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竞争性信息传播与用户行为分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社交网络竞争信息传播生命周期

Twitter、新浪微博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典型大规模社交网络,访问量在全球互联网上名列前茅。因此,本书选取Twitter和新浪微博两个社交网络进行模拟实验。Twitter、新浪微博网络的关注关系具有方向性,传播路径方向与关注关系方向相反,反馈路径方向与关注关系方向相同,反馈路径为隐性路径,并未在网络系统中形成真正的边。实验数据集通过网络实时获取,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Twitter、新浪微博网络上选定20个种子用户,再根据它们的关注关系提取出关注者和被关注者,逐次迭代获取信息形成数据集。

经比较分析,网络的结构参数如表2.1所示,两种类型网络的总节点数相同,边数、度数近似,但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差异较大,说明两种网络异构性强。

表2.1 网络的结构参数

2.3.1 三阶段传播行为

在Twitter、新浪微博网络上[6],竞争性信息传播全寿命周期内的传播过程大致可以划分成初期缓慢增长、中期充分发展和后期幂律衰减三个阶段,如图2.4中的A、B、C区域所示。

图2.4 竞争性信息传播全寿命周期内的传播过程

初期缓慢增长阶段从网络上出现信息种子节点算起,到涌现出大规模的I状态节点为止,该阶段信息只局限于在与事件相关度较高的小范围群体内传播,发展缓慢,传播行为有可能引起链式传播效应,也有可能中途自行中止。传播行为持续一段时间后,如果信息到达度数较大的节点,那么会得到急速传播扩散,信息覆盖面迅速增加,当I状态节点的比例IR增长至0.3时,标志着传播进程进入中期充分发展阶段。在中期充分发展阶段内,在传播和反馈的双重作用下,信息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交互强度不断升高,产生轰传现象,即高速度、大面积的信息传播现象,大量的S状态节点源源不断地转化为I状态节点。在传播阶段的后期,随着S状态节点数量的减少,传播速度减慢,传播强度减弱,同时因为I状态节点逐步转化为R状态节点,使得信息传播者的比例逐渐下降,直至所有传播者节点转化为R状态节点,传播过程自然中止。

2.3.2 轰传时间点

信息传播由初期缓慢增长阶段进入中期充分发展阶段的转折点,称为轰传时间点(Bombardment Time Point,BTP)[7],一般指I状态节点的比例IR增大到0.3时所对应的时间点,用于刻画系统信息传播演化的速度。轰传点越小,信息传播速度越大,越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反之,信息传播速度越小,越不利于信息传播。影响BTP大小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种子节点的度,图2.5显示了BTP随种子节点度大小变化的相对关系,容易看出,种子节点度越大,BTP越小,这种现象在新浪微博网络上更加明显,呈指数衰减趋势下降,这表明若希望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则需要选择度大的节点投放信息,比如意见领袖节点。

图2.5 BTP随种子节点度大小变化的相对关系

2.3.3 传播生存周期

传播生存周期(Propagation Life Cycle,PLC)是指一个节点从进入I状态的时刻开始,到转化为R状态的时刻为止,总共花费的时间长度,它描述网络节点参与信息传播、交流互动的时间长短,即节点以信息传播状态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PLC随系统反馈量的变化趋势如图2.6所示。从图中看出,PLC与系统反馈量之间联系密切,它们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系统反馈量越高,PLC越大,反之PLC越小。

图2.6 PLC随系统反馈量的变化趋势

PLC随着种子节点度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信息传播热度保持时间更长,表明网络上经意见领袖发布的信息,更能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引发网络热议。因此,意见领袖对传播者的协调和干扰功能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对网络意见领袖的监管和引导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引入了信息反馈机制,信息接收者并不是简单、消极、被动地接受邻居节点的影响,而是积极地对信息加以鉴别、选择、转化,甚至抵制。网络节点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转发给后续节点,后续节点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修正当前节点信息的理解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