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第七卷)当代卷(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当代英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

关于当代英国文学年代的划分,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传统的划分方式,是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英国文学认定为当代文学。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很多学者对上述见解提出了异议,并对“当代英国文学”作出了新界定,即从20世纪70年代中晚期至今的英国文学。这一新界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是1975年撒切尔夫人入住唐宁街及其随后开展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样的划分不无道理,就如菲利普·特伊所说:“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英国显然与其之前的战后25年有着很大不同,这就像20年代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之间的差异巨大一样;在20年代,摩登女郎充斥了社会,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周期更迭导致了全球性危机,而维多利亚时代没有这种情况。”[1]

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伊始,英国文学的创作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此积淀了当代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与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相比,小说在当代英国文坛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文学样式。《格兰塔》(Granta)杂志的编辑比尔·布福特在1979年的创刊号中曾指出:“五六十年代,甚至大部分70年代的英国小说总是不厌其烦地表现为单调冗长、追求务实的独白。它缺少激情,没有动力,提供安慰而不提出挑战。”[2]然而,就在该篇文章发表后一年,布福特欣喜地发现了英国文坛上的风云变化。英国文学“从中产阶级的自白中解放了出来,正在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验,探索传统而不被传统所累。”[3]由此,80年代及其后诞生的一系列英国小说被认为构成了“英国小说的复兴”[4]。它“重新确立了英国小说作为杰出文学形式的地位”[5]。“一些作家也逐渐取得了经典作家的地位,……他们包括马丁·艾米斯、扎迪·史密斯、萨尔曼·拉什迪、安吉拉·卡特、珍妮特·温特森、格雷厄姆·斯威夫特、A.S.拜厄特、哈尼夫·库雷西和朱利安·巴恩斯。”[6]据此,一些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了建构经典的大氛围。”[7]新作品诞生后,不仅仅是在学术界内被评论推荐,各类机构都积极地参与了经典的建构。于是,蜂拥而出的是形形色色的佳作排名,各类文学大奖也应运而生,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一年一度的英国小说“布克奖”和《格兰特》杂志于1983年、1993年和2003年分别遴选出的“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

话虽如此,诗歌仍然是当代英国文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秀的当代诗人,如休斯、拉金、奥登、托马斯和贝哲曼,不仅为英国,而且为全世界谱下了不少经典诗行。

有鉴于此,本章前两节聚焦于当代小说英国小说经典的生成与传播,第三节则以休斯及其作品为例,探索当代英国经典诗歌的状况。

[1] Philip Tew,The Contemporary British Novel,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4,quoted in Nick Bentley,ed.,British Fiction of the 1990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5,p.2.

[2] Bill Buford,“Introduction”,Granta,1979,1:3.

[3] Bill Buford,“Introduction”,Granta,1980,3:16.

[4] Peter Childs,Contemporary Novelists:British Fiction since 1970,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p.9.

[5] Jago Morrison,Contemporary Fic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3,p.4.

[6] Nick Bentley,Contemporary British Fiction,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8,p.194.

[7] Richard Todd,Consuming Fiction:The Booker Prize and Fiction in Britain Today,London: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1996,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