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创业企业和小企业
2010年,在美国大约有2,800万家企业,其中大约99.9%是小企业。5总的来说,拥有500名或者少于500名员工的企业都被归类为小企业。6这些小企业的员工数量占所有私营企业员工数量的50%,工资总额占私营企业工资总额的42.9%,并且这些员工的创收约占非农产品私营企业GDP的50%。如果可以把美国经济中的小企业部分看作一个独立国家的创收,其GDP将排在全世界第三,仅落后于美国中型、大型企业联合创造的GDP和中国所有经济体创造的GDP,领先于日本,且远远领先于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7
小企业不但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够大力推进创新。小企业雇用的高技术员工占所有高技术员工的43%,每名员工创造的专利项目数量是大企业员工的16倍左右。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的专利中,小企业高技术员工所开发的专利是大企业的2倍。8他们在美国研发团队中的占比从1984年的5.9%增长到2003年的20.7%左右,带来的美元价值从1984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401亿美元左右,实现了9倍的增长。9
2005年7月AC尼尔森国际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13:
◆ 58%的美国人表示他们梦想过创建一家企业,自己做老板。
◆ 引发创业意愿最普遍的原因是提高个人收入(66%的调查对象反馈),排在第二位的是提高独立性(63%的调查对象反馈)。
◆ 成立一家企业最主要的障碍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49%的调查对象反馈)和安于现状(29%的调查对象反馈)。
在2,800万家小企业中,一半是创业者的兼职事业,一半是创业者的全职事业。大约580万家小企业是由老板外加几名员工所形成的。10作为创业者全职事业的小企业中,大约2/3是非公司型企业,1/3是公司型企业。自我创业在白种人和亚裔人中非常普遍,男人创业比女人创业更加普遍,而且自我创业通常出现在建筑、服务或农业的相关行业中。11
在任何时候,美国都有大约700万创业者正努力创建一家新企业;他们已经为一个新的风险项目构建好想法,并且朝着目标迈出了步伐。但许多人会在筹备期间放弃他们的创业项目,未能真正成立一家企业。尽管如此,每年仍至少有300万家新企业诞生,其中大约75%是创业者白手起家,其余大多数是创业者购买现有企业某项独立运营的业务。12每3家创业企业中会有2家是在创业者家里创设的。大部分创业企业仍然保持小型状态,因为它们是创业者的兼职事业,但是大约60万家企业声称其公司内至少有一名全职员工。
一些不同的研究的重点都集中于新创公司的存活率。14其中,一个最为周密的研究是由Alfred Nucci在美国的人口调查局完成的,他计算了10年来美国新创公司的存活率。15他发现,81%的新创公司至少能够存活1年,65%能够存活2年,40%能够存活5年,25%能够存活10年。另外,独立创业公司的存活率相对更低。比如,只有79%而不是81%的独立创业公司能够存活1年。新创公司存活的机会随着公司存活的时间和规模而增加。行业因素也会影响新创公司的存活率,但是其强度要弱于时间和规模因素。
当然,企业的存活并不意味着企业的成功。实际上,小创业者的平均收入基本上等同于工薪阶层。然而,小创业者收入的分布更广,这意味着比起挣工资的工人,小创业者收入的变化范围更大。16小创业者也正在自己的企业建立平衡且公平的薪资机制,所以整体上,小创业者比工薪阶层的收入更高、更富裕。然而,一项研究发现,即使创业者出售、关闭、转让企业,他们的生活水平也不会因此发生太多的改变。据报道,仅有17%的创业者因创业而提高了生活水平,6%的创业者反而因创业降低了生活水平。17
回看新企业成立的参数,我们可以发现它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大部分时期非常稳定,没有明显地增加。20世纪70年代,网络初创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这种增长趋势自70年代持续到90年代。18而在那时,没有人注意到这种变化。最早提及这种变化的是1976年12月发表在《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上名为“The Coming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的一篇文章。19在这篇文章中,Norman Macrae认为大企业的时代正在走向尽头,未来在就业方面的增长将主要来自小公司或者大公司的小部门。1978年,David Birch出版了Job Creation in America:How Our Smallest Companies Put the Most People to Work。20正如其书名,它揭示了Birch综合研究创建企业的重要发现。
就业创造是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Birch的发现和随之而来的研究使政策制定者对小企业的态度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21直到那时,大多数政策制定者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大企业上。据报道,1953年时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Charles Erwin Wilson在美国参议院军事服务委员会听证会期间如是说:“有益于通用汽车公司就是有益于国家。”当时,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雇主之一——只有苏联的国有企业雇用了更多的员工。22
创业变革
1999年11月1日,雪佛龙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西尔斯罗巴克公司及联合碳化物公司被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移除,取而代之的是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家得宝公司及西南贝尔电信公司。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是在纳斯达克交易、首次成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的两家公司。
这起事件象征着在20世纪最后一个季度改变了美国经济的现代“创业变革”。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是信息技术革命中的两股主要的创业驱动力,而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改变了我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式。西南贝尔电信公司是原来的“小贝尔公司”之一,贝尔公司建立于美国司法部《反垄断法案》导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破产之后。这便是一个怎样打破垄断、引领创业机会的极好的例子。此外,家得宝公司也例证了大超市已经改变了大部分的零售企业。
英特尔公司是由一位传奇的风险投资家Arthur Rock出资,Gordon Moore和Robert Noyce在硅谷创建的。Moore是摩尔定律23的创造者,Noyce是集成电路24的发明者之一,他们与晶体管的联合发明者William Shockley一起见证了硅谷的诞生。1956年,Shockley的半导体实验室刚在芒廷维尤(Mountain View)建好。1957年,Moore和Noyce离开Shockley的实验室,创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并在1961年推出了首个商业模式集成电路。1968年,他们辞离仙童半导体公司并创建了英特尔公司。
1968年,英特尔公司的员工Ted Hoff发明了微处理器。1971年,英特尔公司发行首个商业用途微处理器,预示着集成电子新时代的到来。1974年,英特尔公司发行首个通用微处理器——英特尔8080(Intel 8080),它成为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核心处理器25;而“牛郎星”8800(Altair 8800)——个人电脑爱好者的装备,微型仪器系统家用电子公司(MITS)于1975年1月1日在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封面上的报价为439美元/台。
有个关于个人电脑的民间传说,在马萨诸塞州霍尼韦尔微型计算机部门工作的保罗·艾伦(Paul Allen)急忙去找他儿时的朋友,同样是电脑痴迷者、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大二学生比尔·盖茨(Bill Gates)。他挥舞着封面上印有“牛郎星”8800实用模型的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大声喊道:“就是它!它就要开始了。”不到一个月,盖茨就开发出一个BASIC版本去运行“牛郎星”,于是他和艾伦一起去了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并以非正式合伙形式创立了微软公司。
当我19岁时,我看到了未来并且将我整个的职业生涯贡献给这个未来。结果证明我是对的。
——比尔·盖茨
微软公司通过为个人电脑开发软件而平稳、快速地发展。1979年,微软公司搬至华盛顿州邻近西雅图的贝尔维尤市(Bellevue),这是盖茨和艾伦长大的地方。之后,微软公司的年收入超过了200万美元、拥有了28名员工。基于从西雅图电脑产品公司(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获得的核心技术,1980—1981年,微软公司引进MS-DOS并用于IBM首台个人电脑,取得了巨大的突破。14年之后的1995年,微软公司发行Windows 95软件,4天之内就卖出400万套,成功地帮助个人电脑走进全世界2.5亿个家庭、企业和学校。20世纪90年代初期,微软公司承诺将互联网功能加入它的产品中。1999年,当微软公司加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时候,已经有超过2亿互联网用户,而5年前这个数字仅有300万。
1984年,由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破产,西南贝尔电信公司成立。因为西南贝尔电信公司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合并,所以我们不把它作为一个创业案例。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破产确实引发了一波创业浪潮,这波浪潮促进了电信行业爆炸式地增长。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1980年以来最具创新性的前5项产品分别是互联网、手机、个人电脑、光纤和电子邮件。26毫无疑问,如果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当时获得“在1983年前能够继续垄断电信产业”的许可,被允许在1983年前仍垄断电信产业,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的显著增长就不会发生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破产之后被重建。2004年,它被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除去;2005年,它被西南贝尔电信公司收购,并保留“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名称。结果,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具有传奇意义的股票代号“T”重新回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
1979年,家得宝公司由Bernie Marcus和Arthur Blank创立。硬件产业链和DIY商店保证了它用最快的时间创造了年收入突破300亿美元、400亿美元、500亿美元、600亿美元和700亿美元这种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纪录。家得宝成为仅次于沃尔玛的全美第二大零售商。当家得宝成立20年的时候,它加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创造了初创企业加入的最快纪录。相比之下,沃尔玛取代伍尔沃斯进入道琼斯工业指数花费了35年的时间。在最近的20年里,家得宝与沃尔玛一起在零售行业保持领先;而且,它们的销售额加起来在美国的GDP占比中超过了2%,并提供了170万个工作岗位。
19世纪与20世纪更替之际,大约有50%的美国工人受雇于农业和本国的服务业。预计不到100年之后,这个数字大约只有4%了。发生这种变化的大部分原因是创业者的大量创新使得农业在提高生产率、节约劳动力方面成为典范。例如,吸尘器、煤气灶和电灶、洗衣机和干衣机、洗碗机、摩托车、剪草机、地板磨光机、加工食品、微波炉,以及提高家庭劳动生产率的服务。因此,通过给农民和工人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制造业工人占比从1900年的19%增长到1950年的27%。
截至2005年,全美工作只有17%来自制造业板块,而服务业板块达到83%;据估计,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的占比超过5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反映了美国经济的改头换面:1896年,构成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12家公司反映了当时农业和基础商品的统治地位;1928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首次由30家公司构成,这反映出制造业、零售业和新兴的无线电行业的重要性;2012年,重要性又转变成以知识为基础的通信行业和金融服务业(见表1.1)。
表1.1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公司
当然,仅有少量的创业型大公司曾经进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那时的指数也仅仅由股票数量最多的30家公司构成;后来则由一些传奇性的创业者及其公司构成,这些公司在30多年的创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高科技行业之外,最具变革性的创业点子之一也许就是Fred Smith在全美国任何地方连夜送达包裹的想法。Smith在耶鲁大学读本科时的一篇学术论文提到,运货商需要一套针对货物空运设计的系统,这套系统可以适应时效性强的货品,如医药、电脑配件及电子配件。Smith的教授并未重视他的想法,只给了他一个C的成绩。1971年,Smith结束在越南的服役之后就创建了自己的公司——联邦快递(FedEx),并于1973年在孟菲斯国际航空机场开始运营。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邦快递公司在游说航空货运放松管制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在1977年获得成功。这些变化使得联邦快递公司可以使用更大的飞机,促进了公司的高速发展。如今,联邦快递公司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货运航空机队,包括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MD-11以及空中客车A-300和A-310。27
1971年,当西南航空公司开始运营的时候,洲际航空线路正受到联邦政府的重点管制;1938年,联邦政府还设立了民用航空局(CAB),将国内航空运输作为一项公共设施进行管制,并设置了票价、路线和日程。民用航空局被要求确保航线能有一个合理的回报率。由于大多数航空公司的利益能够由此得到保障,因此它们都支持这个体系。果然,竞争被扼杀,几乎没有新的航空公司再企图进入航空市场。然而,州际旅行的乘客并没有受到民用航空局的管制,模仿之前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PSA's)在加利福尼亚州州内对乘客提供的服务,西南航空公司首创了在得克萨斯州的乘客服务。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与西南航空公司分别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提供廉价航空旅程的举动为取消州际旅行管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在1981年《1978年航空管制法案》被废除。28自取消管制开始,已经有超过100家新创建的航空公司利用喷气式飞机开辟了州际可预订的乘客服务。29西南航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Herb Kelleher认为,坚持打官司以激发取消航线间的管制,才能为西南航空公司争取空运权以应对来自布兰尼夫航空公司(Braniff)、贯德航空公司(Trans-Texas)和大陆航空公司(Continental)在法律上的激烈对抗。其中两家航空公司之间的官司一直打到美国最高法院,1970年,法院最终支持了西南航空公司。30
当Robert Swanson 27岁的时候突然产生一个灵感,认为可以成立一家经营生物技术的公司。而当时,他对生物技术领域几乎一无所知。Swanson阅读有关的科学文献,认识了生物技术领域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并主动与他们联系。“除Boyer以外,其他人都认为我的想法太超前,因为从人类荷尔蒙中取得第一份组织将花费10年时间,而进一步开发出一个商业产品将花费20年时间。”31Swanson参阅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专利的联合发明者之一Herbert Boyer的专利发明,据观察人士说,这项专利是目前整个生物技术行业的基石。1976年早期,Swanson和Boyer相识,他们随即达成共识并成为合伙人,共同努力探索重组DNA的商业潜力。Boyer把他们的创业公司命名为基因工程技术公司(Genentech),是基因、工程、技术三个单词的字首组合词。仅仅7个月之后,基因工程技术公司首次成功地依靠遗传工程技术合成一种人体脑激素(somatosin)。根据Swanson的说法,他们利用7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10年的发展。许多观察家认为,Swanson的创业远见造就了生物技术行业。截至2012年,全美大约有1,850家生物技术公司,它们的联合创收超过了870亿美元。32在Swanson创建旧金山南部的基因工程技术公司的同时,几英里远的地方,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芬·沃兹尼亚克(Stephen Wozniak)正在硅谷筹建苹果公司。他们以组件形式构成的电脑Apple I一炮打响,成为“果粉”们争相购买的产品。Byte电脑商店——1975年12月在硅谷开张的全球首家电脑专营商店——在1976年6月订购了25台Apple I。Byte电脑商店的老板请求乔布斯把Apple I的电脑主板一起放入机箱中,因为Byte的客户要求整装而非组装的电脑。当苹果公司采纳了这一提议的时候,苹果公司和Byte商店就都拥有了热销产品。之后,Byte电脑商店开了75家连锁店。“如果没有这样做,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就只能根据客户需求的反馈来开发微型电脑。”33
1980年10月,基因工程技术公司首次公开募股;仅仅2个月之后,苹果公司也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这标志着生物技术和个人电脑行业奇迹般的崛起,同时也为这两大行业带来了更大一波的风险投资和入股。
个人电脑行业初期的剧增点是可视化电子制表软件的引入。1978年,当Dan Bricklin在哈佛大学读MBA的时候,他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把重复计算变得更加简单。Bricklin设计了一套可以运行Apple II的标准化软件,并与Bob Frankston一起创建了软件艺术公司(Software Arts)以开发可视化电子制表软件。1979年5月,他们开发出第一个版本,它极大地提高了苹果电脑的销售额。随后,Mitch Kapor的Lotus 1-2-3工作表的应用使IBM个人电脑公司的销售额实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电脑行业创业的黄金时期。小型化的硬件驱动器(在信息技术变革中的一种重要组件)由Al Shugart最先开发并在舒加特公司(Shugart Associates)使用,之后在希捷科技公司(Seagate Technology)使用。1979年,Richard Eagan和Roger Marino创建了EMC公司,销售电脑设备并获得第一桶金,他们用这笔钱开始销售与英特尔兼容的存储器。从那时起,Eagan和Marino创建的EMC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历史上所有股票中业绩最辉煌的10年,现如今它已成为数据存储行业的巨擘。
1979年,以太网(Ethernet)的发明者Robert Metcalfe创建了制造电脑网络产品的3Com公司,围绕着以太网上个人电脑的插件卡片来经营。现如今,以太网被广泛使用,以至于它经常被嵌入个人电脑的主板中。
1984年,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是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名学生,但他已经开始销售由存货组件组装的、与IBM兼容的电脑,同时也直接卖给消费者这些存货组件。戴尔公司专注于定制化产品的直销模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迈克尔·戴尔担任首席执行官(CEO)的时间要长于其他任何一位个人电脑硬件行业的总经理。
在最近的35年里,创业者在概念上和实际上均创造了改变世界经济的新产品与服务(见表1.2)。当1989年Tim Berners-Lee(现在是Sir Timothy)构建万维网的时候,有史以来最大量的新产品和服务诞生了。1992年,在网络变得具有可操作性之前,我们正处于变革之中,这个变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比任何人想象得更迅速、更深远。没有哪一种新产品能像网络一样为绝大多数美国人所接纳并使用。
表1.2 新科技渗透美国25%的人口所用的时间
资料来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June 1997;http://en.wikipedia.org/woki/Advanced_Mobile_Phone_Service;www.netbanker.com/2000/04/internet_usage_web_world.html
互联网:三次变革的聚合
1989年,Tim Berners-Lee撰写了一份开发软件的提案并造就了万维网,但他并不是第一个构思这个想法的人。早在1945年,Vannevar Bush就已打算做一款名为memex的机器,它可以让用户与相关文本和说明之间创建信息“跟踪”链接,并且贮存这些链接以备日后参考。34
Bush提出这个想法的时间比能够实施此想法技术的出现早了50年。毕竟,第一台数字化电脑当时仅仅面世两年。15年后,受到Bush的memex的启发,Ted Nelson成为第一个推进现代超文本发展的人。他在1960年预言:“人类的未来在于互动的电脑屏幕上……未来的文章和电影都将是互动的、互相链接的……我们需要一个世界范围的网络来传递信息。”35
然而Nelson的想法同样远超当时的技术。1962年,全世界仅有不到1万台电脑。这些只有几千字节磁芯存储器的原始机器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同时编写操作还是一项复杂而沉闷的工作。更何况,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垄断了能够用于数据交流的电话网络;而因特网的前身——阿帕网络(ARPANET),仍处于孕育之中。36
1980年,当Tim Berners-Lee用大脑所联想的使用随机关联的方法来编写用于信息储存的程序时,他只有25岁,仍是牛津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同时也是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瑞士日内瓦分部的一名顾问。他未曾公布的查询程序,为他日后开发网络系统奠定了概念基础。371980年,能够实施Tim Berners-Lee概念的技术条件已经诞生,然而技术力量仍旧低下,电脑的安装基础较10年后的水准更是薄弱。到了1989年,当他重提他的想法时,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创业者精神这三个变革要素已然成熟。半导体革新使得数字化变革、信息技术变革陆续成为现实。截至1992年,当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公开万维网时,因特网已拥有100万台主机,电脑也比以前快了10亿倍,网络带宽比20年前提高了2,000万倍。创业变革,特别在美国,意味着创业者大军及准创业者可以用眼睛和能力抓住万维网上出现的商机。1993年2月,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发布了Marc Andreessen的Mosaic浏览器软件的最初版本。截至1994年12月,万维网每天增长约1%,不到10周就能翻倍增长。38接下来的10年,互联网的使用大为普及。[1]截至2009年,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17亿,约占全球人口的25%。
创业变革创造巨大财富
1994,Marc Andreessen来到硅谷,与经验丰富的信息技术创业者Jim Clark组成团队,成立了Mosaic通信公司(后改名为网景通信公司)。Clark拿出600万美元投资Mosaic通信公司,风险投资家也投了600万美元。39他们打算开发一个超越原始Mosaic的浏览器。这是典型的硅谷式创业:程序员一天工作18个小时,没有周末,甚至有时为了一气呵成会连续48个小时不停地编码。1994年10月,网景浏览器终于可以在因特网上下载了。没过多久,网景浏览器就成为大多数网络用户的选择。1994年12月,网景通信公司开始将“网景导航者”投入运营并获利。
网景导航者一炮而红,在推出的4个月内就占据了75%的浏览器市场。网景通信公司在成立仅16个月后于1995年8月上市。它的首次公开募股是史上最惊人的,同时也使Jim Clark成为首位互联网亿万富豪。正如《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所说:“这是引发互联网热潮的火花。”40
一大波掘金者正在路上。“网景令投资者和美国人魂牵梦绕。网景优于其他公司的地方是,它为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社交和金融定下了格调。”41网景的成功激励了未来一代的创业者。而且,许多来自成功企业的高管们都想效仿McCaw通信公司(McCaw Communications)前董事长Jim Barksdale,他在1994年10月加入网景董事会并在1995年1月出任CEO,仅8个月就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家都蜂拥投资与互联网相关的创业企业。在硅谷,甚至在美国各地,似乎所有人都想在互联网中淘到自己的一桶金,并且数年后便普及到全世界的范围。
网景公司是全美获得风险投资最多的一个互联网创业的例子,并加速了创新型企业的商业化模式,尤其是在由技术推动的新产业变革的初期。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风险资本主要进入半导体和小型计算机行业;在70年代末期,风险资本主要进入生物技术和个人电脑行业;而如今,风险资本更乐意进入在巨大的创业变革中最具前景的互联网和万维网(见表1.3)。
表1.3 世界互联网用户与人口统计
资料来源:internetworldstats.com,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
1999年在瑞士举办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一遍又一遍地问着比尔·盖茨同样的问题:“这些互联网股票是泡沫吗?”愤怒的比尔·盖茨终于回应记者:“看,你们这些家伙,它们当然都是泡沫,但问题是你们根本没抓住重点。这个所谓的泡沫正吸引许多新的资金投入互联网产业;它将越来越快地促进创新。”45
风险资本并不是仅仅针对技术型公司。风险资本也投资联邦快递这种新创建的包裹次日送达的物流行业,以及刚刚起步的主要大型零售商(比如家得宝公司和Staples公司),还包括JetBlue这样的新航空公司的创建。当时日本野村证券高级管理学院的院长、影响力甚大的经济学家Jiro Tokuyama说:“创业公司和风险投资是美国的一大优势。”42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约5,0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入32,000家美国公司。2010年,那些得到风险投资的公司拥有超过1,200万名员工,约占私营企业员工数量的11%;贡献了3.1万亿美元的收入,约占美国GDP的21%。43
互联网提供的大量机会被创业者快速地开发,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客户需求空间,继而为硬件和软件相关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这些创业者也很幸运地找到了有意向的风险投资家。对于传统风险投资家和他们投资的创业公司来说,1996—2000年是一个黄金时期。44无论是比喻还是字面上看,那的确是一个黄金时期,因为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学会了挣钱的本事。的确,一些来自风险资本支持的公司的收益多到令人难以置信。例如,美国万宝环球基金(Benchmark Capital)投资给易趣网的500万美元,2年内翻了1,500倍。46的确,美国万宝环球基金对易趣网的投资创造了硅谷空前的纪录,不过投资回报达到100倍以上(有时是1,000倍)的例子还有很多。2000年第三季度末,这类投资与黄金时期前的处于发展初期的年平均回报相比,传统风险投资的年投资回报迅速上升,最高可达 143%。
但是到了2000年,这股“淘金热”终于进入尾声。互联网泡沫破灭了。许多公司破产,还有许多公司被迫降价拍卖或接受合并,投资者遭受重创,许多员工失业,厄运和黑暗到处蔓延。对于美国采取的注资新产业的方法带来的巨大浪费,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然而,到2005年8月9日——网景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十周年纪念日,一些在“淘金热”时期所创建的企业依旧繁荣昌盛。仅仅谷歌、易趣网、雅虎和亚马逊这四家公司的市值就达到大约2,000亿美元,超过2000年以来所有风险投资所投资的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司的市值;更夸张的是,它甚至高于风险投资和首次公开募股的资金总和。但是,比起成功者,失败者太多了,但在这些公司泡沫破灭的5年后,美国社会总体来说仍是获利颇丰,而且最好的尚未到来,但这不是针对所有人。根据熊彼特的观察,变革性的创业企业创造了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以及破坏旧有格局的经营方法。
创造式破坏
网络刮起一阵席卷许多旧产业的创造式破坏旋风,这当中的印刷报业受灾最重,出版商太迟钝,没有及时发现其商业模式正受到网络的影响而处于危险之中,这种影响是致命的威胁。一些老字号的美国报纸,如the Rocky Mountain News和Tucson Citizen,已经彻底倒闭;其他一些报纸也急剧收缩它们的经营;还有一些报纸,包括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和Seattle-Post Intelligencer,现在只发布网页版而不再生产印刷版。2012年12月31日,《新闻周刊》(Newsweek)发行了最后一期印刷版,结束了其近八十年的印刷史。几家知名报业连锁集团,包括Tribune Company、Minneapolis Star Tribune、Philadelphia Newspaper和Sun-Times Media Group,已申请破产。2009年,《编辑与出版家》(Editor and Publisher)这份办了125年的报业交易杂志的转让,也标志该行业面临的困境。
报纸不仅抵挡住引进其他新闻传播形式(如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无线电广播,50年代的电视,80年代至90年代的24小时有线新闻频道)时带来的潜在竞争,还越来越欣欣向荣,所以在90年代初不能预见到刚起步的网络将来会对其造成沉重的打击。印刷出版商最想不到的是网络会破坏报业收入的两大基本来源:广告和订阅发行量。举个例子,报业的年广告收入从2000年600多亿美元的峰值暴跌至2012年的200亿美元。47根本的原因是互联网使社会发生变化,使用互联网的美国人口由1993年的不足3%上升到2012年的约80%。48门户网站(如雅虎)、社交服务(如推特)以及个人博客,让读者能够立刻获知突发新闻,甚至常常比传统媒体更早知晓新闻;谷歌及其他一些搜索引擎能够轻而易举地使读者立刻找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新闻;并且最棒的是,它是免费的。对于广告商来说,网络比纸印报纸和杂志更诱人的地方在于,网络可以将广告推送到个人——互联网的每一个用户就是组成市场的一个个体,它提供了更加优异的衡量标准来追踪广告的效果。
互联网破坏了印刷媒体传统的商业模式,而出版商正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有些人认为,新的商业模式将是印刷业和网页的混合体;还有些人则相信,印刷业将继续处于下风,并且更多的报纸将只发行网页版。在政府救市的时代,还能有什么举措?一些国会议员已经提议了一项《报纸复兴法案》以帮助没落的报业。49
[1] 因特网和万维网(现在通常被称为“网络”)虽然是两个分开的事物,但却是息息相关的两个实体。然而,大多数的人们会交替使用这两个术语。因特网是一个网中巨网(NNS),即一种网络化的无线局域网模式。万维网则是一种获取全因特网信息的方法。它是一个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之上的信息共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