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我国企业社保缴纳现状
1.1 研究背景
我国“五险一金”的总费用占到了企业职工工资的40%左右,按照以往的标准,养老保险总费率为单位缴费20%、个人缴费8%,失业保险费率为2%,仅这两块总费率就达到企业工资总额的30%左右。孙祁祥(2001)指出,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的国家相比,我国社保缴费比例明显偏高,仅仅比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和丹麦等国低。费尔德斯坦和李本(Feldstein & Liebman)(2006)指出,中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社保缴费率阻碍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和持续发展,并且导致了经济发展效率的低下。
目前我国社保缴费比率过高,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也造成了很多企业和个人逃避缴费的现象。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原有依托于企业福利的劳动保险过渡到按地区统筹的社会保险,覆盖面从国有企业逐步向其他类型的所有制企业扩展,但社会保险参保率的增长却较为缓慢,到2010年年底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占城镇就业人数的比例仍不到60%,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参保率更低。1999年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及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均明确规定社会保险的征缴范围为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与职工,但对企业的审计显示,企业缴费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2002年北京市社保情况专项审查发现,存在少缴社保费的企业占审核总数的61%;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02—2004年的审计结果也有类似的发现,缴费不足的企业占到80%左右;到2010年年末,参保职工占城镇就业的比重中,养老保险最高,为56%,医疗保险为51%,失业保险为39%,工伤保险为48%。近年来全国层面的数据并未公布,但诸多文献表明,企业逃费或欠费现象依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量企业逃费或欠费的主要原因是参加社会保险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尤其是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其竞争的主要优势来自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而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中小企业逃避缴费的现象更加普遍。更为严重的是,一方面,如果大量的企业不参加社保,就会导致保费收入减少。孙祁祥(2001)提出,为保证基金平衡,社保机构不得不提高费率,于是会导致更多的企业无法支付社保,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减轻本地企业的缴费负担也会放松对征缴的管制,纵容了企业的逃费行为。贝利和特纳(Bailey &Turner)(2001)及伊夫和麦金农(Enoff & Mckinnon)(2011)指出,征缴率较低亦反映出地方政府对于社会保险缴费的执行力度不够,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刘强军(2011)提出,我国社保费征收部门有社保经办机构和地方税务机构两种,社保经办机构根据企业上报的参保人数核定缴费额,地方税务部门根据工资总额征收,通常在这个基础上再打折,但两种方式都未明确对征缴部门进行约束和激励。地方政府和员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是一致的。吉莉安等(Gtllion et al.)(2000)和封进(2013)指出,在竞争的环境中,为留住资本,增加就业和税收,提高本地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可能通过放松监管来降低企业实际缴费水平;袁志刚等(2009)提出,对一些低收入的员工,较高的社保缴费率会影响其自身的跨期消费选择,限制了其当前消费,因而也愿意接受企业不参保的安排。
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有更强的动机不缴社保。在金融危机期间,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社保缴纳的比例,以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重点指出,“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鉴于当前经济形势不景气及企业利润持续下滑的现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成为应有之举。2016年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就业和增加职工现金收入,在2015年已适当降低失业、工伤和生育三项社保费率的基础上,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一是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且2015年年底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超过9个月的省份,可以阶段性地降低至19%。二是将失业保险总费率由现行的2%阶段性地降至1%~1.5%,其中个人费率不超过0.5%。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明确提出,自2019年5月1日起,进一步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至16%。
本书基于大量翔实的微观数据,实证评估企业实际承担的社保缴费负担及社保负担对企业生产、雇佣、投资决策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本章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详细的宏观、微观数据,描述了地区及企业层面的社保缴纳状况。
(2)侧重于从地区层面分析不同法定缴费率对实际参保行为的影响。
(3)从缴费负担的角度,验证多缴多得激励对实际参保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