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百晓生”蔡华:
新时代需要更高质量的创业者
蔡华
微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我希望微链能在创投行业竖起一个标杆,为世人所知。
浙江大学博士,数字经济资深观察者,主导发布杭州、上海、深圳等城市数字经济独角兽及准独角兽榜单,输出创业地图、指数报告,连续三年与杭州市政府共同举办“金芒奖”,总结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年度成果,致敬创新力量。拥有丰富的互联网投资经验,曾主导投资了小电、亿欧等创新型公司。依托微链平台,帮助创业者与投资人完成线上线下超260万次高效对接。积极参与政府推动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工作,与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商务厅等各级政府机构合作大型峰会、创业大赛等活动,参与城市扶持创新政策制定工作。被授予中国青年创业导师、“2018长三角十大新锐青商”、2017杭州生活品质总点评年度人物等荣誉。
初见他的人称他“蔡总”,熟悉他的人叫他“蔡博”。18岁考入浙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因为成绩优异,本科毕业后,蔡华被保送直博,读完博士又做了两年博士后。这个1981年出生的江苏盐城人,在浙大校园里度过了15年。
2005年,研究生二年级,蔡华开始第一次创业,为互联网教育提供软件+服务。彼时,浙大创业的学生聚餐,坐到一起,尚凑不满一桌。
2013年,赶着《中国合伙人》上映的时髦,转型为投资人的蔡华与几位合伙人联合创立自媒体,“白天看项目,晚上写文章,周末做活动”成了常态。个推、51信用卡,今天杭州耳熟能详的企业,那时都参加过他们举办的沙龙活动。
2016年,“BP(商业计划书)”“融资”“投资人”这些词被频频提起,蔡华创立的微链迎来高速发展期,一头链接投资机构,一头链接创业企业,以促进投融资对接的方式,改变创业投资的现状。
2018年,蔡华找到独角兽和准独角兽的切口,以榜单形式深挖城市双创生态。当年年底,微链举办2018“金芒奖”年度创新创业颁奖盛典,发布“杭州数字新十景”,聚焦数字经济。
看似是一系列个人选择的背后,暗合了时代创新创业的演进路径:2005年,互联网门户2.0时代开启,公众对互联网创业鲜有认知;2013年,移动端用户规模超过PC端,创新创业开始萌芽;2016年,“互联网+”被提出,创新创业掀起高潮;2018年,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数字经济获大力发展,创新创业趋向理性。
与互联网发展和双创时代同频,是天时;扎根杭州和浙大,是地利;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是人和。当然,成就这位创投圈“百晓生”的,还有对创业这件事的足够了解与热爱。
谈核心竞争力|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结合
章丰:你如何定义微链的核心竞争力?
蔡华:软实力是人,遇到对的人一起创业,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可以一起出谋划策。硬实力是产品和技术的独创性,同行需要用半年到一年时间追赶。
章丰:大家对微链的关注,一方面是高密度高质量的创投类活动,这需要庞大的资源支撑,另一方面是数据能力,体现在微链App上,BP数量和投资人数量、最后成功撮合的数量等。你觉得线上和线下,哪个竞争优势更明显?
蔡华:最有优势的肯定是数据,数据的获取是需要沉淀的。微链的核心能力是围绕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创投对接,我们利用AI智能技术,自动提取商业计划书中的领域、融资阶段等关键标签,帮助创业者在线上精准匹配投资人。机器匹配的精准度已经超过人工,大幅提升了效率。
我们自主研发的创投对接引擎可以记录商业计划书投递、查看、回复等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包括投资人的停留时间、感兴趣程度、约谈比例,这个过程性数据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早期创业者也想了解投资人怎样看待他的需求,即使无法获得融资,数据也能提供给他更精准的信息,帮助他有针对性地改善商业计划书。目前我们平台收到的详细的商业计划书有15万份,认证投资人有5900多位,创投对接次数达到220多万次。
章丰:用户感受到的是微链的产品,但关键还要靠运营和服务。
蔡华:竞争力、数据、技术,都是人的体现。线上对接之外,我们提供了深度对接服务,包括一对一交流、管家式全程服务,都需要人来支撑。活动也是一样,微链做活动一直强调对质量过程的把控,强调建立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即标准作业流程),实现一年办上百场活动的同时保持最低出错率,可靠性的背后就是人。当然,最终还是要拿出前端产品说话。
微链数据化对接
谈平台责任感|产品设计背后需要价值支撑
章丰:就创投服务产品而言,如何平衡各方,同时尽可能提高撮合的成功率?
蔡华: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尽可能让每个用户、每个创业者都能在平台享受服务。设计产品需要价值支撑,同时我们要考虑其成功率、项目质量和阶段,平台如何通过数据和产品分成。举个例子,大部分创业者都想对接IDG、红杉、经纬这样的投资“大佬”,但如果项目质量不够好怎么办?那就从分发源解决,暂时让这部分投资人看不到这些项目,通过数据判断,发现这些项目中有投递之后反馈率较高的,再逐步匹配合伙人级别的投资方,或者后台推动融资。
章丰:对于投资人端,平台如何进行把控?
蔡华:微链在投资人这一端把控非常严格,对投资人的认证,要审核基金备案,要有投资案例,还要有人背书。如果有创业者反馈投资人态度不好或不专业,我们会取消认证,或在匹配算法里把其权重拉低。这背后的“游戏规则”,也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观。
2018年微链发展到百人以上,进入了一个状态调整期。调整中,在公司内部管理方面,大家都意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有效管理只能辐射到30人左右,不可能都由一把手来管理,而价值观可以成为所有员工的行动指南。我们当时召集了30多位核心人员,开了两天闭门会议,让每位同事思考这几年其内心一直坚持的价值观,大家提出几百条之后再集中凝练,最后提炼出四个词——believe(坚信价值)、excellent(追求卓越)、simple(正直简单)、teamwork(平等合作)。我们取每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总结出“BEST”作为价值观——寓意着个人和公司不断追求卓越,把最好的产品、最好的状态呈现给用户。
章丰:最好的价值观一定是从企业内部生长出来的,不是强行定义的。提炼出来后,大家再朝着这一共同的方向践行。
蔡华:大战略和使命可能不会调整,但短期战略要时时变化,组织架构也要适当调整。2018年,我们希望直接从创业者服务上看到市场空间有多大;2019年,我们发现产业升级这块需求较大,需要不断判断它的红利期。借助红利期发展,才能让公司跑得更快。公司就像机器,时间长了会慢慢陈旧,人在同一个岗位待久了思维也容易僵化,所以每年要对短期战略和组织架构进行适当调整,公司才能散发出新的活力。
谈城市服务|聚焦对城市创新创业生态的观察和表达
章丰:微链服务的企业分布在很多不同城市,但自身根植在杭州。我发现你的榜单对杭州很友好,此前发布的城市独角兽生态指数排行是“北上杭深”,有没有个人感情分在里面?
蔡华:我们和浙大管理学院参与评选指标的制定。在一个城市待久了,你可能会更深切地关注某个点,更容易提炼、对比。我们做了杭州创新创业指数报告、南京创业生态报告和上海创业地图,杭州、上海、深圳的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榜单,“杭州数字新十景”等的发布,都是对城市创新创业生态的观察和表达。
都说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这其中有来自民间的活力,也有政府起到的作用。和很多城市相比,杭州的创业氛围很好,有像微链这样的创投服务平台,也有很多孵化器、众创空间,整体活跃度很高。从活动上看,我们以同样的方式推活动平台,杭州平均每天有十几场活动,而在其他一些省会城市,活动主办方就很少。
谈创投市场|周期性波动是常态
章丰:创投行业就像股市,会有一定周期,钱多钱少,水大水小。你觉得现在我们处在哪个周期?你对这种周期持什么看法?
蔡华:从融资的数量、质量、总金额等方面来看,现阶段的量级不比2015年、2016年低。大家之所以感受这么明显,是因为之前一直是持续向上跑的状态,突然走平甚至有点往下的趋势,这一瞬间的落差是非常大的。
章丰: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波动才是常态?
蔡华:我觉得以后这样是常态。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下,水涨船高,自然有很多发展机会。当水位到一定高度后,就应该维持在一个正常波动周期里,有一个新常态。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用户增长红利在逐渐消失。而在B端企业服务市场,比如智能制造、医药健康这类行业,机会变得更分散,垂直度更高,导致大家不会看到爆发性的机会,不会突然冒出一家规模几百亿美元的公司。
2013年爆出一家企业的“天使轮”估值1亿元,大家觉得是“天价”了。今天再去看刚成立的企业,拿1000万~2000万元投资的很多,拿1亿元“天使轮”的也有,创业者本身起点越来越高。打个比方。一个微信群里有100个人,你发了1000元的红包,可能有五六十个人能抢到。即使只抢到十几块,大家也都觉得很开心,觉得市场很好、很热闹,但当这1000元只有一两个人能拿到时,其他人会慢慢失去存在感,会觉得市场太冷。
章丰:相对来说,草根创业、凭激情和想法创业的好时代,或者比较粗放的时代,是不可重现的了。
蔡华:我觉得很难了,除非诞生一种突破性的技术,类似于移动互联网,但目前暂时没有看到。
章丰:区块链能达到这个境界吗?
蔡华:短期内还看不到它的行业成熟。这是2C和2B的问题。区块链2B应用更广,但很难形成爆发性发展;2C的最大价值是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及时快速转移,这就涉及货币问题、金融问题。如果C端政策放开,或许会看到爆发性发展。
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找准核心竞争力再入局
章丰:你在浙大待了十几年,读完博士又做了两年博士后,对浙大是一种什么感觉?
蔡华:严格说我待了15年,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时段,从读大学到成家、立业、生子,都在学校完成。学校文化很特别,与社会文化完全不一样,从学校出来前几年,我甚至分不清自己在校内还是校外。但浙大的创业氛围不错,融入社会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分界线。
章丰:从投资者的角度,对现在正在创业或刚开始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你有什么建议?
蔡华:要充分思考好项目,要更加谨慎。用户增长红利已经消耗完毕,靠时间积累先发优势很难行得通。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最近一两年新成立的能称为独角兽的企业,其创始人或团队大多是创业“老兵”或有很多创投资源。因为信息太发达,对每一个新的想法,市场的拷贝速度很快,这就意味着对创业者和团队的质量要求更高了,所以一定要找准核心竞争力。
快问快答
章丰:你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
蔡华:在微链遇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不管公司遇到什么困难,大家的意向都非常一致。
章丰:最沮丧的事情是什么?
蔡华:在最好的创业时期,也是自媒体最火热的时候,没能借势把我们当时的媒体项目做得更好。
章丰:最害怕发生什么?
蔡华:怕有一天成为自己20多岁时嫌弃的人:不接受新事物,失去好奇心。
章丰:最期待发生什么?
蔡华:微链能够在创投行业竖起一个标杆,让所有人知道微链在创投行业里做得最好,这也是我心中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
章丰:如果用三个主题词,你会如何定义“数字新浙商”?
蔡华:数字、创新、坚韧。“数字”是技术支撑,“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坚韧”是浙江企业家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