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权力约束
高校校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党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鉴证和评价的一种审计方式。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被赋予了新理念、新内涵。高校作为一类重要的事业单位,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因而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促使其履职、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新常态下探索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经过深入探索和不断实践后,提出了“1+X”的高校校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创新模式,并对该模式下审计的内涵、内容、实施办法、结果运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这一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高校;“1+X”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党的干部是推进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古人讲“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对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勤政廉政、遵纪守法的强化与监督,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大举措,更是促进权力规范运行的有力抓手,对于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审计面临新的历史使命,对经济责任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特别强调干部的履职情况,即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单位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及落实情况、重大事项决策及执行情况、年度计划(目标)执行情况,同时还包括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督促落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都成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新内涵。本文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对高校校管干部实施“1+X”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一、高校校管干部“1+X”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内涵
(一)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学术上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方法。狭义上讲,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相关领导人员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的审计,可以是对干部在职期间的审计,也可以是对干部离职期间的审计。广义上是指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二)“1+X”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内涵
践行审计新理念,把握审计新内涵,需要根据不同类别领导干部所属单位职能及其职责权限和岗位特点,突出审计重点,以领导干部履行本单位内部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为主线,把这一主线界定为“1”;同时把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相关的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归口管理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等审计方式一并实施,同时还将工程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一并纳入工程管理相关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之中,把这些一并审计的项目界定为“X”。丰富和发展“1+X”模式下校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利于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对高校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能,促进单位进一步落实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二、高校校管干部“1+X”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该模式下的审计内容应当立足于干部受托责任,高校校管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始终基于校管干部与政府和学校的委托代理关系。在立足于校管干部的受托经济责任,厘清单位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基础上,依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规定,从“遵纪守法、政令畅通情况”“科学规划、民主决策情况”“决策执行、经济运行情况”“完善机制、权力制衡情况”“一岗双责、廉洁自律情况”等五个方面,界定校管干部单位内部及X项归口管理专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针对被审计校管干部的受托经济责任,按照“责权利匹配、人财物统筹、纵横向兼顾、点面结合”的原则予以确定。同时,将被审计校管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作为该单位现任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重点风险提示清单,不断增强干部“知权利、明责任、辨风险”的意识。只有立足干部受托责任,界定“1+X”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才能更好地满足高校校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动因。
三、高校校管干部“1+X”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一)规范制度建设,确保审计运行有序
坚持“有依据、有手段、有规范”的管理思路,加强规范制度建设,确立行动标准和行为准则,实现依法审计,最终实现规范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进度、提升审计效率、提高审计质量、推进审计结果公开与运用的目标。
(二)拟定审计实务模板,规范审计行为
为了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拟定了审计通知书、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审计取证记录、审计核查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征求意见稿、审计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审计工作验收报告及审计报告等审计实务模板,有效指导审计实践、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效率、保障审计质量。
(三)依法文明取证,准确界定个人责任
我校高度重视依法取证工作,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审计规定,按照法律的授权以及法定的程序、权利、义务、职责、依据、标准和手段,自觉规范、谦虚谨慎地开展审计取证工作,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保证审计证据质量,必要时对个别专项可通过学校的法律顾问获取法律咨询或鉴证,依法文明地进行责任界定,提高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充分性、相关性与合法性。
(四)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准确把握审计查证或事实认定
在开展校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工作原则,客观求实地把问题查清查透,在审计报告等审计成果中详细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风险隐患,完整反映结构性、体制机制性问题,并提出完善体制机制的审计建议,提升审计质量,让审计成果的运用有利于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干部作为担当、推动完善治理,为有关方面审慎做出结论和处理提供基础,推动容错纠错机制的构建。
(五)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以内部审计理论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基础,开展高校院(系)、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所属单位的校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课题研究,构建“一般党政部门”“教学院系”“独立核算单位”“工程管理部门”“资产资源管理部门”五类校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展的自审项目,审计组按审计方案开展审计核查,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在与被审计对象沟通交换意见后,由审计组主审陈述审计项目审计情况,经学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代表集体研究讨论,对照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以推动事业发展为目标、以绩效评价为核心、以真实性和合法性验证或确认为基础的评价模式,评价被审计单位整体责任;同时,围绕着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开展审计核查,分别界定领导干部个人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或领导责任,评价单位整体责任。
(六)有效防控审计风险
为有效防控审计风险,需要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度。审计调查、审计组组建、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核查取证、审计征求意见及审计报告的各个质量控制环节,都要在保持审计完整性的前提下,突出审计重点、选择审计方式、确定审计人员职责和审计程序,并合理分工,及时分析研究界定,强化过程控制。对归口管理专项实施审计时,采取审计处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检查的审核方式实施审计,对与被审计对象沟通交换意见后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必须由审计组主审对照审计报告模板,向学校审计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代表及审计专家代表陈述审计项目审计情况,专业化、多角度、全方位评价验收后形成正式审计成果,增强主动提升审计质量和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让事实认定、责任界定及取证记录更加清晰准确严谨。在每学期末,审计处将把审计中发现的学校层面的问题或线索,梳理为专项审计报告送校务会审议,形成校务会决议,并与审计报告一并作为审计整改通知书附件,努力提升审计工作的公认度和满意度,同时也保证了案件线索移交的及时性和权威性。
(七)编写审计核查规范共享信息资料
针对四川省属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际情况,结合风险出现的概率、社会对风险的关注度和事项后果的影响度等因素,依据有关纪律法规政策,对高校审计发现问题梳理归类,编写包含“是否存在某某问题”“需收集查阅的相应资料证据”“可用于责任界定的相关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四川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核查规范共享信息资料,并结合校管干部权力与责任的发展与变化,按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新规定、新要求,依据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使之成为规范、及时、有效的审计核查指南,为有效指导审计实践、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效率、保障审计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述审计措施,为实施“1+X”模式下的校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建立了审计执行机制。
四、高校校管干部“1+X”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
实施“1+X”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正本清源、促进成果的规范性和应用推广。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依法依规公开审计结果,在被审计单位公开审计结果。
(2)推动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加强督促和检查,半年后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交书面审计整改报告,并按重要性原则接受审计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
(3)把督促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与部门预算决算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机制。
(4)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问责追责结合起来,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提出的审计建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整改的运用提出具体要求。
(5)对审计发现的属于学校层面的问题或重大问题,通过梳理汇总以审计专报方式及时上报学校校务会审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责令问题及时整改,或提请纪委监察关注。
(6)对案件线索问题,审计处与纪检、监察建立联动机制,实行审计与纪检判研相结合,对个别案件线索开展专项核查审计,据实鉴证案件线索。
(7)对属于学校的共性问题,学校内审工作持续促进学校和有关部门出台、修订或完善相关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8)定期梳理审计结果及审计整改情况,并以审计简报形式向学校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及审计人员通报,推动审计结果共享与运用,建立起实施校管干部“1+X”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信息传递机制以及审计成果运用机制。
五、实施高校校管干部“1+X”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把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运行风险防控常态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应当从三个层面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首先要成立以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干部履职风险防控暨防范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委领导下由校主要领导主管、纪委书记协管内部审计工作,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审计工作,听取审计处的工作汇报,及时审批审计报告,督促审计意见与建议的执行,向学校领导班子会议通报审计工作开展情况、重大审计事项的结果和信息。其次要整合校内校外审计资源,精心组织,认真准备,有序地将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领导干部述责述廉及履职风险防控暨防范重大风险工作整合共享,定期开展由纪委、监察、组织、审计、财务、人事、教学、科研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有关内部审计的政策和制度,提出年度内部审计计划草案,监督检查、交流通报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最后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以“健康、公信、鉴证、助管”为审计文化理念,独立设置内部审计专职机构,具体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学校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强化人员保障
为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保障机制。学校需要为审计处配备充足的审计人员,人员学历至少要求本科以上,新增人员至少硕士研究生以上;专业结构要尽量合理,应该有懂财务、会计、审计、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等相关人员。在保障内部审计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可以聘请校内兼职审计人员,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进入审计组参加内审工作,弥补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
(三)加强经费保障
要足额安排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经费和内部审计工作专项经费。鼓励支持审计处加入四川内部审计师协会、四川教育审计学会和中国教育审计学会,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参加相关审计培训与交流,及时掌握了解高校财经工作中热点、难点及敏感问题,加强审计党建与廉政工作,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巩固和提升审计自信,培养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职业胜任能力。另外,要预算足额的审计专项经费,用于委托事务所辅助开展审计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人力保障、经费保障和能力保障,能够为推行“1+X”的高校校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鸿.高校党委书记与校长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6(2): 111-114.
[2]江林,邹小娟.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6(4): 87-92.
[3]江林,江雨眠,游春.高校书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核查规范研究——以四川省属高校为例[J].西部经济论坛,2016(10): 91-96.
[4]余海跃.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院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8(3): 39-41.
[5]张玉,罗路,彭臻.高校内部审计履责的新任务与新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7(12): 9-11.
[6]张军,张克娜.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变迁研究[J].审计,2017(12): 88-90.
[7]马彦.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分析及责任界定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18): 120.
[8]王婷婷,郑继辉.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探讨[J].审计与理财,2018(4): 41-43.
[9]曲伟强.浅谈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涵与外延[J].财会通讯,2012(7): 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