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用
扇 子
“人常説‘冬不借衣,夏不借扇’,今天可巧真熱,請把您的扇子先借給我使一使罷。”“這算甚麽,您使罷。”“您這扇面畫的很好,我也買一把扇子,請您轉求此公給畫一畫成不成?”“作甚麽求呢?他在琉璃廠扇畫店裏有筆單,您可以揀着樣呌他畫。”“您説買一把甚麽樣的好呢?”“那可是遂心草兒,樣子可多的很。要講寫畫,還是絹的。”“單絹好是雙絹好?”“一面寫一面畫,自然是雙絹的好了,不然買一把摺扇拿着也倒省事。”“摺扇買骨子[1]粘面子也不見得省事。真是,現在甚麽骨子時興啊?”“我説出幾樣來您挑罷。有象牙的、駝骨的,還有烏木、黄楊、檀香木的。”“這都是木頭的。聽説不是竹子的講究麽?”“是不錯的。甚麽棕竹啦,鳳眼竹啦,湘妃竹啦,這都是竹子一類的。又有金漆的、洋漆的、化學製造的,並且彫刻上也都很講究,您可以挑着買罷。”“這些樣兒的一定是很貴罷。”“不錯,就是貴一點兒,因爲這些個都是從南邊來的。您要買賤的,只好聽着門口兒挎[2]扇櫃子的過來,粘一把白竹子骨兒,高麗紙面兒,就是買一把水磨竹燙花兒的也使不了幾個錢。俗語説‘一分錢一分貨,十分錢買不錯’。花十幾塊錢買一把也不過是這麽搧[3]。”“您説了這些樣的摺扇,我倒没了主意了,索興[4]我買一把團扇罷。”“團扇也不是只有絹的,甚麽蒲扇、油紙扇,我在南邊,還看見有用竹子皮兒編的竹扇、籐扇。就是麥梗、芭蕉葉、棕葉、檳榔葉都能做扇子。還有廣東的潮州扇,做的細緻,畫片也很好。在本地買用不了幾個錢。我從前帶回來幾把送朋友都很希罕[5]的。”“那是不錯的。‘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您既這麽説,我暫且先不買了,等着您多帶幾把來送給我一把就得了。”“要講拿扇子送禮,我可送不起呀。不好的又拿不出手去,有真花一二百塊錢買一把扇子送人的。”“您説這又是甚麽的呀,怎麽那麽貴呢?”“就是羽扇,也説毛扇。”“我知道了,在撢子鋪買的是不是有白的有黑的?那裏有那們貴哪?”“您看的那都是雞毛的,不是好的。真講究起來,甚麽冬青、截白、芝麻雕[6],有好些個分别呢。”“這們貴有甚麽好處哪?”“不但没有好處而且還没用處。”“那是怎麽講哪?”“您想,很貴的一把扇子,誰肯天天拿着他搧呢?不過拿着擺樣子就是了。您要真爲涼快有風,還是安一架電扇,坐在一旁,開開電門,風又大又凉快,您的手又不累得慌。”“好,承您指教。您這一説,我就涼快多了,把這把扇子也還給您罷。我要出前門買一點東西,順便到扇畫店看一看,您不去罷?”“請您恕我,不能奉陪。”“那們偺們兩便罷。”
帽 子
“您前次對我所説衣服的種類我都記住了。今天我還要請教這帽子多少種類呢?”“衣裳裏既是有禮服、便服,帽子也有禮帽、便帽。”“請問您禮帽有幾種呢?”“禮帽分兩種,一種是大禮帽,一種是常禮帽。這兩種的顔色都是黑的,大禮帽都是絨的,常禮帽夏天用紗的,冬天用呢的。”“各種制服的帽子,應當用甚麽顔色呢?”“制服跟帽子是一個顔色。若是不穿制服,平常甚麽帽子都可以戴了。”“平常戴甚麽帽子呢?”“平常戴便帽。”“便帽是甚麽樣兒哪?”“便帽就是小帽,又叫帽頭兒,還有呢帽、馬帽等等的。”“一年四季都是一樣的麽?”“樣式都差不多,就是用的材料不一樣。春天戴緞子的;夏天戴紗的;秋天戴絨的,或是緞子的;冬天戴棉的。面子[7]是青的,裏子[8]是紅的或是黑的。”“請問您從前穿朝服應當戴甚麽帽子呢?”“應當戴朝帽,也是分四季。春天戴呢帽,夏天戴緯帽,也説凉帽。”“緯帽是甚麽做的?”“是白羅做的。也有用麻質的,那呌萬絲。秋天戴絨帽,又説秋帽。冬天戴皮帽,也説暖帽。這幾種帽子上頭都有纓子。”“纓子是甚麽做的呢?”“是用紅絲線做的,朝帽上是散絨做的。”“暖帽都是甚麽皮子做的呢?”“皮子的種類很多很多了,有骨種羊[9]、爪仁[10]、江獺、水獺、貂皮等等的。”“冬天的帽子雖然都是皮子做的,恐怕耳朶冷罷。”“您不知道,還有風帽。”“風帽是甚麽樣兒呢?”“是用大紅哈喇[11]或是大紅呢做的,裏頭有棉花。若是戴上,前頭就露一點兒臉,後頭連脖子都蓋上了,實在暖和極了。”“我怎麽没看見過哪?”“現在不興了,所以戴的很少。”“現在興甚麽呢?”“現在的大衣上有領子,還有新式的帽子,都可以放下來,並且還有圍脖兒等等的。”“現在夏天都應當戴甚麽樣的帽子呢?”“現在有很多新式的草帽,還有白布盔。”“從前的人夏天戴甚麽帽子呢?”“從前,最時興的是馬連坡大草帽兒,再掛上紬裏子,是非常的壯觀,到現在也是不時興了。”“還有甚麽帽子呢?”“還有雨帽、毡帽甚麽的。”“雨帽我知道,是下雨戴的,毡帽呢?”“鄉下人常戴毡帽,因爲他又便當[12]又暖和。”“都是甚麽顔色的呢?”“大半白的最多。”“那不跟孝帽子一樣了麽?”“孝帽子是用白布做的,外頭套上過樑冠,上頭還有棉花團、麻辮子等等的。”“是了,女人都戴甚麽帽子呢?”“從前夏天不戴帽子,到了冬天有戴棉帽條的,有戴皮帽條的。可是現在的婦女們一年四季都有最時興、最美麗的帽子了。”
衣 服
“現在我打算要置幾件衣裳,您説是買成衣好,是呌裁縫做好?”“自然是叫裁縫做的合式啊。”“叫裁縫做還得買材料,量尺寸,又得躭悮日子。”“可就是麻煩點兒。”“請問您,做衣裳的材料除了綢緞、布,還有甚麽?”“還有紗、羅、絨、呢哪。”“紗、羅都能做甚麽衣裳哪?”“各種紗羅都是夏天用的,可以做單衣裳。”“呢、絨怎麽用哪?”“呢、絨是春秋冬三季用的,做夾的、做皮的都可以。”“這些材料的用處我都知道了,可是衣裳的種類跟衣裳的名字還要請您告訴告訴我。”“您問的是現在的呢,是從前的呢?”“請您都説一説。”“好,我先説現在的罷。現在大典的時候以及慶弔都應當穿大禮服。”“文官的禮服是甚麽樣子呢?”“文官穿的是青顔色的,前襟像燕尾形,長過磕膝蓋,硬領袖,黑皮靴子。”“那我倒看見過,還有那穿藍顔色的,兩肩上有金銀線穗子的,那是甚麽禮服哪?”“那是武官禮服,看兩肩上的金銀線就能分出三等九級來。”“我明白了,金線愈多職分愈大,是不是?”“對了,平常可不穿那樣的衣裳。”“平常穿甚麽哪?”“平常穿的是軍制服。”“若不是軍人,平常人有事應當穿甚麽哪?”“可以穿常禮服。”“我常看見有慶弔的時候,有人穿藍袍子、青馬褂,那就是常禮服罷?”“不錯,那也是常禮服的一種。現在還有各種的制服,比如司法官、律師、贊禮官跟各學校的學生和軍警兩界穿的衣裳,都是有一定的。”“是了。怪不得我看見那些信差怎麽都穿緑衣裳哪,那就是他們的制服罷。”“對了。他們都有一定的制服,我們一看他的衣裳就知道他是做甚麽的了。”“這法子實在好,從前也是這樣麽?”“從前也是有一定的服制,説起來比現在更麻煩了。前清文武官員朝見皇上的時候要穿朝服。”“朝服是甚麽樣兒哪?”“衣裳上頭平金綉花兒,有披肩、坎肩、套袖、朝裙等等的。”“朝見皇上都必得穿朝服麽?”“也有時候穿蟒袍、補褂,看他的補子就知道是文官、武官跟品級的大小。”“可是這袍褂不但是見皇帝穿,若是有慶弔大事也可以穿。”“也有穿袍子套馬褂的,那是甚麽服呢?”“那是缺襟袍子,對襟馬褂兒,是爲走路穿的,所以又叫行裝。平常男人穿的長衣裳,有皮襖、棉襖、夾襖、單衫、紗衫,外頭套的就是坎肩馬褂。”“女人穿甚麽衣裳呢?”“女人有穿長衣裳的,有穿短衣裳的。旗人穿長衣裳得穿馬褂,可不穿裙子;漢人穿短衣裳得穿裙子,可不穿馬褂。”“女人的禮服是甚麽樣兒哪?”“女人的禮服是天青色的褂子,綉八團立水,紅緞裙子,綉五彩花,也是立水。”“請問您這皮衣裳有多少種類呢?”“在初冷的時候要穿真珠毛[13]。脱了真珠毛,就是銀鼠、貂爪仁、乾尖。再冷就是銀鼠、灰鼠、天馬、狐腿、貂翎眼、狸子、草上霜、紫羔皮。若是到了三九天,就得穿狐肷、貂皮、火狐、懸狐、猞猁等等的。平常就穿大小毛的羊皮。”“我見有毛朝外穿的,那是甚麽皮子哪?”“那是水獺、海龍、貂皮。這幾種都可以反穿着,可是穿孝不能穿直毛的,總得穿羊皮。”“您説到穿孝我想起一件事來。父母親喪是應當穿白衣裳,怎麽朋友家有白事也有穿白衣裳的?那衣裳有甚麽分别呢?”“有分别。父母親喪用極粗的白布做孝衣。若是朋友家有白事,所穿的孝衣就是細布。”“是了。在冬天我常看見有人披着一件好像鄉下人下雨下雪穿的蓑衣似的,那是甚麽?”“那叫斗蓬,用各種綢緞、呢絨做面子。裏頭也有弔皮子的,也有不弔皮子的。鄉下人的蓑衣是用草做的。”“我們到了下雨下雪的時候也穿蓑衣麽?”“不穿蓑衣,要穿雨衣。”“雨衣是甚麽做的呢?”“有用油布做的,有用油綢子做的,有用嗶嘰[14]做的,有用橡皮布做的。”“這衣服的樣子可真不算少。别説要置這些東西,就是記都不記不清楚。還是請您給找一個裁縫,先做兩件應用的衣裳罷。”“可以可以。”
燒火物
“兄弟自到北京以來,已經四五個月了,所有用的東西都跟敝國差不多。要是燒火的東西,我不曉得除了硬煤以外,不知道還有甚麽,所以就跟閣下領教。”“豈敢豈敢。我也不能都知道,可以將我知道的大略説一説。在北京所有的住房鋪户多用硬煤、煤球。”“這煤球兒是一種甚麽東西呢?”“在北京的西南各山産煤最多,從地裏挖出來有塊子,有末子。塊子就是硬煤,剩下的末子攙上黄土就摇成了煤球,曬乾了纔能燒哪。白爐子、銅爐子、洋爐子都能燒煤球。可是也有用紅煤的。”“火車、輪船、各樣的機器廠都用紅煤麽?”“火車輪船不用紅煤,都用煙煤。機器廠有用煙煤的,有用焦炭的。”“爖火的時候,用甚麽引火呢?”“得用劈柴,倒上點兒煤油點着了,再擱上一層炭,然後再倒上煤,慢慢的就着了。”“這劈柴是甚麽?”“就是木頭塊兒用斧子劈開,所以叫劈柴。”“怎麽好好兒的木頭就燒火哪?”“不是成材料的木頭,都是些個無用的木頭,或是死樹枝子。”“炭是甚麽呢?”“炭就用樹林子裏頭砍下來的樹枝子,在山裏頭擱在一塊兒用火燒,燒的不差甚麽[15]了,再用水澆滅了,後來就是炭了。還有一種是白炭。”“白炭有甚麽用處呢?”“小器作、嫁妝鋪烤木頭、首飾樓銲活都用白炭。”“住家兒的用不用?”“若是爖炭盆,手爐、脚爐,也用白炭。”“那麽鄉下人燒煤、燒炭可費事了,還得進城來買。”“到了鄉下就用不着煤炭了,另有燒火的東西。”“鄉下人燒甚麽呢?”“鄉下人燒火就是用柴禾。”“柴禾跟劈柴不一樣麽?”“不一樣。劈柴是木頭,柴禾是秫稭、玉米稭、麥根子、蘆葦等等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有地方賣麽?”“這都是有地的主兒打完了糧食剩下的。”“没地的主兒怎麽樣呢?”“撿[16]點兒亂草甚麽的,靠山近的就可打點山柴。”“打山柴没有人要錢麽?”“山上有的是乾柴、乾樹枝甚麽的,還給誰錢呢?俗語説‘靠山的燒柴,靠河的吃水’,就是這個意思。”“好,謝謝您,這真是‘一處不到一處迷’。”
家庭應用傢俱
“您好啊。”“好,怎麽老没見您哪?”“我竟忙找房子哪。”“做甚麽找房子啊?”“因爲我們内人要到北京來,我現在住的房子少,住不下,所以必得搬家。”“找着了没有?”“房子倒是找着了,就是傢俱還没買哪,今天碰見您好極了,您要是没事,請您辛苦一趟,跟我買一買傢俱好不好?”“好,那麽您都短甚麽呀?”“别提了,我就有一分鋪蓋,其餘是甚麽都没有。”“那麽現在您得用甚麽哪?”“我原是在朋友家寄居,所用的都是他們的,所以我一樣兒傢俱也没有。”“這可費事了,一時半會兒的買不完哪。”“那可怎麽辦哪?您總得匀着您的工夫跟我去。要是您有事,我一箇人實在不能買,再一躭悮,我們内人來了,家裏頭就都没的用了。”“這麽辦罷,開箇單子,我説您寫,寫完了您自己照着單子就買了,您看好不好?”“也好。”“那麽就請您先説臥[17]房裏應用的東西罷。”“臥房裏用床帳子、衣架、穿衣鏡、梳粧台、洗臉棹[18]子、衣裳櫃子、棹子、椅子,那些零碎東西就不用寫了罷。”“也是寫上點兒好,帶着手兒[19]就買了。”“那麽您寫上洗臉盆、胰子[20]盒兒、擦臉手巾、衣裳刷子、鞋刷子、衣裳簍子、毛撢子、布撢子。”“飯廳裏頭都用甚麽呢?”“飯廳裏得有飯台、椅子、傢伙櫃子。”“零碎傢伙呢?”“盤子、碟子、茶碗、飯碗、刀子、叉子、匙子、筷子、玻璃盃、開水壺、茶盤子、托盤兒、茶壺、茶碗、糖罐兒、茶葉罐、台布、飯單。”“再請您説廚房應用的東西。”“爐子、切菜刀、茶刀、勺子、鏟子、銅鍋、鐵鍋、鍋蓋、水缸、餑餑爐子、籠屉、通條[21]、煤斗子、火筷子、笤帚、箥箕。”“不要棹子麽?”“要啊。”“甚麽樣兒的呢?”“要一張案子、兩張棹子,還得買一箇吃食櫃子、冰箱[22]。”“厨房、飯廳、臥房的東西都有了,您再説客廳裏用的東西罷。”“我想客廳裏總得要體統一點兒,得買幾樣好一點兒的棹椅。”“好一點兒的是甚麽的呢?”“好一點兒的,就是花梨、紫檀、螺鈿、雕漆各樣的了。”“不必要那麽好的,就買點兒行常的就可以了。”“那麽您就用榆木的罷,又結實又好看。”“都有甚麽樣兒的棹子哪?”“書案、書棹、公事棹、茶几兒、圓棹、琴棹、月牙棹兒[23]、架几案[24]、八仙棹兒甚麽的。”“椅子有甚麽樣兒的哪?”“有太師椅、二人椅、折叠椅、摇椅、躺椅,還有各樣的小圓椅子。”“没有後背兒的那叫甚麽椅子?”“那叫杌櫈。”“還有比杌櫈長一點兒的,可以坐倆人,那呌甚麽呢?”“那叫二人櫈,窄一點兒的叫板櫈,這都是很粗的東西,也可以買兩樣兒擱在下房兒用。”“對了,您也寫上罷。請您再想想,還有甚麽呢?”“我想各屋的地毯跟窗户帘兒、蹭脚墊兒;洗澡房裏再買箇澡盆、臉盆甚麽的,大概就都全了。”“大約也差不多了,明天您若是有工夫,就請您帮着我買買罷。”“可以,可以。”
[1] 骨子:物體内起支撑作用的架子。
[2] 挎:底本作“跨”。
[3] 搧:扇。
[4] 索興:索性。
[5] 希罕:稀罕。
[6] 芝麻雕:鳥名,現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7] 面子:表面。
[8] 裏子:衣、冠、履等的内層。
[9] 骨種羊:産自西域的一種羊,毛皮多卷曲黑亮,又稱“骨冬羊”。
[10] 爪仁:即“貂爪仁”,使用貂前腿上平坦的毛製成,是貂皮上最差的副料。
[11] 哈喇:用羊絨、駝絨爲原料織成的西式布料,常用來製作西服、中山裝、軍大衣以及一些高級中式服裝。哈,音kā。
[12] 便當:方便,便利。
[13] 真珠毛:珍珠毛。滿洲人稱胎羔羊的毛爲“珍珠毛”。
[14] 嗶嘰:一種斜紋織物。
[15] 不差甚麽:差不多。
[16] 撿:底本作“檢”。
[17] 臥:卧。
[18] 棹:桌。
[19] 帶着手兒:順便,也説“捎帶手兒,就手兒”。
[20] 胰子:肥皂。
[21] 通條:用來疏通爐子等器物的鐵條。
[22] 冰箱:内裝冰塊的大箱子,用於夏日保存肉食或果品飲料,不同於今天的電冰箱。
[23] 月牙棹兒:半圓桌。
[24] 架几案:一種傢具,矮而狹長,供人讀書用或放置香爐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