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多杰师侄请我为他的《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作序,我很高兴。结合本书,我想对时下茶文化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茶文化学是门新兴的学科,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的茶学专业已经有了专门的教材。虽然大家对它涵盖范围的大小有不同的认识,但它涉及文学、史学、茶学三门学科。这一点应该是一个共识。所以,研究茶文化学应该具备这三门学科的基本知识。遗憾的是,目前有的学者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而在众多的茶文化图书中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

以茶诗为例,目前出版这方面的图书已不少,但所收集的范围有很大差别。有的学者认为,只要诗文有“茶”字,便可算作茶诗。他们以“茶”字为检索手段,网上一搜,洋洋洒洒的茶诗集便编成功了。如此编撰速度,在当下快捷时代虽可表扬,但质量却让人不敢恭维。我认为,既然叫茶诗,总应该反映写作时代的茶叶生产、品饮以及享受的一些基本情况。换言之,即所选的茶诗不仅文学性很高,而且能够向读者提供一些诗人生活时代的茶文化信息。多杰选诗的标准就是文学性与茶学并重的。

确定了标准,进入实际工作,便是从哪里选的问题,从研究的角度说,就是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过去我们查找、核对资料就是笨办法—到图书馆、资料室从原书中寻找。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就方便多了,打开电脑,用电子图书、百度瞬间搞定,方便得很。但从中得到的资料可信度有多大,我不敢妄言。举一个极端而真实的例子:我的学生上网了解我的写作情况,竟然看到一篇研究相声的文章列在我的名下。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曲艺是一窍不通的。学术研究,资料是基础。严肃的文史工作者,如何查找资料、使用资料是其必须具备的常识。虽然不一定使用善本,但今人精校本或权威的本子总要使用的。过去导师指导我们研究时,是不允许使用《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本子的,至于二手资料,更是禁止使用的,以免受鲁鱼亥豕之害。多杰所选茶诗,尽量使用权威的本子,并严格注明了出处。这既反映其学术研究规范,又为读者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便,尤为难得。

茶文化学是一门“嫁接”的学科,既包含社会科学知识,也包含自然科学知识。因此,要研究它就必须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有些茶文化研究者,在翻阅古代资料时,不能进行科学分析,见到“白茶”“乌茶”,便认为是现代六大茶类中的白茶与黑茶,反映其既缺乏历史知识,又缺乏茶学知识。多杰是研究茶文献出身的,他勤奋好学,不但阅读了大量茶学著作,还跑了不少茶产地,深入了解各地的茶叶生产情况。有了这些基础,该书的科学性应该是具备的。

在众多的年轻学者中,多杰是勤奋的,为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工作着。我喜见他不断有新著问世,更乐见不断有年轻同志喜爱中国的茶文化。

谨此为序。

    穆祥桐,1950年生。中国农业出版社编审,原农业部专家组专家,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顾问,南京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2019年12月于望京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