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与高校治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发展定位

护航事业发展,构建四川教育审计“三位一体”模式

陆卫江 张洁 赵维山

(四川省教育厅审计工作处 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后,进一步强调了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受到各单位的重视。按照“下属单位、分支机构较多或者实行系统垂直管理的单位,其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全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的精神,参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做法,四川省教育厅从自身做起,切实担当,自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来,带领全省教育系统和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内部审计实务,逐步形成了以教育厅为引领、内审单位为主导、教育审计学会协作的“三位一体”四川教育审计模式,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发挥着“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教育系统;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强调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1.,审计监督成为八大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第11号令)进一步明确了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为新时代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对提升各单位内部审计的地位,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和提质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施行,我国新时代内部审计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本刊编辑部.凝心聚力一起迎接内部审计的春天[J].中国内部审计,2018(4):11-21.。由于我国审计事业发展才30多年,对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性意见多,但缺乏专门法律法规,多头管理徐玉德.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四十年变迁回顾与展望[J].中国内部审计,2019(2):34-39.,内审单位没有《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2017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1-6.强调的“以风险为基础,提供客观的确认、建议和洞见,增加和保护组织价值”那样的使命感;内部审计从业无门槛,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亟待提高;政府部门虽然被赋予了监督和指导整个行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但其内部审计机构力量薄弱,存在“监管空白”陈艳娇.新时代推进内部审计新发展[N].中国审计报,2018-1-31(1).。教育系统是国内为数不多开展行业审计业务的部门邱凤仪.教育系统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10-14.,教育审计成为我国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谢菊英.略论中国的教育审计制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4-87.,开展了丰富的内部审计活动吕先锫,王振青.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J].会计之友,2012(29):10-13.  李荟,张佳春.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探析[J].财会通讯,2012(25):82-83.  段凤霞.新时代风险导向下高校内审工作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9(3):136-138.,但形成合力不够,与国家审计的联动机制并未实质建立曲天任.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动融合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7):48-49.

本文立足四川省教育系统开展政府—高校—学会互动的实际,探索三者之间的联动和合力,逐渐形成了新时代的四川教育审计新格局。

二、四川教育审计的实践

教育历来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事业快速稳健发展的同时,作为教育政策落实的监督执行者和教育公共财政资金的“守护神”,教育审计起到的积极保障作用越来越显著。

(一)省教育厅引领,建立教育行业专业化服务平台

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17号令)要求,2014年,教育厅利用机构改革契机,在不增加处室数量的情况下,通过整合内编机构职能,独立设置了审计工作处,由“一把手”亲自分管。明确的职能包括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并对所属单位实施内部审计;配备了具有审计必需专业背景的、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审计人员,在机构设置、审计专业人员配备等方面做好了指导教育战线审计工作的充足准备。

一是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全省省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教育厅承担了省属公办高职(专科)学校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开创了由内部审计部门承担国家审计任务的新途径,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创新之举陆卫江,张洁.内部审计部门承担国家审计任务的探索和启示[J].教育审计,2019(1):28-30.。短短的三年时间完成了对9所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地加强了领导干部管理监督,健全了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教育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促进教育公共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对高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显著的外部效应。同时,通过“以审代训”,教育审计人员得到实战锻炼,业务水平迅速提高。

二是以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监督倒逼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短短的四年时间,省内79所公办高校中,独立设置审计处的高校由原来的12所增加到了55所,占公办高校总数的70%;设立内审机构的高校75所,占公办高校总数的95%;审计人员330余名。21个市(州)教育局中,独立设置审计科从无到有,现已设置5个,审计人员80余名。“一把手亲自抓、上下通力合作、审计内容基本全覆盖”的全省高校及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态势令人欣喜和鼓舞。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定期召开内审工作会议,谋划教育审计发展。根据教育实际,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强地方属公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省属公办高职(专科)学校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划》和《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办法》,保障了各个类型及审计对象的教育审计制度全覆盖。每年年初定期召开全省内部审计工作会议,分析和研究教育审计面临的形势和应承担的职责,部署教育审计工作,明确四川教育审计努力的方向。

四是抓住龙头和关键,高规格开展教育审计业务培训。审计培训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高校校级领导和教育局局级领导培训,主要学习教育审计在权力运行公开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操作流程规范化和反腐倡廉中的地位、作用,领会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化审计监督职责,对教育内审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从而让领导认识到教育内部审计面临的形势,理解和重视教育审计工作;第二个层次是审计处长培训,主要训练审计处长开展工作的着力点,部门建设的要求,以及审计处长应具备的素质、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审计处长的责任。

(二)内审单位主导,承担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监督任务

在教育厅的指导和督促下,各高校、市州教育局扎实开展审计实务,监督职责进一步强化。

一是内审制度先行,不断规范内审业务管理。以高校为例,省内公办高校2018年度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300余项,基本覆盖了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二是坚持财务监督,扎实开展审计实务。财务监督包括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审计、基本建设结算审计等。省内公办高校2018年度开展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审计200余项,审计金额300多亿元;基本建设审计240余项,审计金额30多亿元;维修修缮审计4000余项,审计金额900多亿元;专项审计近300项,审计金额700多亿元。

三是适应高校管理转型,增加以责任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内容。随着形势变化,围绕教育重点工作转变,内审工作目标逐步从合规提升为有效,及时增加以权力运行为目标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管控机制为目标的内部控制审计、以资源配置为目标的管理审计等内容,职能从监督不断向“监督、评价、建议”优化。省内公办高校2018年度开展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近300项,审计金额400多亿元;内部控制审计60余项,审计金额超过1亿元;管理审计30余项,审计金额10多亿元。

四是加强审计整改,强化结果运用。各高校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通过积极追缴、归还原资金渠道、调账等方式,督促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提出审计意见建议近900条,特别严重的问题作为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教育系统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呈现出风清气正、创业干事的良好风貌。

(三)审计学会协作,架起机关和教育审计人员之间的桥梁

在教育厅极力倡导和鼎力支持下,四川省教育审计学会于2015年6月成立。学会的成立,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之间搭建起了一个专业化的学术平台,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人才培训、理论研讨、课题研究、评优评先等工作,切实提升全省教育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育系统审计的自律和规范,为实现教育事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审计监督理论支撑,逐渐成为联系机关和高等学校的纽带和桥梁。

一是分级分类开展业务培训。根据国家、省内部审计协会的要求和安排,着重围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四川省内部审计条例》等相关法规定期开展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中科学制订计划,系统深入学习了内部审计理论、审计文化、审计心理控制管理和审计实务,且有针对性地安排与当前国家基本建设管理、财政税务制度改革高度相关的内容,深受教育审计人员欢迎,培训效果良好,培训人员规模逐年增长。另外,根据内审单位不同水平,在省内外定员举办骨干研讨班,落实如内部控制管理审计、成立审计委员会等教育部最新要求。

二是扎实开展审计科学研究。学会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每两年发布课题目录一次,遴选20余项教育审计科研课题,督促评审及结题验收,通过审计实务总结、提炼学术问题进行研究,以理论研究指导教育审计实务的开展。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教育审计学会主办的《教育审计》2016第3期四川专刊和《教育审计与高校治理》论文集等专著中,既与国内同行分享教育审计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也进一步扩大了四川教育审计的外部影响力。

三是及时的信息分享与交流。一方面加强学会官网建设,借力互联网快捷便利地发布工作动态、内部审计事业最新进展、培训报名等,开展工作交流,解答会员工作中的疑惑,促进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迎进来,加强与国内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交流和访问,成为一个先进的、开放的、专业化的交流沟通平台。

四是承担教育行政部门安排的审计任务。通过下达项目的方式,学会承担了教育厅作为主管部门管理的学会、协会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将在3~4年内对32个学会、协会轮审一次,以专业的视角促进学会、协会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实践主体互动,共同构建四川教育审计新模式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省内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种指导不是空泛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除了必要的行政检查外,更多的是教育厅通过承担省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国家审计任务和开展自身的内审业务,有效地从业务角度提出要求和开展指导。离开了高等学校和教学单位,主管部门将成为空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和教学单位是教育审计的主体,承担着教育审计的重责,主管部门和教育审计学会都是围绕这个主体开展服务的;但不能离开主管部门和学会,脱离了主管部门将会偏离办学方向,没有学会各单位将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教育审计学会既是教育主管部门行政管理延伸的触手,又是各高校平等交流的家园,这三者相互独立,却又紧密联系,共同构建四川教育审计高效运行的整体,成为教育系统强有力的“免疫系统”。

三、主要结论

从国家和审计机关的要求、内审单位的需要、内部审计入门无限制的现实和主管部门监督缺失等方面,分析了建立教育审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教育审计学会相互有机联结的实践结果表明,由主管部门引领、监督和指导内审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确定的政治性、保障性和导向性,高等学校和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内部审计的主体,教育审计学会是行政机关监督和指导的延长线,有效联结着主管部门和内审单位,这种“三位一体”的教育审计模式是有益的探索,值得推广运用。

教育审计如何有效地联结和服务于国家审计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1.

[2]本刊编辑部.凝心聚力 一起迎接内部审计的春天[J].中国内部审计,2018(4):11-21.

[3]徐玉德.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四十年变迁回顾与展望[J].中国内部审计,2019(2):34-39.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2017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1-6.

[5]陈艳娇.新时代推进内部审计新发展[N].中国审计报,2018-1-31(1).

[6]邱凤仪.教育系统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10-14.

[7]谢菊英.略论中国的教育审计制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4-87.

[8]吕先锫,王振青.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J].会计之友,2012(29):10-13.

[9]李荟,张佳春.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探析[J].财会通讯,2012(25):82-83.

[10]段凤霞.新时代风险导向下高校内审工作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9(3):136-138.

[11]曲天任.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联动融合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7):48-49.

[12]陆卫江,张洁.内部审计部门承担国家审计任务的探索和启示[J].教育审计,2019(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