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自己的亲,太太是他人的好
作为家长你是否经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家的孩子好——更听话、更乖巧?作为丈夫,你是否会经常觉得还是别人家的老婆好——更温柔、更体贴?你难道不感觉奇怪吗,同样是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你对于自己孩子和自己老婆的态度竟然完全相反!
人的行为总是变化莫测,但是在经济学中还是能够找出相应的答案。
政府拆迁中,拆迁居民往往会觉得政府提供的补偿太少,而与政府发生补偿价格上的争执,这就是禀赋效应的体现——居民失去自己的房屋,会要求比购买同样房屋愿意支付的价格更多的赔偿才会觉得满意。这在公共物品的补偿要求中体现得更明显,一项调查表明,为种植行道树,当地居民平均愿意支付10〜12美元;而如果要砍伐行道树,居民要求的赔偿平均为56美元。
由于害怕损失,股票的拥有者在承受股价下跌时,往往会变得风险偏好,即为了避免损失而愿意冒价格进一步下跌的风险继续持有股票,希望有朝一日股价能重新上涨。房地产市场也有这种情况。在这种心理机制的作用下,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股票或房地产的价格越低,其成交量反而越低。这与传统经济学的需求曲线是相悖的。行为经济学把人们这种心理称为“安于现状情结”。
安于现状情结是指由于禀赋效应,人们要避免失去所拥有的东西,害怕改变带来可能损失的一种心理。由于“安于现状情结”,人们往往不愿意改变环境,在谈判中不肯让步。现实生活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工资刚性,即人们宁可失业也不愿意降低工资。另一个例子是老公司往往比新公司存在更多低效率的规章制度,因为新公司能够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制定规则,老公司对原有的不合理规则进行修改时,员工会觉得难以接受,进行阻挠。因为这种心理,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当公司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时,可能会遭到职工们的反对,必须充分考虑这种情况,并可给予职工适当补偿。
另外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当社会制度变革时,那些可能利益受损的群体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痛苦,必定会不惜付出很大代价来维持原有的制度,而社会的进步就必须克服这种惰性。
关于安于现状情结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经典贸易理论认为,两个差异国家之间有着强烈的贸易欲望。但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这样的两个国家也有着不愿改变自己“禀赋”的想法。
美国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实行着两种不同的汽车保险制度。新泽西州的汽车保险保护面比较广,但价格较高;宾夕法尼亚州的保险费则相对便宜,但保险的范围也比较窄。两种保险制度分别在两个州存在了很多年,即使某一年两州的州政府同时宣布两种不同的保险制度都可以在两州实行,两个州的居民也不为所动,大部分居民依然购买本州先前的那种保险。
这种现象也是人们心理规律导致的。人们对任何自己认为属于现状的东西都比那些认为不属于现状的东西有更高评价,行为经济学称之为现状偏见现象。
禀赋效应,其主要思想是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有着一种珍惜的感情,让他们放弃所有品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一结论可以进一步延伸,人们拥有的不仅可以是具体的物品,也可以仅仅是某种已有的状态。换句话说,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安于现状”的,不愿改变他们的现状符合他们的心理习惯。
行为经济学中禀赋效应是指人们在出售属于自己某一物品时的要价通常会比购买同一属于别人的物品时价格高。现实生活中存在另一种“反禀赋效应”,比如,小孩子总是觉得别人的文具盒比自己的好看,虽然自己的也是刚刚买而且买的时候也是爱不释手;比如,自己在食堂点的菜好像总是不如坐在对面的朋友的那份儿看上去好吃……总的来说,人们倾向于认为别人的生活比自己的有意思。这些现象的本质是倾向于低评自己的物品,高评别人的物品,与禀赋效应正好相反。行为经济学把这种现象成为“反禀赋效应”,是和“敝帚自珍”的禀赋效应相反的心理规律。
首先,“反禀赋效应”中存在一个对自己拥有的物品的已有体验。如果该体验没有足够令人满意,甚至产生不愉快体验,集中体现在自己了解自己物品的缺点,那么相比于尚不属于自己、尚未有过体验的物品,人们倾向于低估自己的现有物品。其次,禀赋效应之所以会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会厌恶损失,不愿意换出自己已有物品的同时就是高估该物品。这个原因忽视了一个前提:并不是所有换出自己已有物品的行为都是损失。在评估自己的物品时,必须要考虑损失是相对谁而言的。如果换出已有物品得来的是期望效用更大(当然实际也许不一定)的物品,这就并不是损失。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人们反而会倾向高估别人的物品低估自己的物品,“反禀赋效应”于是产生。
那么,什么时候“反禀赋效应”出现,什么时候“禀赋效应”出现呢?有以下几个可能影响因素:一是人们对自己拥有物品的评价高低;二是拥有该物品的时间长短,这是考虑到使用惯性问题,时间越久越容易产生依赖情绪,也可能时间越久了解的缺点越多,或者产生审美疲劳。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哪一个效应更强,与个人的“惯性指数”——即是否倾向于改变现状有关,当依赖情绪产生时为负,审美疲劳产生时为正;三是交换决策中存在着双重禀赋效应。例如,新产品的买方对旧产品的属性评价显著高于新产品的卖方,对新产品的属性评价显著低于新产品的卖方,这说明属性评价也存在禀赋效应的特征。双重禀赋效应的存在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会出现“创新抵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