,没准儿楚国刚和他们说完,他们就把话传到秦王耳中了。比起父亲来,守着一大摊子家业的楚怀王显得有些眼高手低。

楚怀王让人仿照几个诸侯国国君的样子,铸了好几个小铜人,又铸了一辆马车。魏王因为近期经常侵扰楚国,所以被放在了赶车人的位置上;宋王也经常和楚国打仗,被安排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还有中山、陈、滕等国的国君,都被作为随车而行的仆人,听从楚怀王的使唤。

楚怀王这种拉仇恨的做法,果然招来了仇家,本来不想和楚国把关系搞得太僵的诸侯国,见楚怀王这么糟践各国国君,这下哪儿受得了?众怒之下对楚国展开了攻伐。

屈原看到了楚国的这种形势,不得不为楚怀王捏一把汗:虽然楚国的家底够厚,但也不能这么蛮干啊!就是崇尚暴力的秦国,还要在痛揍完魏、韩后,给块儿糖哄哄呢,这是讲究称霸的策略;而像楚怀王这样只想着快些称霸,却不会拐弯的性格,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弄不好就把楚威王树立起来的威望给拉低了,甚至会使楚国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屈原要抓住楚怀王急于建功创业的心思,趁着楚威王留下的余威还在,帮助楚怀王闯出一条楚国再兴之路,最起码,不能让楚国就此衰落下去。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九章·惜往日》)

谁要是和谁看对了眼,怎么看都觉得好,楚怀王这时用无比信任的眼神看屈原,就是这种情况。有时屈原耿直地说出楚怀王的缺点,楚怀王也不会因为自己当上了国君而摆架子,不会和屈原翻脸;有时搞文字工作的屈原,未免犯点儿小过失,楚怀王总是当作没看见,不去追究屈原的责任。

在涉及一些国家机密问题时,楚怀王也不背着屈原,让屈原帮着拿主意。虽然屈原提供的决策意见,楚怀王也不见得同意,但让屈原感到很感动的,是楚怀王对身边一位贤臣的价值肯定。

就比如在楚怀王前往赵国吊唁这件事上,屈原就是提前参与安排部署的高层参谋之一。按照秦、魏、齐、燕与楚共同制定的计划,趁着赵肃侯去世、新即位的赵武灵王年纪轻轻,五国借吊唁之名,看看能不能把赵国给分吃了。虽然抢了赵国的地盘对于楚国来说意义不是太大,但在楚怀王的称霸思维中,这也是展示自己实力的方式,也就和其他四国达成了合作协议。

屈原对楚怀王的这次行动没有提出异议,反正即便不能成功,也对楚国造成不了什么损失。楚怀王和其他四国各自带了一万精兵,一路尘土飞扬地赶奔赵国,怎么看都不像吊唁的。奔着占便宜去的五国国君,还是小看了小小年纪的赵武灵王。在赵武灵王对赵军一番滴水不漏的安排下,五国精兵愣是找不到一点儿空子可钻,赵武灵王还把五国国君照顾得礼数周到,大家心照不宣地风风光光地一起办完了赵国的丧事,五国大军变成了高规格的送葬队伍。

虽然楚怀王无功而返,但在屈原看来,是收获了一个比魏国更可靠的合作伙伴,这个观点也让楚怀王深为认同。赵武灵王用后来的实力证明,屈原和楚怀王的共同评价是多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