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数据处理与信息加工的程序。它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程序。

(一)会计确认

1.会计确认的概念

会计确认就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能否记入会计信息系统,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也就是说,是否记录、何时记录、当作哪一项会计要素来记录;应否记入财务报表、何时记入、当作哪一项会计要素来报告。

2.会计确认的标准

会计确认的标准包括:

第一,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将某一经济业务事项确认为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该业务事项必须分别符合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同样将某一经济业务事项确认为收入、费用或利润,该业务事项应分别符合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的定义。

第二,此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对某一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该业务事项流入或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的计量,否则会计确认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这里的“很可能”表示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可能性在50%以上。

3.会计确认的步骤

会计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步骤。

(1)初始确认

初始确认也称为初次确认,是指当企业发生各项经济业务时,确定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原始经济信息是否可进入本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应记入哪个会计要素及相应的会计账簿以及应何时记入。具体而言,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辨认,确定它是否属于交易或会计事项,并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方法,登记到相关的账簿中。

(2)再次确认

再次确认又称第二次确认,是指对会计账簿中记录的会计信息是否应列入财务报表以及如何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再次确认实际上是对已经形成的会计信息再提纯、再加工,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确认是会计核算基本程序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是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定性,主要解决某项经济业务能不能纳入会计核算系统的问题,如果不能进入会计核算系统,也就不会再进入到后面的程序中了。

(二)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确认的过程中,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指入账的会计业务事项应按什么样的金额予以记录和报告。

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货币计量通常以元、百元、千元、万元等为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对象可供计量的某种特性或标准,如资产计量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属性。

(三)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的文字、金额和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再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会计记录包括序时记录和分类记录。在记录的生成方式上,又有手工记录和电子计算机记录。

会计记录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体现,它反映每笔经济业务事项是如何入账的。会计记录的目的是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将经济业务事项具体记录在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中。

(四)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是指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手段。具体来讲,会计报告就是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的基础上,对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做进一步的归纳整理,通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相关信息等将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从事会计工作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本课程主要介绍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种。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设置账户的具体内容将在第三章详细讲解。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的具体内容将在第四章和第五章详细阐述。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填制和审核凭证的具体内容将在第六章讲解。

(四)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登记会计账簿的具体内容将在第七章讲解。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成本计算的具体内容将融合在第五章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中去详细讲解。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财产清查的具体内容将在第八章详细讲解。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指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报表主要以账簿中的记录为依据,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用来考核、分析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和预算的重要依据。编制会计报表的具体内容将在第九章详细阐述。

三、会计工作流程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

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如图2-2所示。

图2-2 会计核算工作程序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程序是:

(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

(2)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

(3)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

(4)对账簿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

(5)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计算,编制会计报表。