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呕吐
一、概述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因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称呕吐。
《内经》中对呕吐已有记载,如《素问·举痛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认为寒气、火热、湿浊可作为呕吐的病因。至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呕吐的脉证治疗有详细的阐发。《直指方》和《景岳全书》对呕吐进行了证型分类,并将呕吐分为虚实二类进行辨证论治,对后世医家有很大的启发。
二、病因病机
呕吐多由于感受外邪、食滞、肝气、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胃气上逆而引起。
1.外邪侵袭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肺主表,故外感风寒暑湿之气,可由表直接犯胃,以致胃气上逆。
2.饮食所伤
饮食过多,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等食物,皆可伤胃滞脾,而致食停不化,胃气不能下行,上逆而为呕吐。
3.肝气犯胃
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夹胃而上行,若情志失调,肝气怫郁,横逆犯胃,胃气不降,发为呕吐。
4.脾胃虚弱
久病中阳不振,以致寒浊中阻而引起呕吐。或因胃阴不足,失其润降,引起呕吐。
三、辨证施治 (一)外邪犯胃 【主证】
突然呕秽,伴发热恶寒,胸脘满闷。
【治则】
解表和胃。
【处方】
百会、曲池、间使、劳宫、商丘。
【手法】
泻法。
【方义】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肺主表故外邪循肺经直接犯胃,尤暑湿之邪,扰动胃府,浊气上逆故突然呕吐。百会为三阳五会,其所交会的足太阳膀胱经主开,为一身之藩篱。取百会可祛外邪。配用曲池解表清暑化浊。间使是手厥阴心包经中五输穴中的“经”穴,配五行属金应于肺。故具解表祛外邪作用,配用清热之功的劳宫穴具清暑之效。商丘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难经·六十难》云“经主寒热咳嗽”,所以商丘一具健脾和胃,升清降浊之功,二具和胃解表之用。五穴合用,相辅相成,共起清暑化湿,健脾和胃,升清降浊止呕的作用。
【歌赋】
《杂病歌》“呕秽百会曲池中,间使劳宫商丘底。”
(二)饮食停滞 【主证】
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
【治则】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处方】
太白。
【手法】
泻法。
【方义】
饮食失节、食滞内阻,浊气上逆故现上证。方用一穴太白。该穴为足太阴脾经原穴,是该经经气旺盛、深集之穴,又是五输穴中的“输穴”,配五行属土,内应脾胃,所以本穴具健脾和中,促进运化;升清降逆的作用,对食滞证有消食化滞,和胃降逆的功效。
【歌赋】
《杂病歌》“呕食不化治太白”
(三)肝气犯胃 【主证】
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满痛。
【治则】
疏理气机,和胃降逆。
【处方】
合谷、内关、阴交。
【手法】
泻法。
【方义】
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故现上症。方取内关,穴属手厥阴经脉。是该经的络穴通于手太阳三焦经,故有调理气机的作用。手厥阴经和足厥阴经相交于胸中,按“同气相应”之理,内关穴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该经属联大肠,所以有降浊和胃之功,配以任脉的阴交,因该穴位于下腹,可加强合谷的功效。三穴合用,疏肝调理气机,降逆和胃止呕。
【歌赋】
《杂病穴法歌》“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
(四)脾胃虚寒 【主证】
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倦怠无力,四肢不温。
【治则】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处方】
中脘、气海、膻中。
【手法】
灸中脘、气海,补膻中。
【方义】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腐熟运化不及,故饮食不慎即易呕吐。方取任脉穴。中脘是胃之募穴,是胃之经气结聚之处,又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穴,穴又正位胃部,所以有调理脾胃的作用。艾卷灸之,利用其温热之性可温振中阳,促进运化,其次在中脘穴部位的同一直线上,上取膻中,下取气海,膻中为气之会穴,总调上焦之气,可宽胸和中,气机通畅,气化则水化,气行则呕吐自止,并灸脐下之气海穴,尤可促使下焦的气机充实,升降复其常度,同时气海又具补益元气之功,对于脾胃虚弱有调补作用。上中下三焦之三穴合用,上下呼应,兼筹并顾显出相得益彰之妙用。
【歌赋】
《行针指要歌》“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
(五)胃阴不足 【主证】
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口燥烦心,咽干,似饥而不欲食。
【治则】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处方】
幽门、玉堂。
【手法】
补法。
【方义】
热病之后或因气郁化火,津液耗伤以致胃失濡养。气失和降故现上证。幽门为足少阴肾经之穴,因它是肾经和冲脉的会穴,可治疗属于气逆上冲的病变,又因该穴位于上腹部,第七肋软骨附着部之下际,它的深部,左有胃,右为肝。由于有直达病所作用,故可治胃之疾患。玉堂穴属任脉,任脉有总任诸阴经之作用,任脉又循行于胃中脘部,故针之滋养胃阴,降浊止呕。
【歌赋】
《百症赋》“烦心呕吐,幽门开彻玉堂明。”
(六)其他歌赋
《玉龙歌》“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席弘赋》“呕吐还须上脘疗。”
《杂病歌》“干呕间使三十壮,胆俞通谷及隐白,乳下寸半要识真,灸之神效胜服药。”
“胆虚呕逆兼带热,若治气海病即瘳。”“患者呕逆治大陵,呕哕太渊治之宁。”“吐涎百会丝竹间”。“呕吐通里与曲泽,劳宫阴陵太溪中,照海太冲大都穴,通谷胃俞与肺俞,再兼一穴是隐白。”“吐脓不愈治膻中,吐浊尺泽间使攻,列缺少商与前穴,此患治之四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