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附录一 《奇经八脉考》引用经穴笺注
二维为病所用经穴
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此二穴,乃阳维之会也。
【笺注】风池穴:穴在脑后,与风府相平,阳维会穴,风邪入脑之冲道,此为风之所汇,故说为“风池”。治证多,如寒热证,汗不出,偏正头风,目眦赤痛、目昏耳塞,疟疾,凡属外风内火头项诸痛,俱可取之。
风府穴:《灵枢·岁露论》云:“风府无常,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腠理,气之所舍节,则其府也。”本穴在脑后,与风池相平而居中,犹统领风穴之衙府也。风邪伤人,多伤腠理,腠理风应三焦,卫气所应,凡病关于风者,均可取本穴治之。
按:服桂枝汤为对证之方,反烦不解者,风邪阻于腧也,故取风池、风府,以通经腧也。这一条的“却与”即“立即”之意,针刺风池、风府穴后,经腧已通,立即再予桂枝汤,其邪必解。
王叔和《脉经》曰:寸口脉,“从少阴斜至太阳,是阳维脉也。动苦肌肉痹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又“苦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失音不能言,宜取客主人”。
【笺注】客主人穴:即上关穴。本穴内通于脑系,又近于太阳之位。上关古说禁针,何许又设此穴?正为使人注意,以防粗人不慎。高式国说:“余则以为太阳为片,上关乃片中之点,又以其近于听会,故治证略同于听会。但治以抚按为主,或以毫针轻取之。”
又曰:寸口脉,从少阳斜至厥阴,是阴维脉也,动苦癫痫、僵仆、羊鸣;又“苦僵仆、失音、肌肉痹痒”。“应时自发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取阳白、金门、仆参。
【笺注】阳白穴: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本穴为少阳经穴与阳维之会,多用于治疗目疾等,如目痛、目昏、眼睑 动、头痛。又关乎脑。
金门穴:足太阳郄穴。申脉穴下方,当骰骨外侧陷中,太阳经至此临于垂末,将与少阴经气相接。高式国说:“犹时属九秋,金风肃起,遏化阳和之气也。”一变而为萧瑟之阴,故曰“金门”。其所治之证为霍乱转筋、癫痫、尸厥、膝胻酸、小儿惊风、腰痛、外踝痛、下肢痹痛。针刺0.3~0.5寸。
仆参穴:穴在外踝下缘凹陷中,八脉交会之一。仆参,犹仆从也,行动转侧,由踵趾为主。本穴治足之病为主,如下肢痿弱、足跟痛、腿痛转筋、脚气膝肿、癫痫等。
《素问·腰痛论》曰:“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与太阳合腨间,去地一尺。”(此处指阳交穴,为阳维之郄)
王启玄曰:阳维起于阳,则太阳之所生……并行而至腨下,复与太阳合而上行……去地一尺,乃承山穴也,在锐腨之下,分肉间陷中,可刺七分。
【笺注】阳交穴:本穴为少阳经穴与阳维之会穴,又近于太阳、阳明,《针灸大成》谓“斜属三阳分肉之间,为阳维之郄”,好像是三阳与阳维交会处,故以“阳交”名之。本穴与外丘、丰隆、飞阳三穴在外踝上7寸。主治风寒痹痛、瘖、噤、瘈疭、胸胁胀满、足胫痿痹、惊狂癫疾、喑不能言等。
承山穴:足太阳经穴。穴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本穴亦承于筋也,故主治筋病、腰痛、腿痛转筋、痔疾、便秘、脚气、头疼、鼻衄、疝气、腹痛、痞满等。
按:本穴以少阳经穴阳交为准。承山穴只是王启玄的说法。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王启玄曰:肉里之脉,少阳所生,阳维脉气所发……绝骨之后,阳维所过……分肉穴也,在足外踝,直上绝骨之端,如后二分筋肉分间……刺可五分。
【笺注】绝骨穴(又名悬钟穴)在外踝上3寸,腓骨后缘。高式国《白虎通·五行》云:“钟,动也”。阳气动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养生家称为黄钟。本穴位于下肢,而能兼治上焦各证,犹《易经》所谓“乾德之隐,得时飞跃,发挥大用也”。本穴主治腹满不欲食、胁痛、足胫挛痛、痔血、脚气、足不收、咳逆、喉闭、颈项强、二便涩、手足不遂等。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怫怫然,甚则悲以恐。
王启玄曰:此阴维之脉也,去内踝上五寸腨分中,并少阳经而上也。
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一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筑宾穴也。《甲乙经》云:太阳之络,别走少阴者,名曰飞阳。
【笺注】筑宾穴:太溪直上5寸。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别走少阴;阴维之脉,起足少阴筑宾穴,为阴维之郄。故名飞阳者,为阴维之原,从太阳之脉,别少阴而起者也。怫怫郁怒貌,肾病者意不乐,气并于肾则恐也。任督二脉,与维跷之脉,皆阴阳互相交会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