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和特点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追平经济发展速度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开始逐步追平经济增长速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并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成果更多由城乡居民分享。
2010 年起,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赶超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落后于经济增速的局面开始扭转。扣除价格因素影响,2010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9%,首次超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并高于同期GDP 增长速度0.5 个百分点,比当年人均GDP 增速高出0.8个百分点。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2010 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持续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以及人均GDP 增速。
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情况来看[1],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快于人均GDP 增长速度,且除2016 年外[2],均超过了当年的经济增速。2015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 元,扣除价格因素,与2012 年相比,年均实际增速达7.8%,高于同期人均GDP 年均增速[3]。2017 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 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7.3%,分别比GDP 增速和人均GDP 增速高出0.4 个百分点和0.9 个百分点。
(二)恩格尔系数接近富裕标准,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已由相对富裕水平提高到接近富裕标准。2000—2016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49.1%下降至32.3%,减少了16.8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39.4%减少至29.3%,下降了10.1 个百分点。2012 年以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40%以下,达到30%~40%的相对富裕阶段。[4]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13 年的31.2%下降至2016 年的30.1%(见图3-1)。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标准,这意味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富裕标准。

图3-1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
(三)多元收入结构基本形成,财产性收入增长显著
从居民收入来源来看,工资收入仍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但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正逐渐加大,居民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生活保障不断加强。2017 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 元,其中工资性收入7435 元,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57.5%;人均转移性收入2324 元,占比18.0%;经营净收入2117 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6.4%;人均财产净收入1056 元,占可支配收入的8.2%。
近年来的居民收入增长,四大收入来源中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长速度最快,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逐年提升,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新动力,“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效果显著。2012—2016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人均转移净收入年均增长11.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增加了1.4 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年均增长11.3%,占比提高0.4 个百分点;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经营净收入年均增长9.4%和7.4%,占比与2012 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3 个百分点和1.5 个百分点。
(四)部分地区、行业、人群增收潜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收入结构日趋多元,但受宏观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地区、部分行业以及部分劳动者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潜在动能不足、增收面临一定困难。
从不同行业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来看,受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等影响,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就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的持续推进,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同时,一些淘汰落后产能增速显著放缓,采矿业、钢铁、煤炭行业等行业增加值增长减速甚至有所下滑,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态势明显。如2016 年,我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速回落了1.1 个百分点。[5] 这也势必影响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增长。从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来看,2015 年采矿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上一年下降了3.7%,制造业、建筑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分别同比名义增长7.7%和6.7%,慢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0.1%)2.4 个百分点和3.4 个百分点。
从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来看,传统资源产业、重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的东北地区受全球经济周期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叠加的影响,居民收入增长乏力,收入增速明显滞后其他地区。而受传统行业衰退、接续替代产业尚未充分发展等因素影响,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旧动能减弱的同时新的增长动力不足,在传统行业、国有经济就业岗位短期大幅减少的同时新兴行业、民营经济等就业吸纳和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接续不足。从三次产业的就业情况来看,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和生态保护的增强,传统农业、林业就业人口大幅减少,农村居民增收面临较大困难;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煤炭、钢铁等资源行业用工人数显著下降,而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三产吸纳就业尚不足,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动力不足。2015 年,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速低于西部地区2.5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2.1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1.5 个百分点。分城乡来看,东北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分别滞后于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速2.4、2.7 和3.2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则分别落后于东、中、西部地区1.1、1.3 和1.4 个百分点。
从不同群体居民收入增长情况来看,受传统行业转型影响,农民工收入增长放缓,增收潜力不足;脱贫进入攻坚期,增强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快速增长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对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务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行业,职业技能往往不足,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比重较低,受传统行业去产能、行业下行等影响,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增速趋缓。2016 年,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速度比上年回落0.6 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5、1.9、1.5 和0.7 个百分点[6]。对农村贫困人群,尽管随着近年来精准扶贫的深入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显著,但考虑到当前尚未脱贫农民贫困人口多为丧失劳动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短期内“输血式”转变为可持续“造血式”带动贫困人口收入的可持续增长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