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引领,创设六项机制,构建人人参与的支部氛围
摘 要: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对建设“人人参与型”党支部提供了要求、目标和启示。结合《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2级社会学党支部为个案,从研究生党支部职责定位和工作运行体制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了“三个引领,六项机制”的工作思路:用三会一课和学习管理委员会机制引领同学刻苦学习,用人人参与和量化考核机制引领同学团结进步,用定期研讨机制和四二六模式引领同学健康成长。
关键词:党支部建设;人人参与;三个引领;六项机制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1]。研究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研究生中的最基层组织,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发挥着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作用。启示于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提出建设“人人参与型”党支部的目标。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2]”的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和研究生党支部的定位。基于这一定位,并结合党支部建设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三个引领,六项机制”的工作思路,以期实现人人参与的党支部建设目标。
[1] 常长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2级社会学党支部书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主席。
一、“人人参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启示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全面发展的人”,它尊重人的个性特点,并且认同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不仅要求发展是为了人,而且要求发展必须依靠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这不仅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基本着力点,更是提高研究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客观要求,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根本保障。
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以广大党员同志为本,以党员的发展为本,在管理过程中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尊重党员的价值、尊重党员的个性,为每一个党员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得到充分地全面地发展。
“人人参与”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从理念、方法和目标等多个方面上实践了“以人为本”的目的。人人参与理念的理论基础是参与者有着主动参与组织管理,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其不仅迎合了民主管理理念的要求,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和高校党支部建设现实的需要,还有利于促进党支部成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合作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党支部在个体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人参与理念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应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为广大学生党员创造一个自我管理党支部的氛围,调动党员参与建设党支部的积极性,实现党员对党支部的全员参与,从而培养党员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确实把培养党员全面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三个引领”:党支部建设难题的透镜
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对于研究生党支部而言,“三个引领”不仅是定位、要求和目标,还为我们管窥党支部建设所面临的难题提供了透镜。通过这一透镜,笔者不禁反思:在实现“三个引领”的过程中,如何将研究生党支部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运行体制结合起来?又如何将《党章》和《条例》的要求与党支部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
由于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引领同学刻苦学习也自然成为大学生党支部的首要职责。那么,如何组织同学学习、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又如何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
引领同学团结进步事关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程度,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根本立足点。那么,究竟如何调动支部成员的积极性,增进支部的团结?又如何培养教育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按照标准和程序发展学生党员,不断扩大学生党员队伍,引导同学政治上的进步?
引领同学健康成长是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终极目标,在党支部履行这一职责的过程中,如何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如何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如何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在努力维护学校的稳定的基础上,支持、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六项机制”:党支部建设难题的破解
以上,通过“三个引领”的透镜,解析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笔者在下文将以2012级社会学党支部为个案,提出三会一课和学习管理委员会机制,人人参与和量化考核机制,定期研讨和“四二六机制”等“六项机制”,分别对应于“引领同学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和健康成长”目标的实现路径,希冀为破解党支部建设所面临的三类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或参考。
(一)用三会一课和学委会机制引领同学刻苦学习。
2012级社会学支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本科党建的相关经验,于2012年10月开始,深入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活动,创设了三会一课和学习服务委员会制度,不断引领同学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
一是用三会一课制度引领同学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三会一课”制度即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学校的重大决策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支部党员(扩大)大会,定期开展党课。
在践行“三会一课”制度时,可以采取“模块化”、“递进式”和“轮转制”的办法:“模块化”即将三会一课作为一个整体,围绕既定的主题,以四周为一个周期,第一周召开支部委员会讨论该次支部大会的开展方案,第二周召开党小组会议对方案和学习的主题进行研讨,第三周由既定的支部成员进行党课备课,第四周召开支部党员扩大会议(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参加)进行党课授课、集体讨论并产生下一次学习主题;“递进式”即四周进行的内容层层递进,互相交融;“轮转制”即每位党支部成员轮流进行会议筹备(包括主持)和党课备课授课。“模块化”的作用在于加强三会一课的正规性和体系化,提高学习效率;“递进式”的作用在于提高三会一课的针对性,提高学习质量;“轮转制”的作用在于尽可能地调动支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用学习服务委员会机制引领同学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服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委会)是一个以学习委员为统领,各科课代表为主干,尖子生为辅助的动态体系,负责全面统筹和监督支部成员的日常学习和备考工作,确保支部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
2012级社会学党支部在实施学习服务委员会制度时,坚持“一个目标引领,两个步骤并行”的方法。一个目标即为支部确立“六学期零挂科,六学期无掉队”的奋斗目标,两个步骤“集体学习、共同攻关”和“集体读书、共同进步”。
“集体学习、共同攻关”是指每门课程开课都由支部全体同学一起讨论课程对实践的作用,形成最合适的学习方案;在难点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大家都一起整理笔记,制定学习纲要,汇总难点重点。
“集体读书、共同进步”是指支部全体同学围绕感兴趣的社会学名著、课题、热点或话题,通过读书会、辩论会、沙龙和沙龙等形式,交流智慧,激发灵感,提高支部同学学科素养。
(二)用人人参与和量化考核机制引领同学团结进步。
2012级社会学党支部结合实际情况,于2012年9月支部成立之初便确立了人人参与和量化考核的机制,以期用人人参与机制引领同学增进团结,用量化考核机制引领同学政治进步。
一是用人人参与的机制引领同学增进团结。“人人参与”不仅是党支部建设的预定目标和支部开展活动的首要原则,还是支部引领同学增进团结的重要机制。“人人参与”机制包括“人人参与班级建设”、“人人参与支部仪式”、“人人参与支部活动”、“人人参与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
“人人参与班级建设”是指党支部号召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班级的建设,做到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学委会(学习管理委员会)等“四驾马车”覆盖党支部全体成员,形成“党支部建在班上,党建带动团建,党团合力带班建”的工作思路。
“人人参与支部仪式”是指党支部为每位发展对象举行隆重的入党仪式和转正仪式,要求每位党员参与升旗仪式,要求全体成员参与感恩结业仪式和生日祝福仪式。感恩结业仪式是指在每门课程结束的时候,由支部成员别出心裁地为任课老师所设计的一种特定的仪式,送上写满全体同学心里话的卡片,和老师倾心交流、合影留念。生日祝福仪式是指支部为每位成员过生日,送上写满全班同学祝福语的生日本和签着全班同学姓名的北大纪念衫。
“人人参与支部活动”不仅包括全体成员都要参加支部的活动,还包括全体成员都要参与到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并由支部成员轮流承担每次活动的总负责人。每次活动具体实施时都要采取制定统一计划前提下的分工负责与统一领导相结合的办法,按照“详尽策划-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思路扎实开展。
“人人参与社会实践”是指支部号召同学们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研和社会实践,提高支部同学关心社会和应用学术的能力。
二是用量化考核的机制引领同学政治进步。在发展积极分子、选拔党课培训学员、培养重点发展对象时,2012级社会学党支部严格贯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生党务工作实施细则》,切实落实深研院关于团委入党推优的综合测评规定,使用加权分值的计算方法。
在对支部成员进行考核时,用“综合测评成绩=学习成绩、学习态度*25%+各种奖励和表彰*10%+群众基础和综合评议*40%+参加集体活动*25%”的公式进行测算。其中,“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包括发表论文或取得科技发明情况、班级成绩排名和其它学术贡献;“各种奖励和表彰”包括获得奖学金、文艺及体育比赛名次和其他奖励和表彰情况;“群众基础和综合评议”包括全体团员和党员的民主测评及基层团支部全体委员推荐意见;“参加集体活动”则按照活动的性质及贡献大小进行计分。
(三)用定期研讨机制和四二六模式引领同学健康成长。
2012级社会学党支部从发挥引领同学健康成长这一大学生党支部的基本职责出发,创设了集体研讨和四二六机制,以期用集体的智慧和广阔的平台引领同学健康成长。
一是用集体研讨机制了解同学思想动态。集体研讨机制主要通过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旨在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这一机制主要包括“三会”:党支部学期规划会、党支部期末总结会、党小组思想汇报会等。党支部学期规划会和党支部期末总结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党小组思想汇报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同时由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向党小组组长递交思想汇报。
二是用四二六模式引领同学全面发展。2012级社会学党支部严格按照学院党委要求的“四二六”模式促进同学全面发展。
“四二六”模式意即“四个字、二条主线、六个一”。四个字即对入党积极分子重在“引导”二字;对党员重在“教育”二字。二条主线即始终沿着加强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班级工作来开展工作,以班级工作和集体活动为舞台,评价和考核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在其中的表现。六个一即要求每一名党员在一年的时间里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做一次调研、写一篇调研报告、在组织生活会上组织一次支部生活、在班级组织一次活动。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3]。而研究生党支部是团结带领同学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地位和作用都绝不容低估。如何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每个党支部都面临的重要课题。期望“人人参与”理念和“三个引领,六项机制”能够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
[2]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修订版)[OL].(2001-12-19)[2013-05-15]. http://zzrs.cxxy.seu.edu.cn/info.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newsid=17322&wbtreeid=1609.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